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通訊員王小騫、趙愛鑫、楊安寧、張鑫) 正值武漢大學櫻花盛放之際,一場別開生面的跨學科實踐成果在珞珈山下綻放光彩,由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高智勇教授指導的“用戶研究與產品戰略”課程,三名產品設計專業學生與一名軟件工程專業學生攜手打造出校園文化IP“櫻花獸”,以創意與科技融合的方式為櫻花季注入新活力。
櫻花獸的設計基于武漢大學的校園文化,融合二次元潮流文化幻想生物概念,以活潑可愛的風格在眾多文創中脫穎而出。外形上,櫻花獸略似狐類,耳大而尖,尾長且蓬松,體型嬌小全身大致呈白色,頭尾部沾青綠色。
萌趣IP賦能文創,跨界合作落地多元產品。“櫻花獸”以珞珈山櫻花為靈感,通過擬人化設計塑造出兼具靈動與科技感的形象。團隊圍繞這一IP開發了繪本、明信片、鑰匙扣及毛絨玩偶等系列文創產品,并在櫻花季校園攤位亮相,吸引眾多師生游客駐足。產品設計不僅融合了武大櫻花文化元素,更通過年輕化的視覺語言傳遞校園人文底蘊。
科技賦能體驗升級,AI交互拓展IP邊界。項目團隊突破傳統文創邊界,聯合計算機學院學生開發“櫻花獸”微信小程序與AI交互機器人,于線下售賣點同步試運營。游客可通過小程序參與互動游戲、收集虛擬徽章,而具身機器人則提供智能導覽與趣味對話功能,成為櫻花大道上的“科技網紅”。通過用戶調研反饋,團隊進一步優化了交互邏輯與場景適配性,探索文化IP與智能技術的深度融合。
課程實踐育人才,學科交叉促創新。此次項目是武漢大學推動“新文科”與“新工科”交叉實踐的典型案例。高智勇教授表示:“從用戶研究、IP孵化到技術實現,學生團隊完整經歷了設計轉化全流程,既鍛煉了跨學科協作能力,也為校園文化傳播提供了新范式。”參與學生坦言,通過實踐深刻體會到“藝術表達需與技術落地并重”的設計思維。
此次智能陪伴機器人的課程項目就好像一座橫跨設計學與計算機科學的橋梁,從設計圖紙走向AI大模型系統的過程,讓學生們深刻理解了學科交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