
桑園里飄蕩著英山故事。
桑園里充盈著憧憬夢想。
桑園里蘊含著哲學思辨。
本網訊(作者 鄒德祥)3月15日,湖北省繭絲綢協會會長、湖北一品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彭善超走進位于英山縣石鎮周畈村的“一品桑”果桑園直播,既是一次新鮮的嘗試,又是一次具有“思想力”的創新。直播以“疫后話桑園”為主題,用時60分鐘,受到了網友廣泛關注。
桑園里面有故事
彭善超在開場白中說,英山抗疫被網民譽為“滿分縣”,也是黃岡市第一個“四類人員”全面清零的縣市,這與英山的好環境分不開。
英山縣森林覆蓋率超過70%,每年優良空氣天數達到360天,近幾年叫響了“中國好空氣,英山森呼吸”的旅游品牌,著力建設華中休閑度假勝地。
“英山有唐朝的天空,宋朝的流水……”走進英山就走進了詩情畫意,走進英山就走進了康養福地,走進英山就走進了投資寶地。
好環境滋養一方水土。走進“一品桑”果桑園,彭善超指著10棵200年年輪的老桑樹說,這些是歷史的見證。桑樹是大別山區的“生命果”、“吉祥果”。桑樹全身都是寶,藥食兩用,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有記載。
英山種桑養蠶歷史悠久,“蠶吐絲”是英山“三寶”之一,桑蠶繭和絲綢紡織產業是該縣的傳統產業。
湖北一品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英山石鎮周畈自建了600畝優質果桑基地,正處在北緯30度。北緯30度是一條
奇特的緯線,被譽為“紫金桑帶”,這條神秘的緯線上貫穿有四大文明古國、埃及金字塔、百慕大三角洲等奇特的人文景象。
“滿滿一嘴的黑汁,真難忘!”,講到兒時吃桑果的記憶,彭善超笑著說。失去的記憶太多,丟掉的傳承越多,意味著決勝未來的機會愈少。一品桑果桑園,在泥土芳香中綻放,在美麗鄉村中落戶,就是要讓大別山人找回失去的記憶,讓孩子們接受瓜果林木等自然物種的熏陶和教育。
走進原生態桑果園,走進泥土飄香的田壟,走進詩意奔涌的鄉村,采摘一串桑果,品嘗一顆桑葚,味蕾之間盡是濃濃的鄉愁,濃濃的鄉情,濃濃的鄉味。
畢昇故里,紅色熱土,綠色之鄉,一個個動人的“英山故事”,被他講得聲情并茂、栩栩如生。
故事講述著英山美,飽含著家鄉情,照映著赤子心。
桑園里面有夢想
桑樹枝葉茂盛的時候,200只桑園雞入園覓食,產下的桑園蛋,成了市場上搶手的“網紅蛋”, 將桑園變成景觀,彭善超在激情編織著“旅游夢”,實現農文旅多產業的融合。“一品桑”所在地在英山縣石頭咀鎮周家畈村,位于大別山主峰天堂寨南麓,張咀水庫下游,北距4A風景區吳家山森林公園15公里,版圖面積2.3平方公里,與201省道隔河相望。該村是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鄉村旅游樣板村。
依托大別山區豐富的蠶桑資源特色優勢和西河十八灣美麗周畈的鄉村旅游資源,600余畝高品質桑果園成為城里人回歸自然,體味生態農業亮麗風景和感受一種生活新方式的樂土,“一品桑”的桑果采摘節每年4月中下旬啟動,已成為英山重要的農業節慶活動。漫步桑果園,紅得發紫的桑葚引得游客趨之若鶩,不少攝影愛好者在此拿起鏡頭捕捉美麗瞬間。
桑樹全身是寶,桑果園是聚寶盆,公司開發“一品桑”,實際上是一次“產業革命”,實現了從“種桑養蠶”到“種桑養人”的轉變。公司聯手國內多所知名科研院所,聘請業內權威專家組建技術攻關核心團隊,還成立蠶桑資源研究院,形成了核心技術領先優勢。通過深加工制成桑葉茶、桑葚果醬、桑葚酒等產品,不斷延伸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在市場上頗受歡迎。“一品桑”現有蠶繭、桑葉茶、桑葚酒、桑葚膏、桑葚醬、桑園雞、桑葉食品、蠶蛹蛋白肽粉八個系列30余款產品,圍繞大健康、大保健布局產業鏈。
大健康趨勢日趨明顯,過去缺衣少食的時代,人們僅僅停留在“生產、生存”狀態,現在人們追求的是“生活、生命、生態”“養生、養老、養心、養性、養子”成為趨勢和方向。“一品桑”就是為大健康、大保健時代應運而生的。傳統絲綢行業把桑樹用來做絲綢產品,桑樹是“好大的一棵樹”,公司選擇用桑葉做茶,用桑葚開發系列產品,就是想把“一棵樹”變成“搖錢樹”,帶動桑農致富,引領健康生活。接下來,將靜下心來好好研究桑蠶養人的內涵,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一點力量。
桑園里面有哲學
桑園里竟然“藏”有哲學。“藥材好,藥才好”,六味地黃丸的廣告語,隨著彭善超的直播話題“穿越”到桑園。
這是辯證統一的絲綢品質論,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品質,何談銷路!
彭善超給桑園管理人員制定了精細化的種養管理體系,每一個流程,都有章可循。
桑農們笑著說“彭總把這塊桑園當成了自家孩子”。
還有一個細節,他要求桑農給每棵桑樹噴灑石硫合劑,給桑樹消毒,防治病蟲害。同時,桑農們需定期巡園,拿著剪刀裁剪枝條,這就好比是給桑樹美容保養,讓桑樹漂漂亮亮的生長。桑枝不剪,就像人沒有剪頭發,打不起精神。彭善超要讓桑果吃到嘴里有品相,看在眼里有形象。
內在美和外在美,二者缺一不可。生命在平衡中綻放,這似乎也是哲學。桑樹,桑果,桑園雞,人,怎樣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也是個課題。人跡罕至,好端端的美景養在深閨人未識,太可惜了!踏青巡園的人多了,規模總量不控制好,又破壞了生態平衡。
科學分流,合理引導,總量控制,分時采摘,這個桑園管理學深奧得很。
看著農民施肥的場景,彭善超講起了褚時健和褚橙的故事。褚橙為什么賣得好?除了名人效應,品質是取勝的關鍵。褚老每次都用手試基肥品質,你想一下,都細致到這個程度,種出來的橙子能不好吃嗎?
華科教授授課時分享了一組照片,講到了以色列農業的精細化管理,這個農業強國實現了糧食作物的精準種植作業、果園生產的信息采集、精準灌溉的有效控制等,農業科技競爭力不斷增強,農業現代化水平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一品桑”就是要做到每個環節品質可控,用好品質打動用戶和市場。
疫后話桑園,話出“新藍天”。這個“新藍天”不只是疫情后翻修一新的桑園,也不只是散發彌漫著泥土芳香的好空氣,而是交織和流淌著新視角、新思維、新發現的“新劇場”。這個“新劇場”里有演講者,有聽眾,還有記錄者和耕耘者,每一個人都是主角,都是迎接一個新時代和新趨勢來臨的參與者和創造者。
彭善超的“直播故事”很動聽,希望他把精彩“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
作者簡介:
鄒德祥,男,湖北羅田人,作家、詩人、旅游營銷策劃專家,被授予“湖北省十大策劃人”,在第14屆中國創意
策劃年會上被授予 “中國旅游策劃領域杰出人物”。個人事跡入選《中華寫作英才》《當代新詩人人才庫》《中國當代寫作人才傳略》等權威辭書,先后出版《與路同行》《黃岡之旅》《驛路心聞》三部專著,采寫的文章獲“湖北新聞獎”“中國地市州報新聞獎”等獎項100余(篇)次。
編輯: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