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個月,由武漢理工大學研制的嫦美皮膚解碼機器人已經交付使用,經過一個月的調試,嫦美機器人所擁有國內首套用于皮膚解碼的智能系統已具備實際應用的能力。這套擁有多個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系統,在數字成像、智能語音人機交互和云數據分析方面,擁有其獨特優勢。
長期以來,國內醫美行業的智能化水平與國外同行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就拿醫院皮膚科來說,皮膚疾病病種繁多、僅記載在冊的皮膚疾病就達二千多種,而且皮膚損害形態多種多樣,而有些皮膚病皮損又極其相似,這給皮膚科醫生、特別是基層皮膚科醫生的臨床診斷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同時,我國人口基數大,醫療資源相對有限,如果能將人工智能用在醫美行業,并用科學的手段為醫生提供診斷依據,那絕對是廣大皮膚病患者的福音!
利用嫦美機器人解碼的臉部熒光劑殘留
基于此,武漢理工大學皮膚醫學研究院的科研人員日夜奮戰,將其在智能信息化技術方面的優勢充分發揮,終于研制成功這套皮膚解碼系統。系統初步研制成功后,負責研發的武漢理工大學教授劉新華博士認為,如果我們的系統能為醫生診斷提供一定科學依據的同時,也能為那些潛在的皮膚病患者檢測皮膚問題,從疾病初期開始科學保養與預防,那人們患病的幾率是不是會降低呢?
確實,與其它疾病相比,皮膚病的診斷頗具直觀性,這使其成為適宜開展人工智能醫療應用的潛在疾病。隨著武漢理工大學在圖像識別、深度學習等關鍵技術的突破,這套皮膚解碼系統在醫療影像解碼中所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于是,劉教授決定將這套智能系統應用在嫦美機器人身上,希望其在為醫生提供診斷參考的同時,也為愛美女性皮膚保養提供科學引導。
嫦美機器人醫美版
目前劉教授的團隊通過嫦美機器人所發揮的作用,已經建立起黃種人皮膚解碼大數據庫,解碼結果的準確率超過90%。“我們自主研發的皮膚解碼系統,其人臉識別技術已經有成熟的應用,通過改造升級,在人臉皮膚解碼智能方面取得了令人滿意的階段性成果。”劉教授頗為自豪的的說道。
下一步,劉教授的科研團隊將對核心模型和算法進行深度優化,快速提高識別準確率以及病種數量,幫助醫生提高診斷效率和質量,幫助愛美女性更快找到個性化的科學護膚方法。另外,劉教授希望能有更多的專家入住解碼系統的專家端,以便于更多愛美女性實時咨詢和接受專家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