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焦點在黃岡。
9月6日至18日,第七屆(黃岡)東坡文化節暨第九屆湖北省黃梅戲藝術節在黃岡市舉辦。
遺愛湖畔、赤壁磯頭、青云塔下,高朋云集,頌東坡偉業,論東坡禪學,賞東坡故景,品東坡美食,商東坡文化傳承發展之大計;
黃梅戲大劇院、東坡文化廣場、各縣市區禮堂,好戲連臺,聽不夠平詞花腔黃梅調,看不夠水袖長衫舞悠悠。
這是一場文化交流、藝術鑒賞、旅游推介、經貿合作、親民惠民的盛會,這是一個廣大市民共享文化大餐的節日,“兩節”的成功舉辦為黃岡的興文畫卷寫下濃墨重彩的篇章。
簡約不簡單——300余嘉賓風云際會,50個文藝團體百花爭艷
開幕式沒有明星大腕,沒有華麗舞臺;活動現場沒有鮮花,沒有紅地毯;
除黃梅戲藝術節惠民展演外,會期縮短至2天,活動也精簡至10項,經費開支相較以往縮減了三分之二……
今年“兩節”,清新自然、淳樸簡約的風尚撲面而來。
簡約不簡單,精煉更精彩。
這是一場文化交流的盛會。國內外佛教界大德高僧、蘇學專家論道東坡禪學研討會;來自黃岡、惠州、儋州、眉山、杭州的108幅書法作品,以及120余幅反映古城黃州風景人文的攝影作品亮相東坡遺韻書法攝影展;東坡先生熒幕形象在紀錄片《蘇東坡》首發式現場揭開神秘面紗;茅盾文學獎獲得者、省文聯主席熊召政,中國蘇軾研究會會長、四川大學教授周裕鍇黃岡講壇上開講;“東坡美食匯”上,124名大廚帶來210道東坡美食……
這是一場藝術鑒賞的盛會。既有名家名角,也有新秀新銳,更有民間社區、草根演員;劇院好戲連臺,戶外同樣精彩。鄂皖贛3省14個專業文藝團體、黃岡市36個社會文藝團隊登臺獻藝,還有廣東惠州、海南儋州、四川眉山選送的文藝節目助陣開幕式……
文化溝通世界,藝術連通心靈。“兩節”到會領導嘉賓228人、專家學者80多人、演職人員1470多人,吸引觀眾、游客等40多萬人次。
“簡約不簡單”的節會得到與會嘉賓的掌聲與贊譽。眉山市旅游局副局長涂勇從中“取經”:“活動安排得非常緊湊,內容也非常豐富,并且主題非常突出,這是一種非常好的辦會辦節模式,值得我們學習推廣。”
親民又惠民——14場大戲免費看,多彩文化潤民心
“走,看戲去!”連日來,市民樂享“家門口”的文化盛宴。
本屆文化藝術節做實“文化惠民”文章,組織開展送票活動,將勞動模范、道德模范、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環衛工人、社區居民、企業家、人民子弟兵、人民教師及學生等各界代表,請進劇場、請進廣場;實行免費觀看和低票價商演相結合,讓市民品賞文化大餐,共享文化發展成果。17臺18場劇(節)目展演中,14臺14場全部實行免費觀看,其他3臺4場實行低票價商演。其中,在黃梅戲大劇院展演5場,在市職工活動中心展演4場,在東坡文化廣場展演6場,在麻城市、浠水縣、武穴市各展演1場,兼顧了黃岡市區和各縣市區。
一場場演出,猶如星星之火,點燃群眾對文化的渴望。
節會上既有省內外院團成熟精品劇目,也有本地院團新創劇目和傳統折子戲,讓市民看過癮。市民肖亞輝背著相機,全程參加黃岡市區每一場演出,他要用照片來記錄這場文化與藝術的盛會。
一場場演出,猶如春風化雨,在群眾中播撒正能量。
舍身撲爆的浠水民警吳俊是大型原創現代楚劇《警魂》的原型。身邊人身邊事感染了觀眾。“以前看到警察在街邊執勤,總覺得很平常。看了這部戲,才知道警察的艱辛和不易。真心為我們身邊有吳俊這樣的好警察而感到驕傲。”這是浠水居民黃女士的觀后感。
黃梅戲輕戲劇《天上掉下爹》講述了養牛場老板先后收養三個爹爹的故事。文化部副部長董偉點贊:“這部戲弘揚了敬老愛老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分精彩。”
廉文化、孝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舞臺上的藝術表達,潤澤、滋養著觀眾的心田。
一臺臺演出與活動,如暮鼓晨鐘,喚醒市民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
紀錄片《蘇東坡》以蘇軾在黃州四年的生活為背景,從文學、藝術、美食、情感等多個維度、多個層面解讀蘇東坡的生命感悟、精神嬗變和藝術升華過程;由湖北省黃梅戲劇院院長張輝領銜主演的壓軸大戲——黃梅戲《李時珍》,藝術再現了黃岡歷史文化名人李時珍撰寫《本草綱目》的艱辛歷程;東坡文化主題系列活動集中展示了東坡文化,市民通過藝術、學術等多種形式和節會現場、媒體、網站等多種渠道,體驗東坡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黃岡的城市魅力……通過“兩節”,廣大市民進一步了解黃岡豐厚的文化底蘊,激活文化自信,激發傳承東坡文化和黃梅戲藝術的文化自覺。
務虛更務實——10條旅游線路對外“吆喝”,214.8億元投資花落黃岡
文化是旅游發展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發展的依托。
借節會東風,我市舉行了旅游精品線路推介暨文化旅游產業招商簽約活動,推介了紅色勝地3日游、大別山水3日游、鄂東人文3日游等10條精品旅游線路;集中簽約了黃州區胡氏游樂園、武穴市仙人湖旅游風景區等12個旅游產業項目,總投資214.8億元。與此同時,黃岡被中國極限運動協會授予“中國漂流谷”榮譽品牌,是全國唯一的一塊“中國漂流谷”金字招牌,為全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活力和動力。
除了“真金白銀”的投資,節會還帶來一系列無形資產——
鍛煉了一批能吃苦能戰斗的干部隊伍。全市參與“兩節”籌辦的有51個單位300多名干部職工,圓滿完成了任務。廣大干部群眾心系節會、支持節會、參與節會,展現了黃岡人民的文明素質和創新創業的精神風貌。
提升了黃岡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市領導在開幕式、閉幕式等10項活動及市校戰略合作簽約儀式上密集宣傳推介黃岡,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雪榮親自當“導游”,向來賓介紹遺愛湖公園的規劃思路、建設過程、總體概況及遺愛十二景名稱的由來;人民網、新華網、中國文化報、湖北日報、黃岡日報、黃岡廣播電視臺等20多家新聞媒體聚焦“兩節”;大型展牌、LED屏幕、宣傳標語、東坡文化書籍等載體,放大節會效應。
檢驗了城市的接待水平和管理水平。節會期間,古城黃州高朋滿座、嘉賓如云,對黃岡的接待能力和城市綜合管理水平,也是一次嚴峻的考驗,對參與主辦文化節的相關職能部門的協調、配合能力,同樣是一次大檢閱。市委辦、市政府辦、市委宣傳部、市委組織部、市文廣局、市旅游局、市招商局、市體育局、市文聯、黃岡日報社等20多家單位樹立大局意識和“一盤棋”的思想,團結協作,攻堅克難,確保了“兩節”成功舉辦。
擦亮了黃岡文化旅游品牌。10項活動的舉辦,進一步打造了“東坡文化”和“黃梅戲”藝術品牌,進一步擦亮了黃岡城市文化名片,促進了文化、藝術、旅游、經貿、惠民的融合發展,收獲豐碩成果,必將為黃岡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文化旅游業的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正如《中國文化報》刊文所言:“第七屆黃岡東坡文化節暨第九屆湖北省黃梅戲藝術節、首屆黃岡市社會文藝團體展演圓滿落幕,但黃岡春色滿園的文化舞臺永不謝幕,老區砥礪前行的豪邁腳步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