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通訊員 陳欽 項愛武)疫情防控阻擊戰,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無數個家庭,無數個夫妻檔、父子兵,逆行而上,奔赴抗疫一線,用奉獻和擔當,書寫一篇篇動人故事,感動我們每個人的心。羅田縣匡河鎮九口塘村汪國勝一家兩代四口人,奔赴一線抗疫故事,是這些感人故事中最精彩的一個。
“我是‘家長’,我帶頭”
“這次疫情非比尋常,我是一名老黨員、村支書,必須打頭陣;你們三人都是醫務工作者,要做好本職工作。從明天起,咱們四人各就各位,全部參加疫情防控工作。”臘月三十年晚上,作為一家之長,汪國勝將全家人召集在一起,召開家庭防疫動員會。
58歲的汪國勝是老村支書,不斷主動在村里值守,還積極參與部署全村疫情防控工作;妻子吳芹芹,57歲,是一名有27年從醫經歷的老村醫,守護全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兒子汪健,35歲,是縣衛生系統一名醫務人員,主動請纓到疫情防控指揮部一線工作;兒媳肖青,32歲,中共黨員,是匡河鎮中心衛生院醫務人員,在匡河中心衛生院疫情防控一線值守。從正月初一至今20多天來,一家4口人均在疫情防控一線忙碌著,每天只能在電話里、微信上彼此問候,相互鼓勵。
汪國勝,不僅是全家的主心骨,更是九口塘村全體村民的主心骨、“大家長”。九口塘村有居民戶485戶1852人,分散居住在11個村民小組,27個垸落里。疫情發生后,防控宣傳、人員摸排、體溫監測、消殺消毒、居家隔離、封垸封路,每一個環節,每一項任務,他都要走在前頭,帶頭抓落實。
為讓防控工作達到家喻戶曉的效果,他將自己的私家車改裝成宣傳車,配置了電喇叭,每天全村巡回播放。同時,動員老黨員方爭炎、村民代表葉水源持銅鑼、電喇叭進垸喊話;還動員組長逐戶發放《致全縣人民一封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手冊》、5號令等宣傳資料,張貼宣傳標語;通過微信群進行網上宣傳,做到線上線下轟炸式宣傳全覆蓋,組組到,戶戶知,人人曉,迄今為止,全村沒有一人串門,扎堆聊天現象。
1名村醫、4名村干部、5只手持體溫儀、30支水銀體溫計,是全村醫護力量的全部,要完成每天1408人監測體溫,是擺在汪國勝面前的大難題。面對困境,汪國勝與村“兩委”成員、村醫共同商議,制訂了各負其責、分片包保的工作制度,由村醫上門為武漢、黃州返鄉人員進行體溫監測培訓,教會他們使用水銀體溫計。學會的,就發放水銀體溫計居家監測,并降體溫情況上報村醫,不會使用的由村醫上門進行體溫監測;其他人員由包組村干部負責監測,并將監測情況報村醫匯總備案。令人振奮的是,全村1408人,沒有一個發熱人員。
本次封閉管理時間長、覆蓋廣、制度嚴,要讓村民們都呆在家里,不外出,不走動,不是件易事。汪國勝率先從自己包保的垸落、路口著手,逐個路口封閉,設置卡點,落實值守人員。在他的示范帶動下,全村11個村民小組、27個垸落、5個主要村出入口,都設置了卡點,每一個卡點都有一名黨員、一名志愿者值守。同時選派了11名垸長負責27個封閉垸落村民生活物資代購、居家隔離、體溫監測、消殺、防控宣傳等工作,確保大家居家安心隔離。
“有困難請找我”
“有困難請找我!”這是汪國勝作為一村“大家長”,向全體村民作出的鄭重承諾。
自2001年擔任村支部書記以來,他嚴格要求自己說到做到,受到全村群眾的信賴。這次疫情防控工作,從摸排、監測、隔離、服務,每一個環節,汪國勝都是身先士卒,帶頭示范。
正如他在村民微信群里說的一樣,“我是村支部書記,一村之長,帶頭防控疫情是我的責任,沒有二話說。在生死關頭、危難時刻,我不能退縮,你們也不能退縮,全村老少群眾都要跟村干部一條心,齊心協力挺過當前的疫情防控難關。大家在工作中遇到解決不了的事情來找我,碰到不敢得罪的人來找我,封不了的卡口來找我。各位村民有啥困難請找我”。簡單樸素的話語,擲地有聲的承諾,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口罩、消毒液、體溫槍等防控物資不足,是九口塘村疫情防控工作的重大難題。汪國勝沒有被嚇到,與村“兩委”商議,動員號召全村黨員、代表、個體戶、在外能人、愛心人士捐贈抗疫款項近2萬元,還聯系到本村日本籍華僑汪春霞女士獻愛心,一次性向九口塘村捐贈醫用口罩4000只,并全部發放到村民手中。同時,汪國勝帶領村“兩委”一班人,想方設法從縣防疫站購置了84消毒液150公斤,對全村進行了4次全面消殺。
1月28日晚9點,汪國勝接到本村3組陳某的求救電話,他的兒媳在縣醫院生孩子已辦理出院手續,隨行的兒子、老婆一起四人回不了家。全縣實行了交通管制,租不到車,住不成店,吃不上飯,身邊又有一個剛生產的孕婦和才出生幾天的小嬰孩,大晚上的,還在羅田大街上挨凍受餓。
汪國勝二話沒說,親自駕車,趕赴羅田縣醫院門外,將他們接回家里安頓好,等忙完回家,天都快亮了。
“守護他們的健康是我的責任”
面對疫情,妻子吳芹芹也同樣不甘落后,她聞令而動,放棄妻子、母親的身份,舍小家,顧大家,全身心投入到防疫一線工作。
每天白天,她要把全村11個村民小組,27個垸落跑兩遍,為全村93個武漢、黃州返鄉人員及其家人,逐戶上門測量體溫。晚上,她仔細填報返鄉人員體溫監測報表,同時還要收集村干部負責的其他人員體溫監測信息,及時與石橋鋪衛生院、匡河中心衛生院發熱人員信息進行核對,確保信息沒有錯漏,才放心。
九口塘村是人口大村,武漢、黃州返鄉人員比較多,工作強度大,她整天忙得像個陀螺,不得空閑,時常吃不上飯。
大年初一,是傳統拜年送祝福的日子,怕群眾有禁忌,她脫下了防護服,穿著喜慶的衣服,只帶一個口罩,一雙手套,拿著體溫槍,騎著摩托車,逐戶上門測量體溫,幾乎把自己全部暴露在零距離感染危險之中。雖然在下著雨,異常寒冷,但她沒有喝一口熱茶,看到大家的配合,一聲聲溫暖的“謝謝”,她眼眶發熱,心里暖烘烘的。
“疫情防控是天大事情,武漢黃州返鄉人員體溫監測是重中之重,一次也不能落下,一個也不能少,一天也不能間斷。我不上門親自監測,晚上睡覺不踏實。大家把健康交給我,我要守護好。”
兒子汪健是縣衛生系統一名醫務人員,疫情發生后,他主動請纓到縣防控指揮部一線工作,沖鋒在最前沿;兒媳肖青是匡河鎮中心衛生院一名醫務人員,負責匡河集鎮居民和318國道周家河卡點來往人員體溫監測,直達防控前沿。
“我是年輕的醫務工作者,還是一名黨員,沖鋒在前,是我的責任。”肖青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在周家河卡點值守,她與同事一起,每天要為來往300人測量體溫、登記信息,每天從早上八點忙到晚上九點,甚至更晚,有時連午飯都顧不上吃。在匡河鎮區值守,每天要為街道150戶居民測量體溫,常常忙的兩不見天,但她無怨無悔,始終堅守工作崗位,盡顯黨員擔當,天使本色。
疫情來襲,無數個汪健、肖青,無數個汪國勝、吳芹芹,無數個汪國勝家庭,沖鋒在前,默默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為全面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總體戰,奉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筑起了一面堅固的防疫墻,他們是我們最安心的“守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