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以規矩不能成為方圓”,對于互聯網金融行業來說,同樣需要立規立法,規范其運營,近日,銀監會發布了《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于印發2017年立法工作計劃的通知》,意味著互聯網金融立法項目正式列入2017銀監會計劃之中,這表明對于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監管將進一步收緊。這對于像鳳凰金融這一類堅持合規合法運營的平臺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行業將進一步洗牌,為鳳凰金融等一批合規平臺提供更大的成長空間。
事實上,從今年以來,合規是每一個平臺最為迫切的事情,監管細則的發布將互聯網金融平臺切分成了兩大陣營,一小部分具有前瞻性的互金平臺,在創建初期或者發展一段時間后即謀求轉型,尤其體現在由集團化運作向信息中介歸位;另外一大部分則是在監管細則發布后紛紛發力,往往面臨時間緊、任務重的問題。總體來看,各家平臺都在積極調整轉型,包括資產業務轉型、集團化運作、銀行資金存管、信息披露等。
與業務轉型相伴的,往往是戰略調整,在互聯網金融行業持續發展過程中, “集團化”、“生態化”運作正在趨于常態,開鑫貸、分期樂、積木盒子等眾多平臺先后完成集團化布局。樂信集團創始人曾對外表示,集團化運作,一方面是基礎性的準備,另一方面也是優質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進行業務拓展的戰略需要。因為,集團化首先體現了規模,其次是多元化,更深層次體現了決策團隊的商業嗅覺。
對此,鳳凰金融總裁張震對以上觀點表示贊同,他介紹,鳳凰金融作為鳳凰衛視集團旗下的投資理財平臺,深受集團化優勢的影響,首先是戰略定位,在鳳凰金融成立之初,即從集團視角,制定了為全球華人打造智能投資理財平臺的發展規劃,并圍繞這一核心定位在國內外甄選專業的金融機構共同深度挖掘優質資產,包括合作提供定期、網貸、保險、基金、海外投資等多元化產品。其次,構建以智能金融為核心的服務體系,鳳凰金融在運營兩年多的時間里始終持續投入大量資源研發“鳳凰金融智能系統”,部署智能金融、人工智能戰略,目前該系統已初見雛形,涵蓋了產品管理、財務管理、渠道管理等多個類別,包括智能金融分析引擎、智能投顧產品、基金產品策略室、營銷引擎、財務管理體系等近10個智能模塊,重點深度解決用戶正在面臨的 “專業知識不夠”、“信息渠道有限”等窘境。
為了響應監管要求,鳳凰金融已在今年四月與北京銀行已經展開戰略合作嘗試,即從資金存管切入,在支付結算、電子賬戶、財富管理、金融服務創新等多個領域展開深入全面合作。張震介紹,與北京銀行合作是鳳凰金融啟動智能服務的一個開始,鳳凰金融將以不斷加大、加深對金融科技系統、技術的投入為基石,基于更多傳統金融機構大規模的用戶群數據,通過技術分析投資行為,定制更豐富、穩健、靈活的金融產品,不斷擴大智能金融的服務影響力,滿足不同用戶的多樣化需求。
合規是基礎,只有打好基礎,才能更好地發展,作為風凰衛視集團成員,鳳凰金融一直以來嚴守行業規范,堅守安全底線,踐行服務全球華人承諾,從而贏得了越來越多用戶的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