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大災見情,大難興邦。自新冠肺炎病毒突如其來襲擊荊楚大地,武漢被迫封城抗疫以來,地處偏鄉僻壤的英山,也開始“小荷初露尖尖角”,其“英山現象”被新聞媒界熱切關注,頻頻出鏡亮眼。
由于我大病之身尚處康養之中,今臨冠疫肆虐之時,故引起眾多朋友對我的關切和對英山的關注,電話、微信問侯如雪片飛來,令我應接不暇。而我對他們的回應則是坦然加淡然。為什么呢?其原因有五:
首先,處于大別山腹地核心的英山,有天然空氣(負氧離子過剩)和地脈靈氣(堿性山泉水與可飲用的優質溫泉水)的氤氳庇護:
其二,由于三山夾兩河狹長地帶的地理環境所限,才40多萬人的英山,大多散居于崇山峻嶺間,加之過年歸鄉的多,城鎮集居的少,能較好地阻斷疫情蔓延惡化;
其三,英山“空氣好,茶醒腦,溫泉澡,疾病少”,特別是綠色生態有機食品,對增強營養強健人體免疫力抵御病毒侵襲,有得天獨厚的天然功效;
其四,大山深處濃郁的鄉風民俗世代傳承的農家生活習慣,講究“好水泡好茶,好菜待好客,好酒敬好人”之樸實樸素的衛生傳統,能較好地阻斷病毒流行;
其五,也是最關鍵的,那就是英山革命老區精神的不斷發揚光大能充分彰顯出特殊時期的“英山現象”。加之,城鄉建設中衛生醫療條件的不斷改善和健康事業的協同發展,較好地保證了大疫應急措施的快速機動的運行。
再就是,經歷過革命戰爭年代“三·二暴動”、抗日戰爭時期:“堅壁清野”、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上世紀六十年代抗御洪災,以及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改革創新錘練的英山人民,所具有的“敢為人先”的革命自覺性和“勇于犧牲”的大無畏獻身精神等等,均是英山這次奪取抗疫斗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新冠狀肺炎病毒疫情防控正在深入推進。在此期間,小小英山以特有的方式和獨有的形式進入抗冠防控的戰斗中,取得階段性成果,引起各大新聞媒體的極大關注,對此,我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但,疫情防控趨緊,戰斗未有窮期,英山能否在此戰疫中取得“滿分”答卷,人們正在拭目以待。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謹以此文,向戰斗在抗疫一線的廣大無名英雄們致教! (馬民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