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黑亮亮的皮蛋是中華料理中特有的食材,不管是涼拌,或是煎煮炒炸等各式皮蛋料理都廣受大眾喜愛。
然而,吃的時候雖開心,隨之而來的疑慮也不少:皮蛋黑乎乎的,是不是含鉛量高?里面花紋各異,是不是有很多有害物質?
今天就和大家好好講一講關于皮蛋的那些事~
1
皮蛋,到底能不能放心吃?
皮蛋大多是鴨蛋制作而來的,但它不但通體黑黢黢的,還一點蛋香味都沒有,反而有股刺鼻的味道~
這不禁讓人懷疑這皮蛋到底能不能吃?安不安全?
1皮蛋是怎么來的?為什么這么黑?
傳統的皮蛋是以鴨蛋為原料,用生石灰(氧化鈣)、草木灰、茶葉末、鹽、黃丹粉、稻殼等成分混和稀泥灰,包裹腌制。
而現代皮蛋的制作工藝已經逐步演變為燒堿、硫酸銅和浸泡工藝。
至于皮蛋的黑,是正常的黑。皮蛋在腌制過程中,經歷了一場蛋白質的分解與重組,又由于褐變產生了深色物質,但并不會產生有害物質。
2皮蛋到底含不含鉛?
皮蛋的確含鉛。
皮蛋傳統工藝中的重點輔料黃丹粉,主要成分是氧化鉛,能起到防止過量的堿滲透導致蛋清水解的作用。而在皮蛋逐漸成熟的十幾天中,必定會有一定劑量的氧化鉛滲透到蛋內。
不過早在2015年起,國家規定皮蛋一律采用無鉛工藝,在皮蛋生產過程中不可添加含鉛的物質。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不加含鉛的物質,皮蛋制作過程中也需要使用硫酸銅、硫酸鋅、硫酸亞鐵等金屬鹽。
而這些金屬鹽里會有少量雜質,可能包括鉛。所以市場上售賣的“無鉛皮蛋”可能并不是完全沒有“鉛”!
通常只要皮蛋含鉛量是不超過0.5mg/kg,就可以標為“無鉛”。而且符合這個規定量的話,適量吃也并不會影響身體健康。
3蛋殼上黑點多,含鉛量高?
并不一定。
蛋殼上的黑斑,其實就是“加工助劑”發生化學反應后的沉積物。
舉例來說,若用硫酸銅制皮蛋,發生反應后會形成黑色的硫化銅沉積物,蛋殼上也就會有黑點。
黑點的形成還會受制作溫度、腌制時長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所以不能簡單地說蛋殼上的黑斑多,就是含鉛量超標。
2
鴨蛋變皮蛋,
營養價值孰優孰劣?
1皮蛋相對更易消化
皮蛋只是蛋白質發生變性,與新鮮的鴨蛋、雞蛋相比,脂肪、蛋白質、硫胺素、核黃素等營養物質其實都沒有發生較大的變化。
而在鮮蛋制作成皮蛋的過程中,蛋內的脂肪和蛋白質被分解,相對來說,減少了一定的消化壓力,更易吸收。
不過,以下兩方面的變化還是較明顯的:
2皮蛋中的維生素B含量減少
B族維生素喜酸怕堿,無論雞蛋還是鴨蛋,形成松花蛋后,維生素B1和B2均有顯著降低。
3皮蛋的鈉含量增高
皮蛋的鈉含量是542mg/100g,差不多是鮮鴨蛋鈉含量的5倍。一個剝了殼的皮蛋重量以60g來算,鈉含量約有325mg,相當于每天鈉參考攝入量的1/5了。
而由于皮蛋的咸味不明顯,用來做菜時往往還會加入大量的醬油、鹽等,又會額外攝入更多的鈉。
3
吃皮蛋,注意4件事
口感、健康更加倍
①每天最多吃一個皮蛋,若用皮蛋做菜,則最好少加甚至不加鹽。
②孕婦和兒童,少吃或者不吃。因為皮蛋中難免含有鉛,而孕婦和兒童的鉛的吸收率比普通人群要高3倍~5倍,應盡量避開。另外,有肝病的人也最好不吃,避免加重肝臟的解毒負擔。
③切開后放置一會。因為皮蛋里含有一定的氨氣和硫化氫,切開后放置半小時可以讓其充分揮發。
④巧搭配:
配上姜末、蒜一起吃,不僅能去腥,還能中和其中含有的堿性物質,有效去除堿澀味。
配上豆腐。其中的蛋白質可與鉛結合形成不溶物,加快排出體外;所含的鈣可阻止機體對鉛的吸收。
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維生素C與鉛結合生成難溶于水而無毒的鹽類,可隨糞便排出體外。
4
如何挑選好的皮蛋?
1找標志
選擇包裝完整并帶有SC標志的合法企業的產品、從正規渠道購買。
皮蛋雖然是常溫保存銷售的食品,但是常溫超過三個月很容易發生沙門氏菌污染,有可能造成食物中毒,購買時要特別注意保質期和上架時間。
2看“顏值”
應挑選皮色灰白、無裂紋、蛋殼完整的皮蛋。
3有顫動感
生蛋在生石灰等原料的作用下,蛋白質發生變性,逐漸凝固,變得很有彈性。如果用手晃一晃皮蛋,能明顯感覺到里面有顫動感,說明皮蛋腌制好了。
4剝殼品味
整個蛋白凝固狀、不粘殼、呈半透明棕黃色,有松花樣紋理;縱向剖開,蛋黃呈淺褐或淺黃色,中心較稀;沒有刺鼻惡臭味或霉味。
5聞一聞
有淡淡的堿味、無其它異味,就是比較好的皮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