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今日退休。
原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王旭東接任故宮博物院院長一職。
(資料圖片來源于網絡)
人民網北京4月8日電 記者獲悉,執掌故宮博物院7年的院長單霽翔今日退休,原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王旭東接任。
單霽翔一直稱自己為故宮“看門人”,而非掌門人。七年前,2012年1月,原本已屆退休之年的單霽翔在故宮經歷“十重門”輿論危機之時,接過故宮帥印。當時的故宮深陷輿論漩渦,亟待重塑形象。
“我是故宮第六任院長,每一任院長都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單霽翔曾說,因為故宮太復雜,安全問題至關重要,“平常說做一件事要‘萬無一失’,我們是‘一失萬無’。”
單霽翔接任故宮時,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古代宮殿建筑群,長期以來開放區域只占30%,186萬余件文物藏品99%沉睡在庫房,來故宮的觀眾雖然多,但80%都是沿著中軸線參觀古建,很少能接觸到豐富多彩的文物。截至2018年,故宮開放面積由2014年的52%,達到現今的80%以上,8%的文物將向公眾展出。
單霽翔認為,“今天大家接受傳統文化的方式、生活的節奏都不一樣了,我們故宮人要主動適應這個變化。”
7年來,故宮在“變”字上下了大功夫——單霽翔在任這些年,故宮批量誕生“網紅”。從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走紅,帶火了文物修復師這個群體,到故宮文創、口紅,受到了年輕群體的追捧。2018年,故宮還推出《清明上河圖3.0》高科技藝術互動展演,通過新技術展示經典古畫,構筑出真人與虛擬交織、人在畫中的全新觀展體驗。
2017年,故宮網站訪問量達到8.91億,把186萬多件藏品的全部信息放到網上。同年,故宮文創產品銷售達到15億元人民幣。
七年時光,倏忽已過。在陪伴故宮走過繁華之后,單霽翔如今卸下看門人職位,將去哪里?單霽翔曾說,他自稱是一名故宮講解員,在故宮前6年進行了近2000場講解,時間約2000小時。“我退休以后想來當一名志愿者,到時候希望面試的時候手下留情。”單霽翔笑言。
單霽翔,1954年7月出生,江蘇江寧人。1971年1月參加工作,198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城市規劃專業研究生,工學博士、博士生導師。歷任北京市文物事業管理局局長,中共北京市房山區區委書記,北京市規劃委員會主任。2002年8月任文化部黨組成員、國家文物局局長、黨組書記。2012年1月任文化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黨委書記(2013年2月不再兼任故宮博物院黨委書記)。2018年3月任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級)、故宮博物院院長。
王旭東,1967年生于甘肅山丹。研究館員,蘭州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北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第三批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
(責編:魯婧、黃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