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民生>健康
冬季食補 均衡為要
2018-12-24 11:13:27   來源:今日湖北



蓮子銀耳紅棗湯   人民視覺

  天寒地凍,冬季易導致人體氣機、血運不暢,致使舊病復發或加重。“冬令進補,來年打虎”,平安過冬,不少人寄托在飲食進補上。北京中醫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王玉光提醒大家,冬季飲食養生要以“均衡”為主。在“均衡”的前提下,應和中醫“冬季腎臟當令”的理論,適當增加滋補腎臟的食物。

  “冬季進補,最關鍵就是補腎。冬季在五臟上和腎相對應,還因為腎藏精、生髓,在人體中起著基礎性的作用。”北京中醫醫院副主任醫師孟廣松說。

  “冬天養生總則是防寒傷腎。”王玉光說,《黃帝內經》提到,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自然界的陽氣運行狀態分別有著“生、長、收、藏”的特點,冬天要 “閉藏”,就是封閉、收藏和儲藏的意思。冬季3個月,是萬物生機閉藏的季節。身體閉藏機能在冬天未能得到應有的養護,可能使供給春天時煥發生機的能量不足,導致四肢逆冷的病癥。他強調,冬天要做到“三藏”:藏精、藏氣及藏神。

  冬天要藏精:中醫的“精”指的是人體一切有形的精華物質,包括血、津、髓、水谷精微等。盡量避免劇烈運動、過度勞作。

  冬天要藏氣:寒邪容易傷害人體陽氣。冬天養腎,要保護腎陽。護腎陽有“三多三少”:多穿衣服,多曬太陽,多吃滋補,少過多出汗,少過度勞累,少吃寒涼食物。

  冬天要藏神:盡量做到心如止水,寧靜淡泊,使自己的身體與心理處于平靜狀態,靜心守神,不胡思亂想,以此來恢復精神和體力。

  常言道:“藥補不如食補。”王玉光說,冬季飲食養生原則是,日常飲食堅持五谷、五果、五畜、五菜和四氣五昧的合理搭配,且不偏食、偏嗜、過食、暴食,這是古而不老的中醫食療學觀點,也是現代科學所大力提倡的平衡飲食主張。北方冬季氣候干燥,滋益陰精是養生的重要內容,最好能多吃白菜、銀耳、木耳、枸杞、梨、獼猴桃等食物,少食辛辣厚味、燒烤油炸食物,平時還要注意多喝水,以免上火。

  飲食以溫熱為主,如食用糯米、豬肉、羊肉、大棗、桂圓、芝麻、韭菜等,少吃冷飲、海鮮等寒性食物。多吃些堅果類食物,如核桃仁、榛子、松子、栗子等。孟廣松提醒,煮粥熬湯可加一些沙參、黃芪、麥冬,但量不需要很多,畢竟是食補而非藥補。

  “冬季進補要以均衡為主,進補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地制宜是指根據不同地理環境特點來選用適宜的食物,因人制宜是指根據人的性別、年齡、體質等來選用適宜的食物。”王玉光說。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国产曰批视频免费观看完,中文字幕无码人妻777网,欧美特黄激情视频一区一区
精品国产亚洲最大 | 中文字幕在线网站 | 思思热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中亚洲中文字幕无线乱码 | 午夜美女福利视频 | 五月婷婷婷综合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