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音樂學院2024年度國家藝術基金大型舞臺劇和作品創作資助項目《交響組曲:敦煌妙染四幀》結項演出,18日晚在蘭州大學上演。這部以千年敦煌文化為魂、現代交響語言為體的原創交響組曲,在敦煌文化的發源地甘肅奏響歷史與當代的時空對話,為歷時一年的全國高校巡演畫上句點。
該作品以敦煌研究院學術成果為根基,選取唐代四個歷史時期的代表性樂舞壁畫,巧妙融合西域木卡姆調式、唐大曲結構等元素,運用西洋現代作曲技法重構五弦琵琶、篳篥等敦煌古樂器音色,通過序曲與四樂章“起承轉合”的宏大敘事,讓沉睡千年的敦煌樂譜在交響之樂中煥發新生。
第一樂章《傾杯樂·迦陵頻伽》借琵琶與篳篥主奏,再現壁畫中妙音鳥樂伎的盛唐氣象。第二樂章《鳴沙》糅合西域風格的民族音樂元素,描繪隱跡于鳴沙山中色彩燦爛的千佛琳宮,展現敦煌人文歷史的恢宏。第三樂章《渾脫》以西洋管樂器模仿竹笛、管子等中國傳統樂器,融合“霓裳羽衣曲”“傾杯樂”等古曲的旋律素材,再現玳筳急管、繁音促節的鼓角渾脫。第四樂章《莫高·伎樂余音》以三管編制交響重現112窟《伎樂圖》遺韻,五弦琵琶穿越時空與西方弦樂共鳴,成就“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藝術奇觀。
該項目由武漢音樂學院五位博士作曲教師反復打磨創作,集結作曲系、中樂系、管弦系150余師生百次排練提升質量。自2024年11月在武漢琴臺音樂廳首演以來,先后走進武漢大學等8所高校。
據介紹,近年來,武漢音樂學院鼓勵師生開展高水平藝術創作,著力打造了《和鳴》《永遠的焦裕祿》《敦煌妙染四幀》《大江北上》《使命》等一批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