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獻禮
——中國明天更輝煌
文/蜀水
歷史的巨人
登上壯麗的舞臺
高舉5000年不滅的火光
把70只紅燭莊重地點亮
960萬平方公里的神州
披上節日的盛裝
長江在伴奏
黃河在歌唱
五湖四海 碧波蕩漾
珠峰在敬禮
昆侖在頌揚
三山五岳 萬千氣象
共同祝福
中華人民共和國
明天更輝煌
天安門城樓
共和國歷程的見證者
沐浴著新時代的陽光
56個的姹紫嫣紅的花籃
向著國徽競相綻放
五星紅旗
輝映著東方升起的太陽
人民英雄紀念碑
凝聚著先烈們美好的愿望
中國歷史博物館
放射出智慧的光芒
人民大會堂
匯聚14億人民共同的夢想
毛主席紀念堂
開國領袖在傾聽
“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
從今走向繁榮富強”
恢宏的廣場 歌聲嘹亮
前進的步伐 勢不可擋
歷史 不會忘記
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中國以沒有斷代的唯一
成為世界文明的脊梁
四大發明 強漢盛唐
泱泱大國 傲立于世界的中央
但是
1840年的鴉片戰爭
中華民族陷入深重的災難
腐敗無能的清政府
卑躬屈膝 跪地求和
割地賠款 主權淪喪
圓明園的壯觀
被燃燒成難忘的痛傷
硝煙四起 強盜入侵
山河淪陷 國破家亡
南京的萬人坑
骨肉同胞們 被活生生地埋葬
內憂外患 軍閥混戰
四分五裂 百姓遭殃
反動、腐朽、殘酷的三座大山
沉重地壓在人民的頭上
國家的未來 在何方
民族的未來 在何方
歷史 不會忘記
南湖紅船的初心
真理的能量
帶來黎明的曙光
南昌起義 打響了
向黑暗勢力宣戰的第一槍
鐮刀斧頭的旗幟
井岡山的號角
遵義會議的主張
延安窯洞的思想
指引著斗爭和勝利的方向
為了堅守共同的信仰
為了實現共同的理想
壯士的軀體在倒下
英雄的鮮血在流淌
前赴后繼 奮不顧身
誓讓紅色染遍萬里江山
天安門城樓上莊嚴的宣告
“站起來”的聲音
在地球的上空 永遠回蕩
歷史 不會忘記
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
砥礪前行 奮發圖強
從東方紅衛星到北斗定位系統
GPS的座次往后退讓
從綠皮火車到高速鐵路
總里程賽過全球其他國家總長
從第一枚生物火箭到嫦娥四號
五星紅旗在月球的背面驕傲地飄揚
從手搖電話到5G和“墨子號”量子通訊
世界先河由中國開創
從“龍芯一號”到“天河三號”
超級云計算在世界遙遙領航
從"三系"配套到超級水稻
排上第五大發明的光榮榜
輕重工業從起步到高速發展
中國制造超過美日德總合之體量
從友好往來到“一帶一路”
共商、共建、共享
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構想
從原子彈到航空母艦、東風41、殲20等等
崛起的鋼鐵長城 維護和平的力量
偉大的中國
日新月異 捷報頻傳
翻天覆地 百業興旺
聽 每一聲歡呼
都是最美的歌唱
看 每一朵禮花
都是最美的詩行
今日之中國
甩掉屈辱 理直氣壯
今日之中國
摘掉貧窮 挺起胸膛
今日之中國
脫掉落后 前景寬廣
今日之中國
繼往開來 斗志昂揚
今日之中國
不畏狂風和巨浪
因為它是大海 不是小池塘
今日之中國
萬眾一心
復興的巨輪 正在靠港
使命能達 使命必達
使命誓達 使命定達
偉大的中國
明天更輝煌
作者:蜀水 原名張一彪,武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曾供職《鄂西報》、《三峽晚報》、《中國三峽工程報》、《深圳法制報》、人民日報社《中國經濟周刊》,現任北斗獵頭及紅鉛筆(集團)董事長
附評論:
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和復興中國
——讀蜀水先生《中國明天更輝煌》有感
在新中國70華誕來臨之際,作家蜀水先生以《中國明天更輝煌》的詩作,深情地回顧了苦難中國的歷史,激情地謳歌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新中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并對未來之中國發展給予了最衷心地祝福。
從這篇有血有肉的詩作中可以看出,作者當是一個“位卑未敢忘憂國”之人,當是對祖國翻天覆地的巨變打心眼里高興之人。
在這篇詩作中,作者一開頭,就用5000年、70只、960萬等一組數字,將泱泱大國之悠久歷史與新中國之華誕巧妙地聯系起來,并以山河湖海相賀的擬人手法,表達舉國上下的喜慶之情,氣勢磅礴,別具一格!
這篇詩作還有幾個特點:首先,在僅100來句的篇幅之中,實現了大跨度的布局,將近代一百多年以來影響中國命運的重大歷史片段囊括其間,過度自然,詳略得當,全文六個自然段,各段主旨鮮明,材料典型,內容充實,表達有力,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其次,詩作整體上脈絡清晰,文氣暢通,語言大氣之中不失通俗。既給讀者上了一堂內容豐富的歷史課,激發了愛國主義的熱情,又使其在具有強大感染力的詩句之中得到藝術之美的感受。
中國近100多年以來,經歷了從東亞病夫到東方巨龍、從百年沉淪到百年復興、從大落到大起、從苦難走向輝煌的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今天,中華民族的命運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在舉國上下沉浸在共和國70華誕的喜慶與和平幸福的美好生活之中時,正如作者詩中所云,我們不能忘記,我們的祖國和人民過去所承受過的國破家亡的苦難;我們不能忘記,我們古老的中華文明在帝國主義列強瓜分和踐踏之下幾近斷代的危機;我們不能忘記,在一批批仁人志士救亡圖強運動失敗和無望之情勢下,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浴血奮戰,一步步將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從水深火熱之中拯救起來。
100多年前的民族苦難史,可謂不堪回首。
當歷史的車輪駛入十九世紀,在工業革命的影響下,資本主義制度和先進的生產力席卷了歐美大陸和東方的日本,但代表落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封建王朝清朝,卻閉關鎖國,自視清高,扼殺資本主義萌芽,大興文字獄。面對“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三千年未有之強敵”,無動于衷,不思變革,依然強化落后而僵化的封建專制制度。
當時,基督新教在華的刊物《中國叢報》這樣描述中國的軍事狀況:“士兵配的劍銹得幾乎拔不出來,炮彈沒有幾顆具有足夠的動力能穿透兩邊的船墻,許多從船的外部腰板無聲地滑了過去,或射到半途就跌落到水里,這樣的炮只能給自己而不是敵人造成威脅。”
馬克思評價中國說:“一個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一的幅員遼闊的帝國,不顧時勢,仍然安于現狀,由于被強力排斥在世界體系之外而孤立無依,因此,極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來欺騙自己,這樣一個帝國,最終要在一場殊死搏斗中死去”。
是啊,這樣的帝國,它能招來什么樣的結果呢?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并賠款割地告終。由此簽署的《南京條約》是近代中國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火燒圓明園,清政府被迫簽訂《北京條約》,割讓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歷經30年洋務運動的最大成果——北洋水師,在這場戰爭中全軍覆沒、灰飛煙滅。而慈禧官僚統治仍在窩里斗,身為軍機大臣的翁同龢因與李鴻章不和,竟稱“水師敗不是國家敗,而是李鴻章敗”。此次戰爭,傳統印象中的“蕞爾小邦”日本強令中國簽訂《馬關條約》,獲得空前的割地和賠款。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侵略者殺人放火,奸淫搶掠,清政府最終被迫簽訂《辛丑條約》,中國自此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11年爆發的辛亥革命,雖然成功地推翻了清朝統治。然而,清帝退位,并未從根本上解決中國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問題,上海仍然有11個外國的軍隊駐扎在那里,中國社會從一個火坑卷入到另一個火坑,積貧積弱,軍閥混戰,被動挨打。
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之一,卻依然被西方帝國列為瓜分的對象,直接引發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運動”的爆發。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時,張學良20萬東北軍放棄抵抗,僅僅一萬多人的日軍,在一周之內,就占領東北30多個城市,不到三個月,就幾乎占領整個東北。而且,日軍還接收東北軍的飛機260架、迫擊炮2000門、重炮300架、機關槍5000多挺、步槍16萬支、手槍1.6萬支,光在沈陽的一個銀行,里面的白銀就高達16萬兩。
1937年,侵華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在此民族危亡關頭,統治階層彌漫的是失敗主義、妄自菲薄、精神沉淪、人格淪落、只知個人、不知民族、只顧小家、不顧國家。
曾是中共一大代表、黨的創始人之一、后脫黨投蔣,又叛蔣投日的周佛海說:“中國,人的要素,物的要素,組織的要素,沒有一種能和日本比擬,戰必敗。” 曾跟隨孫中山鬧革命的汪精衛更是淪為頭號大漢奸,協助日軍作戰的偽軍人數高達210萬,超過侵華日軍數量。而掌握執政大權的國民政府則推行“攘外必先安內”政策,調集數十萬軍隊,圍攻紅軍革命根據地,直到時隔四年多后的1941年底,才正式對日宣戰。
這個自1912年成立以來的中華民國政府,歷經30余年的實踐證明,它既無力完成民族救亡,也無力完成民族復興。
歷史學家蔣廷黻在《中國近代史》一書中曾經發問:“近百年的中華民族根本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人能近代化嗎?能趕上西洋人嗎?能利用科學和機械嗎?能廢除我們家族和家鄉觀念而組織一個近代的民族國家嗎?能的話,我們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話,我們這個民族是沒有前途的。”
正是在這樣一種國家最黑暗、人民最無望的國情之下,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民族救亡及民族復興的大任歷史地落在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肩上。
其實,在共產黨人登臺之前,已經有若干仁人志士在民族大難中開始覺醒,并付諸救亡行動。有人提出是器不如人,有人提出是制不如人,有人提出是思想文化不如人,甚至有人將中國的落后挨打歸罪于方塊式的漢字……,但皆以失望而告終。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擔當,在于它“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在于它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于它多黨合作,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在于它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在于它始終堅持群眾路線,畫好黨群關系同心圓;在于它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
“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發表了《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東三省宣言》,號召東北人民開展游擊戰爭,打擊侵略者。當“國聯調查團”起草的14萬多字的模糊是非、混淆黑白的調查報告書,暴露了西方列強對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的綏靖政策后,處在國民黨白色恐怖包圍中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發出通電,指出這個報告書“公開地最無恥地宣布了瓜分中國的新計劃”,號召全國民眾武裝起來,以革命的民族戰爭,來撕碎這個報告書。
“七七事變”后,蔣介石對身邊親信透露“可支持六個月”,只看到了國民政府掌握的有限資源。而共產黨人卻不這么認為。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說:“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他說:“動員了全國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敵于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彌補武器等等缺陷的補救條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戰爭困難的前提。”
中國共產黨正是以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方才贏得最廣泛的民族統一戰線,方才帶領廣大軍民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終于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
拿破侖曾說:“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它醒來世界會為之震顫”。
是的,已經從沉睡中醒來的東方獅子,歷經70年的砥礪前行和奮發圖強,正如作家蜀水先生在詩中所云,中華民族已然在諸多重大領域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輝煌成就。
蘇聯解體后,日裔美籍學者福山曾提出所謂“歷史的終結論”,認為從此世界就是資本主義和西方價值觀一統天下了。后來,當他來到中國,看到中國之發展如火如荼,不得不檢討說,自己的結論下早了。
事實表明,中國正在以適合中國國情的“中國模式”,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勝利。
誰曾想到,昔日吃不飽穿不暖的中國人,連懸掛著“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牌子的中國地盤的上海外灘都進不了,如今,每年竟有1.3億人次奔赴世界各地旅游,“最后一公里”的脫貧攻堅戰,使中國即將到達全面實現小康目標的終點站。
誰曾想到,短短的70年,中國已完成了由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再到信息文明的過渡,并在信息文明的大潮中,以5G、智能、量子通訊、云計算、北斗系統等為主的領先性組合,讓中國站在了全球信息文明的最前沿。
誰曾想到,從一窮二白,到建立起全世界最全的工業門類,制造業規模已超過美日德之總和,且不僅有量的增長,更有質的增長,高鐵、通訊、特高壓智能電網、水電風電、第四代核電、智能制造、隱形戰機、大飛機、頁巖氣開發、隧道大橋建設等等,世界上最大的領先工程項目幾乎都在中國。
今天,中國正在進行深度的結構調整,自主進行發展動能的轉換。可喜的是,到2018年,消費對中國GDP的增長貢獻率達到76.2%,而“凈出口”對GDP的增長貢獻率是-8.9%。所以,盡管中美貿易摩擦如何升級,其對中國經濟增長的總體影響已經無足輕重,更不可能是顛覆性的。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世界最大的投資市場,這,就是中國的底氣所在。
也正是因為中國的不斷繁榮昌盛,近些年來,中國出國留學人員回國的比率逐年提升,世界上學習漢語的熱情越來越濃。數據顯示:2017、2018年留學生回國人數年均增長達到9.87%,全球學習漢語的人數2014年突破1億,2018年達到1.5億。
“中國模式”的成就不僅體現在經濟發展上,還體現在中國式的民主制度上。有人說,100位最富有的中國人不能影響中央的決策,但50個最富有的美國人可以左右美國政府的決策。事實就是如此。
當代西方智者奈斯比特在《中國大趨勢》一書中,站在全球的高度,精辟地提出了“中國新社會的八大支柱”理論,他把中國式民主歸納總結為是與“西方橫向民主”不一樣的“自下而上及自上而下的縱向民主”,這與我們所說的“民主集中制”基本相似。他指出,中國的政治模式也許可以證明資本主義這一所謂的“歷史之終結”只不過是人類歷史道路的一個階段而已。他堅定地相信“中國模式”將以難以令人置信的力量影響整個世界。
可以說,不斷走向成熟和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為國際社會貢獻了實現民主的中國方案。
今天,西方那一套所謂民主自由的普世價值觀,越來越忽悠不了中國人民了。因為,我們看到,他們的所謂普世價值觀兜售到哪里,那里的人民就會陷入到水深火熱之中。阿富汗、伊拉克、黎巴嫩、利比亞、敘利亞、巴勒斯坦以及前蘇聯等等,莫不如是。有媒體報道說,在蘇聯解體后的前幾年中,一個普通民眾的生命還不如幾個土豆值錢。
而中國秉持和踐行的是“熱愛和平、追求和平、維護和平”,以“一帶一路”的平等互利合作,與世界各國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這種鮮明的國際對比,讓今天的國人更加清醒地看到,新中國的偉大成就以及今日和平安寧的生活環境來之不易,要倍加珍惜,要更加堅定熱愛祖國跟黨走的信念。
正如作家蜀水先生在詩中寄語的一樣:“今日之中國,繼往開來,斗志昂揚;今日之中國,不畏狂風和巨浪,因為它是大海,不是小池塘;今日之中國,萬眾一心,復興的巨輪正在靠港。”
是的,我們相信,只要全國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堅持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同心同德,開拓進取,沿著自己探索出來的成功之路繼續前行,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就一定能實現,中國的明天就一定會更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