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家里母親的后事處理好了嗎?不是叫你休息兩天嗎,怎么沒滿七就來上班?”2月17日早上七點多點鐘,英山縣應急管理局局長楊晨曦一見他就忍不住問,“我母親已經火化了。看大家都這么忙,我哪有心情休息!”。他就是英山縣委組織部第一批表彰的抗疫先進個人——英山應急管理局火災防治股負責人張煒。
對不住兒子對不起娘
自從新冠肺炎病毒開始肆虐之時,張煒就投入到這場抗役之中,參加疫情檢查站帳篷的運送和搭建,正月初一晚上十點多,他還與同事一起在溫泉城各小區用汽車高音喇叭勸誡居民足不出戶。家里還有兩個重要人物只能深深埋入他的心底。一個是他兒子,一位是醫院里的老母親。家中的獨子正在讀初三,馬上要參加黃高預錄了,原來成績排名在年級一二十名,這次期末考試退到四十多名,他心急如燎。但此時,他沒時間給兒子鼓勁加油,沒空陪兒子練一個習題;老家的母親兩年前由于股骨骨折,長期臥床養病,年底病情加重、奄奄一息。他母親幾次念叨想見見他,他都沒有時間去看望,僅僅臘月三十,送了一些年貨回家,就趕回局與領導一起到聯系村楊柳灣新鋪街村調查摸排武漢返鄉人員,團圓飯都沒有吃。2月11晚上九點多,接到哥哥的電話,“老娘怕不行了,不回家看看就遲了”。在局領導的幫助下,開了通行證回家,才回家送走了老母。母親還沒有滿七,他就趕回單位,請局長分配新的工作任務。每每想起為沒有親自照料母親,沒能陪母親吃最后一次年夜飯。
拖著傷腿逆行疫區一線
隨著疫情的擴展,英山的抗疫物資非常匱乏。不少的物資需要外出采購,上面撥下的和愛心人士捐的物資也要派車派人去運回。此時,英山應急管理局臨危受命,承擔抗疫物資的接收、采購、運輸、分發的重任。他于2019年6月份右腳后跟粉粹性骨折,至今還沒有好利索,同志們勸他,你腳沒好,就不要去了,但他還是主動加入到物資運輸組。物資押運人員,必須頭腦要清醒,找聯系人、對貨單、點數驗貨,同時,為了節約搬運工費用和減少人員流動,不帶搬運工,押運人員要充當搬運工。疫情發生的前期,由于沒有防護服,拿一套雨衣就當防護服。裝貨的地方都是疫情重災區,要保護自己,必須把自己裹嚴實。找人、驗貨、上貨都十分不方便。2月3日,張煒到黃岡外語學校、黃岡市防疫指揮部押運第七批防疫物資。這批物資有十五大類近四百件。由于分發物資的志愿者當天人員少,領物資的人多,他就當起了搬運工, 每件60多斤,近400件,都是他和隨行司機一件一件搬上1米多高的貨箱,到最后,傷腿直啰嗦,精疲力竭,那么冷的天,頭發、眼睛都是汗水在流。隨行的司機余亮回英山就對同志們人說,“張煒在那兒上貨一瘸一瘸,累哭得眼淚水直放”,“看他了都心疼,搬運的時候我盡跑快些……”。張煒聽后,憨厚一笑說:“我哪有那便宜的淚水!那是汗水。”,外面路上沒有吃的,有方便面吃的時候就啃包方便面,沒有的時候就挨餓,他就這樣他先后5次深入黃岡、武漢等疫情重災區押運物資回英山。
既防疫來又防火
他所負責的防火股既承擔森防辦的職能,又要承擔城市消防的部分職能,事無巨細,業務性和政治大局性都非常強。作為防火股的負責人時刻保持高度警惕,時刻防范突如其來的火災災害。在防疫期間,每天在參加防疫工作的間隙,哪怕一兩分鐘,他拿出手機搜索各鄉鎮防火的動態,匯總匯報給應急局領導和市防辦,也要把省市的防火精神匯總報給應急局領導,按領導安排,及時向各鄉鎮場傳達精神。白天要防疫,寫材料只能放在晚上,有時向鄉鎮傳達一個防火精神,打一遍電話下來就要一兩小時。同時,還要冒著被感染病毒的風險,下鄉檢查督辦防火工作、到醫院、隔離點檢查消防安全。能按時回家的日子對于他來說是一種奢望。副局長胡四清曾愛惜對他說:“張煒,你拖著一條半腿跑上趕下的,千萬注意自身的安全啊…”。“沒事的,我能行”,張煒就是這樣忍住傷痛,在疫情一線忘我工作。(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