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數量超過2.24億。預計到2020年,中國老齡人口占比約為18%。善林金融認為,這個數據警示我們,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時期,養老是民生保障網不可或缺的一環。
善林金融提醒公眾注意,人口老齡化對財政政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都提出了嚴峻的挑戰。2005年,中國每6.1個勞動力供養一位老人,到2025年,這一贍養比會變成2.5:1,而到2050年則是1.6個適齡勞動力贍養一位老人。換句話說,到2050年,大概為每3個適齡勞動者贍養2個老人。
善林金融提醒,我國傳統的"居家養老"模式可能并不實際,但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快速發展,巨大的養老需求將日益凸顯,政府公辦的養老機構仍遠遠不能滿足需求。截至2016年11月,中國共有養老院24106家,而這些養老院顯然不能滿足越來越嚴峻的養老需求。
在國人傳統觀念的養兒防老、存錢防老的觀念外,善林金融表示,我國的養老保險體系由基本養老、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和商業養老保險構成。善林金融認為,中國老齡化進程面臨的困難,倒逼我國養老保險體系改革的步伐。建立養老金的市場化投資運營體系,逐步降低企業繳費負擔刻不容緩。善林指出,在養老金資產管理方面,普遍認為養老金將是資產管理行業的藍海。有機構預計,2020年,我國養老金市場有望達到10萬億元。
結合老齡化發展現狀及其引發的銀發經濟,我國下一步要緊密結合當前制度的有利因素,探索研究新的發展路徑,來解決我國的養老體系建設問題。善林金融認為,做好養老保險體系建設是重中之重。"推進商業養老保險制度建設已經不能等",加快設計商業性保險產品,可以提高養老保險產品的效率、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