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津鑫礦業公司,有這樣一支“特殊”的隊伍:他們總是出現在技術故障的現場,時而聚精會神,時而激烈討論;他們的眼睛里總是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腦海里總有想不完的金點子;他們為企業科技攻關、節能降耗起到了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他們就是津鑫礦業公司張建華勞模創新工作室的成員們。
俗話說,搭好臺子,才好唱戲。 2011年5月29日,天津市總工會首批授牌、以天津勞動模范陸新華命名的創新工作室落戶湖南寶山有色礦業公司。該工作室是以該省勞模陸新華為首的各級勞模、高級工程師以及電氣技師等技術優勢互補的10名成員自發組織成立。自成立之初,張建華勞模創新工作室便確立了“弘揚勞模時代精神,發揮勞模示范、引領和輻射作用,大力開展科技創新,推動津鑫公司科學發展”的工作目標,形成了“黨委領導、行政支持、工會組織、勞模掛帥、員工踴躍參與”的創建格局。
為了規范建設,該工作室還建立了一套相對完整的工作制度、活動制度和管理辦法,提出了四個基本原則:一是“高”,起點高、標準高;二是“實”,內容實、措施實;三是“亮”,重創新,有亮點;四是“沉”,沉到車間、班組,沉下心來搞技術難題攻關。
同時,工作室還圍繞創新立項做到有計劃、有安排、有落實,建立月度例會制度、外出考察報告會制度以及半年工作室推進會、年度總結會制度等,力求工作室運作不斷規范化,信息資源共享最大化,學術研究討論經常化。
技術攻關:出彩
“哪里有技術難題,哪里就有我們勞模創新工作室。”這是張建華勞模創新工作室對公司的鄭重承諾。
由于礦山行業風險大、能耗高,該工作室充分發揮了勞模成員的技術優勢,注重發揮每個人的專長,努力為公司破解難題,為企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力爭不斷取得豐碩的創新成果。
在津鑫公司井下副提升機改造攻關課題中,天津市安監局認定該公司有幾項電控不合格。陸新華勞模創新工作室立刻組織團隊進行討論研究,進行電路的自行設計、改造和安裝。從元件布局到電控板整體安裝,從PLC程序的編制到設備的調試,都由工作室成員自主完成。為縮短停產時間,電控所有的模擬試驗均在操作臺下完成,技改一次成功。新電控不但解決了該省安監局查出的安全隱患,還增設了二級制動投入保護電路、 自動減速電路和語音報警電路。改造后的豎井副提升機完全符合安全運行標準,并且操作更加簡單,設備安全性能大幅提升。
在節能降耗方面,該工作室自主創新完成了豎井主風機的(PLC)全自動變頻控制改造,解決了電機經常燒毀的問題,實現了主風機跟隨主電機工作進行全自動控制,每年可節約電能3萬度;在該公司選礦廠,工作室將高耗能的JO41系列電機更換為節能型的Y系列電機,車間照明由分片控制改為單獨控制,裝設低壓無功補償裝置;在動力廠,工作室進行了空壓機恒壓供風節能控制;在采掘工區,工作室推廣了應用節能燈等。
授人以漁:蓄能
勞模創新工作室充分發揚勞模樂于奉獻、勇于創新的精神,大力支持勞模,信任勞模,最大限度地發揮勞模的主力軍作用。如天津勞模、天津首屆技能大師陸新華作為工作室的骨干成員,不僅自己熟練掌握PLC知識,成為了公司PLC技術方面的專家,而且他還總是盡力將自己的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工作室其他成員。
名師帶高徒,由張建華傳幫帶的工作室成員段曉輝在第一屆“津州杯”職業技能大賽中取得維修電工組第一名的好成績,獲得“天津市技術能手”光榮稱號,并代表天津市參加省里大賽獲得二等獎。
在該公司豎主井副提升機電控的改造中,陸新華還組織工作室成員學習三菱、西門子等品牌的PLC技術,攻克PLC程序難關,突破了提升機電控生產廠家的技術壁壘,優化了主、副提升機的PLC程序,同時完善了多種安全保護電路,確保了該公司提升機的安全運行,設備的利用率連續2年達到98%以上。同時,張建華華創新工作室還組織成員赴云南馳宏鋅鍺公司進行了學習考察,考察內容涵蓋“采、掘、運、提、選、冶”等工藝流程。通過外出學習,開闊了工作室成員的視野,增長了見識,還提高了該工作室成員的技術水平,為公司以后自動化建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據統計,張建華華創新工作室自成立以來已完成技術創新56項,為公司節能創效達320余萬元。勞模創新工作室的成員自豪地告訴記者:“我們將弘揚勞模創新精神,勇攀技術高峰,為企業、社會做出貢獻,共圓津鑫科技興企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