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文化
汀泗古鎮文化圈
2018-01-21 19:36:05   來源:湖北日報

BC773A44A7E3D6100CDB37F497FD9253.jpg

  古鎮汀泗橋,不止有紅色文化。如今,非遺文化、傳統民俗、時代文藝,被汀泗橋鎮融會貫通,形成獨特的古鎮“文化圈”。

  不能丟的精髓——非遺文化

  大到竹花轎,小到十二生肖、孔雀、龍鳳等,一件件栩栩如生的竹雕作品,擺放在汀泗橋鎮竹雕藝人余宏明的工作室內。余宏明堅守竹雕40多年,是當地有名的竹匠。

  “十里茶擔十里歌,一聲嘹亮出古田”。汀泗橋鎮古田村曾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路,在這條路上,江西挑夫在喝茶休憩時唱的山歌,被后人命名為“古田茶歌”。悅耳動聽、意蘊綿長的古田茶歌,在汀泗境內悠然傳唱了數百年。

  余秋春是汀泗地方剪紙藝術傳人,她的剪紙風格源于汀泗傳統村落古樸風貌,其作品主要為窗花,品種繁多,如《丹鳳朝陽》《龍鳳呈祥》《比翼雙飛》等傳統婚慶對稱剪紙圖案。在傳承傳統藝術的同時,她也創作了許多反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題材作品,如《花好月圓》《晨曲》《春耕》等。

  近年來,咸寧市咸安區擦亮汀泗旅游品牌,深度挖掘汀泗地方文化。目前,古田茶歌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汀泗竹雕被確定為咸安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重大保護項目,汀泗剪紙被初步列為市、區兩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不間斷的傳承——民俗文化

  汀泗橋鎮民俗文化頗具特色。從上世紀90年代起,該鎮便活躍著一批鄉土藝人,他們或自發、或受邀,在村頭巷尾表演地花戲、玩采蓮船、玩龍燈、打泉塘腰鼓等。“結婚辦酒,不請村里的文體活動隊來鬧一鬧,感覺都沒有氣氛。”大橋村村民老周說。

  近年來,隨著政府部門的重視,文化工程的實施,加上大量資金的投入,傳統民俗文化在汀泗橋鎮日漸火熱。

  2014年,汀泗橋鎮籌措資金,在各村新建文化廣場和文化墻,并成立文體活動隊。隊伍由村級出資籌建,鎮文化站邀請老師編排節目。不少村民在結婚、祝壽、喬遷時,邀請這些隊伍前去助興,目前該鎮已有多支文體活動隊實現商業運作。“忙的時候,一天要演好幾場。”古田農民藝術團團長周正武已經60多歲,團員們的平均年齡也超過40歲。《古田茶歌》便是由該藝術團體收編,除此之外,他們還能表演《打硪歌》、拉二胡、說相聲等20多個民俗節目。當被問及演出收入時,周正武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錢倒是其次,只要能將茶歌、采蓮船、玩龍燈這些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繼續傳下去,大伙喜歡,我們就高興。”

  嗩吶、胡琴、龍燈,掌鼓、管鑼、搖船,從鄉土而來的民俗,用繪聲繪色的表演,贏得了男女老少的掌聲。

  不停步的變遷——時代文化

  夜幕降臨,赤崗村委會門前的文化廣場上聚集的人漸漸多了起來。接插頭、搬音響、裝視頻、排隊列,隨著音樂響起,年齡相仿、服裝鮮艷的中年村婦們跳起舞來。“跳舞可比打麻將好多了,既能夠聯絡感情,也可以鍛煉身體。”店面就在廣場邊的赤崗村女干部毛曉蘭也時常參與到跳舞中去。在她的印象里,村民們能聚集在寬大整潔的文化廣場前載歌載舞,這是以前不敢想象的。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赤崗村還是“山下爛泥堆成山”的落后村莊,群眾文化活動很少。隨著各項惠農政策落到基層,農民負擔減輕,逐漸從田地中抽出身來,開始追求精神文化生活。

  不止赤崗村,該鎮古塘、黃荊塘、長壽、程益橋、洪口等村,近幾年也紛紛成立了村級文體活動隊。隊員們土生土長,有普通村民,有返鄉務工人員,她們一上妝、一換衣,個個扮相好看、精神抖擻,表演起來更是有模有樣。節目也不再局限于傳統的采蓮船、玩龍燈等,而是更多地融入時代文化。從廣場舞、斗牛舞到十星舞,從歡慶鑼鼓到集體朗誦,從回顧革命事跡的紅色舞蹈到歌頌黨的政策的群口快板,接地氣,觀眾直呼過癮。

  據了解,僅2015年,該鎮開展文化活動300余場,觀眾達10萬余人次。“只要群眾有需要,我會一直把文化事業堅持下去。”這是汀泗橋鎮文化站站長余大厚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雖然早已達到退休年齡,但他難以割舍群眾文化,依然長年累月地奔波在各個村組之間。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国产曰批视频免费观看完,中文字幕无码人妻777网,欧美特黄激情视频一区一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一级中文字幕免费乱码专区 | 在线观看国产激情麻豆 |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第一区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 | 欧美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