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社會大眾對文化產品的需求大幅增長,創新創業在文創領域的不斷深入,使得高素質的藝術人才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關鍵要素。然而,在藝術人才的供給端——培養環節,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缺陷,需要引起教育機構和專業院校的重視。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音樂系主任、鋼琴專業教師張放認為,現在國內的藝術教育培訓,以及專業藝術教育所面臨的瓶頸主要在于,實用型人才的培養不足,缺乏復合型人才,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脫節。總體來說可以用三個單一化來描述:培養模式單一化;人才技能單一化;人才發展路線單一化。
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要牢固確立職業教育在國家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位置,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適應技術進步和生產方式變革以及社會公共服務的需要,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藝術教育既是我國文化體系的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藝術教育要培養具有全面人文修養,具有良好的綜合藝術素質,能適應文化產業發展需求的高端技能型藝術人才。藝術教育所培養的學生與傳統藝術類本科院校的學生相比,必須具有差異化的技能定位和培養方式。藝術教育培養的不是藝術家,而是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培養服務于基礎藝術培訓、社會文化管理、音樂產業、娛樂傳媒等行業的應用型文藝工作者。
湖北現代藝術專修學院在應用型藝術人才的培養上,已經率先開始了有益的改革與嘗試。該校在藝術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注重人文素質教育和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更注重與國際一流藝術院校的交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方法和創新能力。該校采用“學歷+技能+就業”的教育模式,使學生在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獲得職業技能證書,實現學歷教育、職業技能教育、就業教育的無縫隙對接。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音樂系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導師郭蘭蘭認為,一所優秀的藝術教育學校,應具有國際視野,注重培養學生的實操技能,著力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她指出,學校對學生提供的教育和培訓,除了滿足基本的專業課程教育之外,一是要著重設置一些培養學生應對各種實際挑戰的課程;二是要拓展學生視野,熟知自己未來可能面臨的社會分工,掌握適應環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三是必須建立科學的課程設置、授課質量監督、師資再教育和能力評估體系,以及學生學習與就業幫助機制等。
現在一部分藝術教育院校還在延用本科藝術類院校的教學方法和方式,已無法滿足市場和產業對人才的需求。因此,湖北現代藝術專修學院在教學活動中采用“行動導向”的教學方法,加大技能課程和實操在整個課程體系的比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點面結合、一專多能。在教授專業理論知識、文化知識、技能技巧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策劃、組織、編導、主持等綜合能力,以及從事社會文化傳播工作應具有處理公共關系的能力,從事文化產品營銷與機構管理工作所需的銷售技能以及與人交流溝通能力等。
湖北現代藝術專修學院在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同時,為學生主動提供參與各種實踐活動的機會。這既是課堂教學的延續,也是學生運用知識向工作崗位過度的重要平臺。該校邀請藝術大咖和明星導師參與教學,定期組織各種演出,組織學生參與藝術賽事等實踐活動,達到“以演促學”、“以賽促學”的目的。同時,該校加強藝術實訓基地的建設,帶領學生走進文化市場和文化企業,及時了解文化市場的需求和產業動向,以便調整學習計劃和就業方向。
美國哈佛大學前校長科南特說:“大學的榮譽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數,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的教師質量。一個學校要站得住,教師一定要出名。”湖北現代藝術專修學院擁有一支穩定而專業化的優秀師資隊伍,所聘教師大多具有海歸學歷,數十名教師具備博士學位或副教授以上職稱,藝術培訓學院具有研究生學歷的藝術高考全職教師40人,具備多年藝術高考教學經驗。此外,該校積極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與世界頂尖藝術學府合作創立國際留學及交流項目,使師生所學知識與國際藝術領域接軌,及時掌握最新、最先進的藝術思想及理念。
湖北現代藝術專修學院以培養應用型藝術人才為導向,制定學校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如學校的學科計劃、教學設備、師資規劃及校園建設規劃等等。其次重視定位的貫徹和落實。學校的定位,用一系列措施來保證,如:專業和學科結構的改善、課程的設置和改革、教職工隊伍建設、校園建設等,否則再好的決策也只是紙上談兵。定位是一個探索、調整、發展的過程,是特色形成和完善的過程。學校的發展必須及時調整專業學科結構,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形成合理的、適應需要的學生知識結構,確保藝術教育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