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7月,《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發布,其中明確提出了創業創新、協同制造、現代農業等“互聯網+”的11個重點行動。目前“互聯網+現代農業”這一行動進展如何?

今天我們有幸采訪到“天然農業”平臺的創始人吳志良,吳總對我們說道:“互聯網+農業”本身就是“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利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的跨界融合,通過資源整合、信息共享和要素互聯,創新基于互聯網平臺的現代農業新產品、新模式和新業態,我們不斷優化‘互聯網+農業的產業結構,促進互聯網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不斷深化,促進農村電商的快速發展。2018年底,“天然農業”平臺農村電商已經累計進駐685個縣,2018年農村網絡交易額達到了2.55億元,農產品電商正邁向3億元大關,帶動就業人數超過5萬人。
隨著“天然農業”平臺在農村產業結構中的不斷深化,互聯網和大數據在農村農業發展中的價值開始顯現。
農業農村大數據是海量的,我們要通過數據的收集、整理、開發、利用,提供權威的政務信息服務,提供管用的商務信息服務。目前“天然農業”平臺正在準備籌建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農獸藥基礎數據、重點農產品市場信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息直報四大平臺,逐步實現用數據管理服務、引導產銷。
一直以來,農產品滯銷難題困擾著農業發展和農民收入增加,如何利用互聯網破解這一難題?
現在,傳統的電商通過互聯網把大量的工業品、消費品輸送到農村,對活躍農村的物質供應,生活方便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對于鄉村振興來說,最重要的是要幫助農民把優質合格的、有特色的農產品賣到城市來,就是所謂的農產品上行。
讓小農戶對接大市場,互聯網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和手段。我們要配合農產品“出村”工程,來幫助貧困地區和其他有特色地區的農產品和億萬小農戶對接大市場。
近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討論深入推進“互聯網+農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有關情況。自此以來,我國在農業方面不斷加大力度推動互聯網建設?!盎ヂ摼W+農業”發展快速,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國家高度重視,政策引導為“互聯網+農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國家出臺了一系列促進農村電商發展政策,制定一系列支持電商發展的措施,支持電商、物流、商貿、金融等企業參與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建設,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加大農村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的協同發展,鼓勵開拓農村市場,為“互聯網+農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
農村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升級,為“互聯網+農業”在農村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寬帶網絡在農村地區的廣泛覆蓋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使用,讓農民通過智能手機學會簡單操作,為“互聯網+農業”創造了有利條件。
“互聯網+農業”更是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撐。想要加快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廣泛應用方面,現階段就是要利用物聯網技術,用物聯網軟件建立集監控、交流、準確定位等為一體的智能化管理平臺,在大數據支持下實現各項資源要素的優化配置。如在養殖業上圍繞良種繁育、飼料投喂、種植業播種、精準灌溉與施肥、施藥等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收儲等環節,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數字農業、智能農業、智慧農業等等的全面發展。
一直以來,農業都是被“互聯網+”忽視的領域,當下“互聯網+”已經改變了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真正在農業領域的應用還很少,也有不少互聯網創業者在嘗試在農業領域做過嘗試,但真正成型的模式和平臺還是鳳毛麟角,如何在“互聯網+農業”上有所突破,應該在哪些層面做些嘗試,是廣大互聯網創業者思考的問題。在這里,“天然農業”平臺呼吁大家加入進來與我們一同創造“互聯網+農業”的新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