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浮橋河國家濕地公園抗疫紀實
本網訊(彭浩 陳強 )湖北浮橋河國家濕地公園位于湖北省麻城市西北部,京九鐵路與106國道的交匯處,與滬漢蓉快鐵、麻武高速公路、大廣高速公路相鄰。是集濕地保護修復、科普教育、生態觀光、濕地體驗、合理利用于一體的國家濕地公園。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獨特的區位優勢,凸現濕地公園疫情防控的壓力。
一是交通管控壓力。浮橋河國家濕地公園是集濕地保護修復、科普教育、生態觀光、濕地體驗、合理利用于一體的國家濕地公園,距離城區不遠,交通便利,四通八達,周邊鄉鎮又均有確診病例,管控難度大;
二是人流承載壓力。這里是大別山魅力無窮的生態公園,公園內景點眾多,既有山青水秀的自然景觀,又有內涵豐富的人文景觀,特別是年前又新增盤山游步道和水上浮橋等新景點的建設,吸引越來越多的游人來游玩。春節期間,人流量加大,返鄉人員多,其中有不少人從武漢黃岡返鄉。
三是環境保護壓力。境內野生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境內浮橋河水庫是麻城市最大的水庫,庫容三個多億立方。是麻城市重要飲用水源地。所以既要抗疫,又要保護水源,還要嚴防森林起火,嚴禁非法捕獵和販賣野生動物。
然而壓力也是動力,危難之際彰顯擔當。管理處全體干群迎難而上,站位高,動手早,計劃細,防控嚴,打了一場全員參與的阻擊戰,不負使命,筑起一道確診和疑似病例的“雙零”防線,把新型冠狀病毒死死地控制在轄區之外。
站位高,定位準,統一部署一盤棋
快速反應,科學部署,全面動員,共赴一線。面對疫情防控帶來的新挑戰,2020年1月22日,濕地公園黨委召集全處干部開疫情防控會議,提前成立了浮橋河濕地公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成立綜合協調組、安全穩定和市場管理組、飲用水源地保護小組和后勤保障組等8個工作小組,制定疫情預防預控方案。在會上,處黨委分析了目前湖北、黃岡和麻城的疫情形勢,分析了濕地公園的特殊定位和管控壓力,要求全體黨員干部要認清形勢,提高政治站位,彰顯擔當精神,實行“五個全覆蓋”,即人員管理全覆蓋、水源地管控全覆蓋、重點區域全覆蓋、管控環節全覆蓋、衛生健康全覆蓋。實行黨委班子包保全處,村支部書記包全村,黨員干部包人到戶,有效堅守“雙零”管控防線。抓好工作責任落實,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落實疫情監控一天一匯報,緊急情況立刻報告,突發情況1小時處理機制,快速反應及時應對,把疫情防控工作抓細抓實。
守住生態保護紅線,確保水源地安全。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是生物多樣性富集之地,發揮著調節氣候和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作用。
為提升疫情防控期間環境應急監測能力,濕地公園管理處啟動疫情防控環境應急監測預案,建立快速反應、協同配合、科學規范、高效處置的環境應急監測工作機制。成立飲用水源地保護小組,組織2名工作人員每天進行監測技術、填寫防控觀測報告、設立3個飲用水源地保護觀測站,組建6個黨員志愿服務隊,對大壩、巡護步道、碼頭滸山島進行監管工作。同時,嚴格落實《麻城市水飲用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強化應急保障,完善應急值班機制,統籌做好應急準備,提升飲用水源地環境風險防范能力。
疫情防控與森林防火兩不誤。浮橋河國家濕地公園,依山靠水,公園內有大量樹木、優美的自然景點眾多,在吸引越來越多的游人來游玩之時,帶來了繁重的森林防火工作壓力。
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濕地公園扎實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堅持疫情防控與森林防火兩手抓、兩手硬、兩不誤。組織林業站和黨員志愿者在大壩、游湖道、碼頭、滸山島和村部視野開闊的高地上設置瞭望哨,實行防火應急預案管理,由16名黨員志愿者組建黨員撲火隊,并配備防火服30件、滅火器10個。對柴油、鐵鍬、掃把等滅火物資進行檢查,便于隨調隨用。實行24小時值守,一旦發現火情,第一時間打電話向濕地公園抗疫綜合協調組匯報。設立流動哨,防火車與疫情防控宣傳車相結合,每天不間斷巡查,加強火源管控。對祭祖、智力障礙、經常進出山等重點人群體進行摸底排查,分類建立臺賬,明確專人負責,跟蹤關注軌跡,嚴禁攜帶火源上山,避免火情出現。
打擊捕獵和販賣野生動物。一些不法分子殘忍獵殺販賣野生動物,不僅給生態環境造成破壞,還容易引發疫情傳播風險,給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健康安全帶來極大隱患。對此,浮橋河濕地公園派出所結合實際組織開展專項行動,重點打
擊非法非法狩獵和販賣野生動物行為,緊緊圍繞“捕、養、售、運、食”等環節,加大宣傳和管控力度,保持對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高壓嚴打態勢,從源頭構筑疫情防控執法防線。
思路清,步驟密,宣傳強化一主題
黨員干部走訪宣傳,嚴把疫情防控關口。組織村街干部、網格員,聯合轄區派出所、衛生院等多方力量,統籌規劃,進行防控知識宣傳和地毯式排查,向湖北籍重點是武漢地區和黃州外來人員送達告知書和簽訂承諾書,嚴格管控重點觀察對象,對沒有疑似癥狀的對象做好居家隔離的解釋工作。截止目前,濕地公園先后走訪宣傳1983戶,電話宣傳1463戶,并建立返鄉人員微信群。
科學宣傳,普及疫情防控知識。為確保我處疫情工作的順利開展,濕地公園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把疫情防控抓細抓實。共出宣傳車60余次,開通宣傳廣播16個,手持喇叭每天早中晚巡回廣播3小時,制作宣傳條幅20余條、張貼宣傳標語570條,檢查站牌16個,印發《致濕地公園父老鄉親的一封信》宣傳資料500余份,利用宣傳車、橫幅、喇叭、微信推送、一封信等多種形式,全覆蓋進行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知識宣傳。
利用報紙媒體宣傳,加強網絡輿情引導。濕地公園充分利用報紙、網站等新聞媒體,通過開展病毒就在身邊,以身邊人講述防控知識的方式,錄制20條宣傳音頻,定時循環播放疫情防控知識,切實讓疫情防控的聲音傳遍千家萬戶。建立村街社區微信群,號召廣大黨員干部積極轉發或發布正面言論,制止網絡上的不實言論,弘揚正能量,營造良好的網絡氛圍。組織50名宣傳人員,配備多媒體音箱,放置在村街社區防控檢查點,確保轄區內群眾人人知曉,嚴格遵守疫情期間的各項規定。每天及時公開疫情防控工作信息、經驗做法,確保疫情防控宣傳工作有力有序推進。
布控早,防控嚴,聯防聯控一張網
上下聯動,干群互動,用好網格“篩出人”。1月23日上午,濕地公園管理處組織廣大黨員共同喊響了“我是黨員,要上我先上!”的“抗疫”口號,發動全處黨員、職工、團員和駐村扶貧工作隊員以及下沉社區的機關干部,參與到返鄉人員網格排查工作當中。以村為單位,運用地毯式,按照屬地管理原則,逐家、逐戶、逐人登記返鄉人員信息。2月2日,濕地公園管理處調整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成員,明確各包村書記為各村固定聯絡員,做好鄉外來人員的摸底登記監控,重點對武漢和黃州返鄉人員全部實行健康管理篩選,據統計,進行了7901人次排查,共排查出返鄉人員1102人,其中武漢返鄉人員共576人,黃州返鄉人員24人。對4名出現發燒感冒的患者,經社區醫生排查后,及時以戶為單位設立隔離點。患者在家隔離時,村干部一天早晚兩次上門測量體溫。
水面布控、道路設卡,用好卡口“網住人”。湖北浮橋河國家濕地公園交通便利,四通八達,京九鐵路、中項(省際)公路貫穿全區,形成水陸一體的立體式交通網絡格局,管控難度極大。在1月22日的疫情防控會議上,濕地公園黨委書記崔利新同志代表處黨委下達命令:“封路設卡,切斷病毒擴散源頭,對每個村的道路實行封閉,特別是我們轄區每個村與外村接壤的地方要封死,每村留一條通道設卡,建立嚴格的管控機制!”當時會場有人質疑,還沒有接到上級封路的通知,沒有文件能不能封路?有人說要請示一下。崔書記一揮手說:“我們這里情況特殊,容不得有任何閃失。下午三點準時封路,有什么問題我負責!”這一科學舉措打造了一場嚴密的“防疫網”,全處共封93處,為筑起“雙零”防線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面對疫情防控帶來的新挑戰,濕地公園由村組“團體戰”變成航區路面“分散戰”,在原先路面93個卡口的基礎上,由濕地管理科、水產科和水產養殖中心新增壩區和路水上防疫檢查點11個,水面瞭望站4個,配備船舶、望遠鏡、救生衣等工具。雖然濕地公園水域廣闊、地域偏遠、生活條件,但大家毫無怨言,在這場水陸戰“疫”中,派出所民警、退伍軍人和黨員志愿者全力以赴做好排查登記、交通管控、宣傳引導、執法巡查等工作,嚴格執行24 小時檢查制度,牢牢筑起戰疫防疫網。
內防感染,外防擴散,排查經營場所“管好人”。為阻斷疫情傳播途徑,減少人員流動,關閉公共場所,濕地公園實行“三抓”聯防聯控管理。即從陸水兩路設置卡口全面排查外來人員;以村為單位地毯式測量轄區村民體溫;以街道為單位清查經營性場所。對轄區內每戶每家配發一個溫度計,進行體溫測量每天上報。濕地公園對所有公共場所進行關閉,其中餐飲企業有11家、副食和百貨超市有53家、理發店1家、食品加工廠1家。濕地公園機關飯堂實行分餐制,村組暫停所有紅白喜事,暫停所有聚會,全面開展衛生整治活動,增加垃圾池清理頻次,保證垃圾每天清運,所有社區小區公共場所全覆蓋消毒處理。嚴防關口,嚴防死守,確保濕地公園一方百姓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服務細,督查嚴,紀律約束一條線
當好“代購團”派送村民生活物資。全力做好物資保障。打仗打的就是后勤,濕地公園疫情防控小組后勤保障組成員單位為確保物質供應,先后13次前往市區采購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醫用物資和生活用品,市區各個定點醫用商店更是跑了一趟又一趟,統一采購37000只口罩、120箱消毒液、24把額溫槍、2000支溫度計。物資及時入庫和配送刻不容緩,濕地公園及時下發巴氏消毒、酒精、救災帳篷、棉衣和食用物資300箱,財政所當天下撥抗疫資金185000元,只要市指揮部物資調撥通知一下達,不論何時濕地公園立即派人派車領取。
當好“快遞小哥”派送物資到組。在防疫工作開展以來,從麻城市區到濕地公園沿途需要經過四個卡口,濕地公園疫情防控小組后勤保障組以村為單位,以戶為基礎,利用QQ、微信等互聯網信息平臺,建立配送物資,及時派送物資到村到組。成桶的消毒液、酒精,成箱的口罩、手套、蠟燭和成袋的青椒、大白菜、土豆物資搬上搬下,此時的干部職工成了快遞小哥,扛、馱、抱、拎,不叫一聲苦,高效地配送到每個目的地,確保“零差錯”、“零耽誤”。
當好 “貼心人”將關愛送到特困戶。疫情無情人有情,為保障村內貧困戶和孤寡老人在疫情防控期間生活物資充足、身體健康安全,2月13日至16日,濕地公園組織開展走訪生活困難戶和貧困戶活動。走訪貧困戶,慰問殘障人士,看望留守老人和外來滯留人員。向外來村民積極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叮囑留守老人要保重身體,幫助貧困戶做好家庭保潔,注意個人防護,積極宣傳濕地公園的疫情防控工作,并為他們送去了口罩、大米、面條、食用油等慰問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帶領廣大群眾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同時,重點關注幫助貧困群眾和特殊群體的生產生活,確保防疫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責任上肩,任務到人,巡查巡察到位。濕地公園督查督導和執紀問責組,加緊督導巡查,加強紀律約束。嚴禁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作派,對報到不到崗、到崗不干事、不服從社區(村)統一調度的黨員干部,一律停職免職。對各村排查摸底,對所有武漢人員,黃州人員以及1月20號到網上、藥店、醫院購買退燒、咳嗽藥物人員逐一進行上門、電話詢問。對所有灣組的垃圾清理,殺毒,經營場
所進行現場查看。包村領導每天8點鐘必須到村上崗,查看外出人口,外出帶口罩,查看報體溫情況,查看人員流動情況等等,做到濕地公園不漏村,村不漏組,組不漏戶,戶不漏人,數據每日上傳。督察組每天巡查卡口人員登記薄、村民體溫監督測表、物資分配表不少于一遍,對于巡查出的問題及時和支部書記打招呼,沒有有整改的立即處理。
抗疫期中,每天早上,濕地公園所有人都習慣了去找“疫情速報”中“確診病例,疑似病例”中的那個數字“0”,一天、兩天、三天..... 截至目前為止,湖北浮橋河國家濕地公園仍是雙零感染。有人說這是因為浮橋河山青水秀,宜居宜人。我們說,這樣的結果,不僅是天賜之福,更是人為努力管控之效。這得益于全處干部群眾的奮力拼搏,得益于動手早,動作快,管控嚴。
當然,戰斗沒有結束,責任還在肩上,陣地還在堅守,他們知道,現在更是關鍵時刻,絲毫不能松懈,不獲全勝,決不能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