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底,經過精心改造的漢口中山大道將與市民見面。昨日,在中山大道文化景觀提升工程專家考察座談會上,知名作家池莉、城市咨詢專家李忠建議,可考慮在中山大道及周邊打造博物館群落,使其成為一條最有文化的商業街。
中山大道改造工程西起武勝路,東至一元路,全長4.7公里,擬通過環境重塑,實現文化回歸和業態升級,將中山大道打造成“再現歷史風貌,彰顯武漢特色”的文化旅游大道。目前,我市正在制訂中山大道“文化回歸”實施方案,以此打造人文中山大道、藝術中山大道、書香中山大道、創意中山大道。
兩位專家均關注到中山大道及周邊眾多博物館資源。目前,中山大道及周邊已形成和易于改造為博物館的有水塔博物館、漢口總商會博物館、南洋大樓博物館、漢口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紀念館、大智門火車站博物館、黎黃陂路街頭博物館,以及江漢關博物館、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宋慶齡漢口舊居紀念館、電力博物館,共11座。
李忠稱,中山大道改造后,可開通博物館專線,串聯起沿線博物館、圖書館等資源,形成博物館群落。同時,政府可鼓勵武漢眾多私人收藏創意小店入駐中山大道。
對于打造博物館群落的建議,池莉也很贊同。她說:“中山大道是中國最早的現代化作品之一,我們要按照歷史記憶和文化脈絡來恢復它的昔日風采。博物館可以和商業結合,比如在星光文具店,可展示各種書寫工具,同時售賣文具;在火車站博物館,可展示武漢歷代交通工具,并提供產品售賣。”
專家們還關注到中山大道的細節設計。李忠提出,中山大道上可用3D形式展示以前漢口人的日常生活;沿線劃定婚紗拍攝點、藝人表演區、電影拍攝區;增加兒童書店、兒童活動場所等。池莉建議,改造工程要充分考慮人性化設施,比如設置直飲水設施時,不需要奢華的裝飾,但在高度、出水量方面要以人為本,充分考慮人的需求;路面鋪裝時,盡量少用大理石;多種樹木,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多有氧公共活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