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荊州網站>荊州文化
六十年代紀錄片勾起記憶中的老沙市
2018-01-21 10:27:52   來源:荊州晚報

  近日,一段關于老沙市紀錄片《沙市遍開革新花》在網上傳開,視頻拍攝于1960年,由當時的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出品。

  影片講述了五十年代末期到六十年代初期,沙市工業改革的風潮。記錄了在當時工業生產技術基礎薄弱的情況下,沙市人民大力開展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運動的情景。

  六十年代的中山路

  該紀錄片在網上流傳開后,引起眾多荊州市民的關注,許多人片中尋找老沙市的記憶,在里面尋找祖輩的身影。在荊州發展的長河里,這部紀錄片更像是一種回憶,將荊州市民帶回到五十多年前的時光里。

  工人設計機械化榔頭

  短短兩天時間里,視頻的點擊量突破了兩萬,許多網友在視頻下留言,有人說,他想起了放棄武漢工作來沙市的初中老師;有人說,看到自己出生的地方經曾擁有如此的輝煌,倍感驕傲;有人說,這是沙市創業精神的真實寫照……這段紀錄片觸動了很多荊州人的心,它緣何而來?如何會拍攝這樣的紀錄片呢?拂去歷史的塵埃,打開深處的記憶,讓我們一起追隨時間的腳步,回望那段老時光。

  近日,記者邀請了荊州文史專家、《荊州晚報》資深新聞工作者陳禮榮一起觀看了這段紀錄片。

  “商轉工”推動城市發展

  “沙市是長江中游的一個中等城市,鄂中地區的工業中心,直到1959年底,這里的工業生產技術基礎很薄弱……”伴隨著影片的旁白響起,陳禮榮的思緒漸漸回到了那部黑白片時代的老沙市。

  陳禮榮說,眾所周知,我國的工業化是在傳統農業大國一窮二白的基礎上構筑起來的。解放后,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創造激情,在短時間內實現了這個跨越,從而完成了基礎工業蓬勃興建的歷史進程。而在當時,沙市工業迅速發展,也成為新中國工業改革的一個縮影。

  當時的沙市并無工業區的概念,基本上是沿江岸朝東西兩端“鋪攤子”,或藏身于街巷之中。多是利用舊廠房,甚至古廟遺址搞的“作坊式工廠”,工廠規模無疑較小,而且當時并沒有太多現代工業。

  “沙市是個舊商埠城鎮,上世紀50年代中期‘商轉工’,在這個期間建成一座輕紡工業城。”雖然這部電影紀錄片的制作已過去了50多年,但在陳禮榮看起來,依然感到無比親切。

  改良紡織機械

  市民上街傳捷報

  沙市工業發展的“前世今生”

  影片中提到的這些工廠,都是上世紀50年代末的產物,在各自在特定領域中,都進入到國內先進行列,它們是沙市在短時間內建成一座輕紡工業城的物質成果和發展基礎。

  “沙市人是一個集合概念,近百年來,它集中了整個鄂中南地區人力資源精華,在黨的領導下充分展示出了卓越的創造性,從而成為那個時代的驕傲。”陳禮榮說,這些工廠如今已經消失了,它們已經完成了自身的歷史使命,但由此體現出的這種勇于創新忘我精神,應當傳承到我們今天“壯腰工程”的偉大實踐中來。

  陳禮榮向記者介紹,正因為當時沙市工業逐步發展,在荊州地區有了較大的影響力,在統購統銷的大背景之下,原荊州地區將二級批發站(稱八大公司)設置在了沙市。當時的沙市商業僅次于武漢市,其購銷渠道除兩湖平原數十個縣、幾百個鄉鎮外,還幅射到陜、渝、湘、黔、滇各省。

  類似于今天的新聞聯播

  這些黑白影像在我們現在看來似乎并不新奇,但在當時,卻是有著非常意義的。因為在當時,大眾傳媒只有廣播和報紙,如這樣的影像傳播,唯有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的《新聞簡報》。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在當時是由電影工作者在當年制作的“新聞”,類似于今天央視的《新聞聯播》。那時進電影院看電影,在正片之前看《新聞簡報》,是人們了解國內外大事的重要渠道。

  能夠被錄制這樣的紀錄片,證明了沙市在這次革新運動中已經成為全國學習的典范。

  “當時像類似的宣傳紀錄片比較多,但像這樣介紹我們的家鄉,在我的印象中僅只一次。”據陳禮榮回憶。

  當時的《沙市日報》對工業改革進行報道

  “影片里還有一個鏡頭是說,當時的《沙市日報》對沙市工業改革進行過報道。《沙市日報》是市委機關報,承擔著黨委、政府及人民大眾喉舌的功能。”陳禮榮說,作為主流媒體,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用文字將這樣大規模的工業革命熱潮記錄,也是留給后人學習的最佳方式。

  時光已逝精神猶存

  影片中提到的李光珍、方烈英等勞動者,在當時的地位是很崇高的,是青年的偶像,遠比今天的勞動模范們更為人熟知。

  “1960年,我讀小學五年級,記得學校掛出她的照片,是用大幅鏡框鑲嵌著掛在醒目地方的。”陳禮榮說,他這一代人就是聽著他們的光榮事跡進入青年時代的;他們所展示出來的新中國所培養第一代新型工人階級感人形象,奠定了這一代人迄今為止從未磨滅的精神基礎。

  新中國工人農民揚眉吐氣,普通勞動者的精神狀況正如影片中所展示,是活力充沛,朝氣蓬勃的。在沙市的發展中,新中國所培養第一代新型工人階級留下了寶貴的精神形象,尤其是那種為國家、為人民毫無保留的獻身精神,以及不講價錢、不計名利的忘我品格,值得后來者永遠紀念、緬懷和仿效。

  “如果說,我們今天的信仰還那么牢不可破的話,就是因為有了他們那一批先進人士在前面作示范、引領、標桿而建樹起來的。這種精神力量,對我們而言,非常重要,因為它影響了我們這一代人的一生。”陳禮榮說。(記者龔天姝 實習生劉宇博)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国产曰批视频免费观看完,中文字幕无码人妻777网,欧美特黄激情视频一区一区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站 |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在线观看播放 | 中文字幕免费精品视频一级 | 偷自拍亚洲综合在线 | 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77 | 亚洲熟女少妇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