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滿眼春庚子年二月初五,我的生日。這是在特殊年份、特殊時期,我過了一個最有特殊意義的生日。
早晨,家人千叮萬囑
清早6時,手機鬧鈴響了,我一骨碌爬起來。妻子責怪地說:“你一年忙到頭,冇歇過一天。從去年臘月二十六到現在,天天起早貪黑,50多歲的人,‘鐵人’也受不了。今天是你生日,在家休息一天吧”。
“局里從局長到司機,全員都在上崗,一個蘿卜一個坑,我負責聯防聯控協調和物資保障,更不能拖后腿,你不是叫我做事要勤心,莫把話人家說。”望著老伴擔心的眼神,我硬氣地說了幾句“臺面話”。
通情達理的老伴趕忙洗鍋做飯,不一會兒,按老家習俗端上了一碗熱湯湯的長壽面。
臨出門,小女從熱被窩里翻身下床,為我備好公文包和口罩,撒嬌地說:“老爸,生日快樂!多保重,愿平安”!這時,住在一路之隔的大女兒和女婿打來電話:“爸爸您又長了一歲,為您祈福,為您加油!”
上午,接力賽跑搬運
7時30分,我急急忙忙趕到辦公室,為負責餐飲保障、穩價保供、質量抽檢、市場巡查、醫藥品監管、入戶流調、卡點檢查等165名一線執勤人員,定量配發口罩、消殺等防護用品。
8點10分,市機關事務中心通知有疫情防控任務的市直單位,到東捷物流園領取捐贈物資。黃州愛心人士柯雷兵開來家用小貨車,我隨機叫上幾名待命的同事幫忙。
9點20分,我們馬不停蹄趕到目的地。春雨夾寒流,一下車打了個冷顫。物流園內停滿了全國各地捐贈黃岡的愛心物資。健談的愛心司機柯師傅說:“這次疫情防控,中國共產黨真偉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真優越,黨員進社區真奉獻,這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不可能的”。
搬完單位配送物資,我和同事自發地在物流園做了一個多小時的義工。河南清豐縣某村黨支部王書記對我說:“俺河南人非常牽掛黃岡疫情,俺們過去窮,沾黨的政策光,過上了好日子,村民托我向黃岡捐贈80噸蔬菜,連夜趕了一千多里路到黃岡”。
一箱箱食品,一袋袋米面,一捆捆蔬菜,看在眼里,是滿滿的感激之情;抬在手上,是沉甸甸的愛心善舉;一幅幅“為黃岡加油”醒目標語,是激勵我們一線防控人員戰勝疫情的信心和動力。
回到家里剛過十二時,妻女看我身上裹了一層雪白粉塵,責怪地說:“這是鉆哪里去了,趕快沖個熱水澡!”
中午:緊急求援口罩
生日午餐,沒有鮮花、蛋糕,只有祝福、問候。賢惠的妻子翻箱倒柜,七拼八湊置辦了一大桌菜。一家三口吃著吃著,情不自禁的笑了起來,小女說:“特殊生日宴”!
放下碗筷,準備小憩。急促的電話鈴聲一個接著一個,全市系統一線防護人員口罩緊缺,請求市局協調解決。
12:40,郭小野局長叫我電話請示省局聯防聯控保障組李文成主任。不到五分鐘,李主任回復:“省局同意配發黃岡民用口罩25萬只、隔離服2000件計劃,口罩每只1.3元,隔離服每件70元,請與武漢小藥藥公司接洽。”
心里懸著的石頭落地了,我迅速與各縣(市、區)局聯系,按照市場行為、自愿購買的原則,一家一家敲定數量。
口罩貨源解決了,又遇到運輸難的問題。道路管控嚴,車子不好找。經溝通協調,授權黃岡益爾方大藥房與武漢小藥藥公司對接,幫助集中采購配送到各地。
中午2個多小時,打了30多個電話,接著又學了一回“紅娘”。把雙方聯系方式、銀行賬戶發給公司。
到下午15時,我終于松了一口氣。
下午,入戶小區排查
市防控指揮部啟動“清零行動”,我局出動40人牽頭負責6個社區、配合11個社區流行病學調查。
下午15時40分,社區通知我們晚上19時前,完成考棚街、安國寺路、西湖一路等家屬小區人員健康統計。3個小區在住48戶137人,原有3例疑似、2例確診對象,雖已排除和出院,但每天要對“四類”人員進行一次排查。
我們長期奮戰在疫情一線,從內心講還是有些恐懼,特別是天天與高危人群接觸,但大家還是義無反顧迅速進入戰位。下午16時5分,我陪帶隊領導吳榮保、志愿服務隊員吳海林、陳尚劍、杜志軍等先行到達,在一字門社區負責流調的毛鋒、李剛、郭曉煜、陶靜、周福生等,聞訊趕來支援。
我們分3個組,挨家挨戶上門,一個一個測溫,一邊登記健康狀況,一邊了解生活保障。這些窩家封閉一個多月的居民,對黨和政府無微不至的關心非常感激。居民張大爺說,“社區天天打電話,噓寒問暖,物資有人送、健康有人檢、困難有人幫,雖然久居有些寂寞,但心里暖和和”。
18時50分,市局保障組為我們送來盒飯。夜幕慢慢降臨,天空下起毛毛細雨,我們站在屋檐下狼吞虎咽,雖然飯菜有些涼,但大家吃得津津有味。
晚上19時20分,我拖著疲憊的身軀結束了一天的忙碌。剛進家門,市派駐紀檢組孫組長電話交辦問題清單:市防控指揮部暗訪組在八一路發現一輛“三無”送貨面包車,我當即督辦市場巡查組迅速核查處理。
沖完熱水澡,我懶洋洋躺在沙發上,隨手翻看親友群短信,一條條溫馨祝福,讓我感到親情的溫暖:生活要精彩,努力才痛快;生命要多彩,一路才暢快;生日要喝彩,壽星才愉快,大哥,生日快樂!...
叮叮...,手機短信響了幾下,點開一看,原來是我聯系愛心人士捐贈我局的物資到了:黔西南黃岡實驗學校高文捐贈口罩3000只、甘肅定西市市場監管局何錦春捐贈手套2000雙、南京江寧市市場監管局蔣伶俐捐贈醫用外科口罩3000只、廣州同軒化工有限公司姜慶華、龍濤夫婦捐贈消殺消毒液1噸。
母親生前常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我以此作為座右銘。這時,我不由自主地哼起《愛的奉獻》這首歌: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間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黃岡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潘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