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癭木,亦稱影子木。它泛指樹木因病態或受外部物理條件制約而在根部或樹干部分所生的癭瘤,并不單指某個樹種。盡管它不在《紅木國家標準》之列,但由于其在切剖后,能形成天然的花紋或動植物圖案,因而它在古代紅木家具制作過程中,常被能工巧匠用來制作家具關鍵剖位的裝飾材料,加上量小難求,故而顯得極其珍貴。
據現今流傳下來的古代家具實物及文獻資料記載,影木多有楠木影、樺木影、花梨影、榆木影等等。清·《博物要覽》卷十載:“影木產四川溪澗,樹身及樹葉如楠,年歷久遠者可合抱,木理多節,縮蹙成人物鳥獸之紋”。《博物要覽》的作者谷應泰還曾在重慶余子安家中見一癭木桌面,長3.6米,寬0.8米,厚0.06米許。滿面胡花,花結小細匍匋紋及莖葉狀,名“滿架葡萄”。《新增格古要論》有骰柏楠一條:“骰柏楠木出西蜀馬湖府,紋理縱橫不直,中有山水人物等,花者價高,四川亦難尋得,又謂骰子柏楠,今俗云‘斗柏楠’”。按《博物要覽》所說癭(影)木的產地、樹身、樹葉及紋理特征與骰柏南木相符,估計兩者為同一樹種。
《古玩指南》中提到“樺木產遼東,木質不貴,其皮可用包弓。惟樺多生癭結,俗謂之樺木包。取之鋸為橫切面,花紋奇麗,多用之制為桌面、柜面等,是為樺木影”。《博物要覽》介紹花梨木出產品第時說:“亦有花紋成山水人物鳥獸者,名花梨影木焉”。
按《新增格古要論》骰柏楠條和《博物要覽》介紹,影木似乎取自樹干,把木紋形態描述為“滿架葡萄”。而《新增格古要論》滿架葡萄條中說:“近歲戶部員外敘州府何史訓送桌面是滿架葡萄尤妙。其紋脈無間處云是老樹千年根也”。直至今天,我們還時常聽到老師傅把影木稱作“樺木根兒”、“楠木根兒”……可見,影木大多取自樹木的根部,取自樹干部位的當為少數。因為取自樹干部位的多為樹木的癭瘤,是樹木生病所致,故數量稀少,且無大料。據傳,癭木分南癭、北癭;南癭多楓,北癭多榆;南癭蟠屈奇秀,北癭則取其大而多。《格古要論》異木論、癭木條載:“癭木出遼東、山西。樹之癭有樺木癭,花細可愛,少有大者。柏樹癭,花大而粗,蓋樹之生癭者也。國北有癭子木,多是楊柳木,有紋而堅硬,好作馬鞍鞒子”。
這里所說的影子木,取材部位不同,樹種也不一樣,但它們的紋理特征卻大體一致。以至有的人把影木和癭木混稱,原因在于制成器物后,從紋理特征上很難分出它們的不同。這種木料由于較其它材料更為難得,所以大多以其為面,四周用其它硬木鑲邊,這便是世人所罕見的癭(影)木家具了。
據北京泓文博雅藝術館總經理潘海英(13901125160)女士介紹:真正的癭木由于價高難購,故現在市場上家具裝飾所用癭木漆紋作偽,應引起消費者注意。
作者:湯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