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田一家三口共戰疫情二十余天未見面:
本網訊,“打贏這場戰疫后,我們再補吃團圓飯!”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啟動以來,出現了許多舍小家為大家的“夫妻檔”,“父子兵”等家庭組合。在羅田,有這樣一個家庭,一家三口都奮戰在防控疫情第一線,他們至今有20多天未見面。他們堅守不同的崗位,卻擔負著同樣的責任,他們為守護這座城,為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這個家庭就是羅田縣老年病醫院院長張鷹及其家人。
今年58歲的張鷹,是有著近30年從醫經驗的醫生,同時,也是羅田縣老年病醫院院長。春節前夕,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疫情嚴重,全國上下眾志成城、齊心協力,共同投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元月20日,張鷹接到縣防控指揮部通知,要求將老年病醫院作為羅田第二隔離區。張鷹二話沒說,當天下午就將該院12位老年患者轉移到羅田縣萬密齋醫院。發動全院職工打掃衛生,騰出100張床位,為應對疫情做好了充分準備。老年病醫院作為羅田第二隔離區后,張鷹負責后勤協調,食堂物資供應和食宿等。“作為一名醫生,在大災大難面前,我們作為醫院更是責無旁貸,義不容辭。”張鷹說。
在與抗擊疫情的時間賽跑中,張鷹不但要處理老年病醫院隔離區的日常事務,還每天兩次與4位本院主動請纓參加疫情阻擊戰的護士前往另一個隔離區給留觀病人測體溫。2月5日下午,張鷹負責給留觀在賓館的一家8口人測體溫。當時,由于防護物資緊張,沒有防護鞋套和防護眼鏡。無奈之下,張鷹就從車后備箱里找到兩只一紅一黑的塑料袋套在腳上。隨行的三里橋村干部方望松、瞿明建趕忙制止,并告知這種做法很危險。
張鷹擺擺手說:“時間不等人,顧不了那么多,看病人要緊。” 他頭也不回走進賓館,將一家8口人的體溫測完做完登記后,再出來將防護服和鞋套等就地盡快焚燒處理。方望松感慨地說:“他將自己隨時可能會被感染病毒的風險拋之不顧,真是太敬業了。”
自老年病醫院被定為隔離區后,張鷹的兒子張天軍,一直負責隔離區的污水和廢物處理。廢物和污水處理工作強度大,危險性強,防護服穿戴繁瑣,忙起來甚至連水都顧不上喝一口,一天下來累得骨頭都散了架。雖然辛苦,但他從來沒有一句怨言,因為在這個特殊時期,他在履行自己應盡的責任。
除了張鷹父子倆,還有一個人堅守在防疫第一線。張鷹的兒媳徐聰是羅田縣人民醫院手術室的一名護士。元月21日,她從手術室調到感染科。在感染科,她每天穿著厚厚的防護服為患者測體溫、抽血、打點滴。平常一兩分鐘就可以完成的動作,卻在護目鏡起霧的情況下,往往需要十幾分鐘或者半個小時。她不僅要為患者治療疾病,還要照顧患者的生活起居,傾倒生活垃圾,甚至還要充當臨時心理醫生,疏導病人的焦慮緊張情緒。她常常忙到深夜,周身酸痛、喉嚨嘶啞、內衣濕透更是常事。
面對特殊疫情,徐聰與丈夫張天軍擔心將病毒傳染給家人,都各自住在賓館里,公公張鷹也一直堅持睡在院辦公室。徐聰與丈夫張天軍都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夫妻二人多日未見,他們也只能偶爾抽空微信互相聯系一下,互報平安。“我三歲的兒子丟在家里,一直由婆婆帶著,他每天視頻哭著要媽媽,而我卻只能在手機這一端邊流淚邊安慰兒子”提起兒子,電話里,徐聰哽咽得說不出話來。過了一會兒,他平復了自己的情緒說:“孩子交給婆婆照顧,我很放心,目前還是要以工作為重。”因為,徐聰心里深深明白,在疫情特殊時期,她不僅是一位母親,更是一位防疫戰士。
張鷹一家三口都奮戰在防疫第一線,他們已有20多天沒有見面,甚至連年夜飯都沒有來得及吃。他們互相支持鼓勵,默默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作著自己的貢獻。 提起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后,第一件事想做什么?張鷹毫不猶豫地說:“有國才有家,只有國家平安了,我們小家才能安穩幸福,等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第一件事就是我們全家補吃個團圓飯。”
向平凡致敬!
向所有奮戰在防疫一線的“您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