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的春風送暖,四月的玫瑰靜蓄綻放。一場微風后落英繽紛的壯麗美景是春天發出的訊號;一張春光下熠熠生輝的榮譽證書是春天送來的賀禮。
竹溪縣建筑行業協會會長、湖北廣世建設工程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總經理張世彬
今年三月底,張世彬收到了一份由十堰市慈善總會頒發的“十堰市第三屆(2019-2024年度)慈善人物”榮譽證書,作為竹溪縣獲得此獎項的唯一人選,這份沉甸甸的殊榮指引記者細數出了他幾十年如一日的慈善之舉。初見張世彬,樸素的著裝和平易近人的舉止讓人全然看不出他現任湖北廣世建設工程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總經理的身份,有些黝黑的皮膚是他艱苦軍旅歲月的印記。從軍時期,他是保家衛國的戰士;創業路上,他是建筑領域的標桿;慈善之行,他是無私奉獻的燭光。
戎光未歇,轉行創業彰顯軍人本色
??張世彬出生在竹溪縣桃源鄉羊角洞村的一個鄉村醫生家庭,桃源鄉民風淳樸,人杰地靈,自幼耳濡目染紅色故事的張世彬從小就志存高遠,有著當兵的夢想。1993年他如愿以償地穿上軍裝,成為四川成都某部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在部隊,張世彬憑借著山里人特有的吃苦耐勞精神連續三年被所在部隊評為“優秀士兵”,還榮立過一次三等功。
三年后,懷著對部隊依依不舍的情感,張世彬退伍返鄉,被安置在縣市政建設公司工作。在此期間,他始終延續著軍人的優秀品質和過硬作風,總是雷厲風行,不畏艱難,長期堅守在工程建設一線,戰嚴寒、斗酷暑,頂風冒雨、披星戴月,毫無怨言。正因如此,張世彬很快從一名普通技術員,逐步成長為主管工程建設業務的副經理。面對成績,張世彬并沒有止步于此,2014年,他敏銳地發現建筑市場很有發展潛力,又恰逢政府鼓勵企事業單位職工停薪留職自主創業。張世彬一方面想把有限崗位留給更需要的人,另一方面也想突破下自我,于是他便果斷辦理了停薪留職手續,多方籌措資金成立了湖北廣世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初期,各種問題接踵而至,困難重重,但張世彬從未想過放棄,他團結帶領公司一班人,搶抓發展機遇,四處奔走爭取工程項目,無論多么艱難,他都始終秉持誠信經營的準則,嚴把工程質量。
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近十年的不懈努力,加上政府政策和資金的扶持,公司運營情況逐漸穩步提升。隨著公司不斷發展,如今已是資質深厚的知名企業,現有員工120余人,實現年產值近1.5億元,年均上繳稅費1000余萬元,成為“2024年十堰百強民營企業”。公司的發展不僅增加了當地稅收,也帶動了竹溪本地人就業。
張世彬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既感謝政府對退伍軍人的優撫,又不浪費機會,勇當創業先鋒。他以軍人的姿態穩扎穩打,闖出了一番自己的天地,書寫了一段退伍軍人的傳奇故事。
飲水思源,?回饋社會反哺退役同胞
達則兼濟天下,無悔奉獻終生。張世彬始終認為,知恩圖報是一個企業家的良心和責任,社會多一份愛心,就多一份溫暖。“我身為共產黨員、退役軍人更要以身作則,榜樣引領向上向善,助力社會溫暖前行”這句話已經成為張世彬的座右銘。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精準扶貧時期,張世彬積極響應號召,主動向縣扶貧辦和龍壩鎮政府請示,認領幫扶龍壩鎮瓦樓溝村8戶貧困戶。幫扶期間,他多次帶著物資深入聯系戶家中促膝長談,了解致貧情況、分析致貧原因,根據不同原因制定幫扶措施,真正幫助這8戶貧困戶在第二年徹底擺脫了貧困。張世彬不僅經常資助困難群體,授人以魚,還做到了“授人以漁”。據了解,廣世建設有近三分之一都是退役軍人,張世彬會優先錄用退役軍人,為家庭困難的退役軍人設定專人專崗,讓他們發揮所長并加以培養,在崗位上發光發熱,實現自身價值。
員工方志華
張世彬致富不忘鄉親的故事,在竹溪眾人皆知、口口相傳。2021年3月,在大家一致推舉下,他當選為竹溪縣關愛退役軍人協會第一任副會長兼法人代表,2024年又被推選為竹溪縣建筑行業協會會長。張世彬深知,榮譽越多,責任越大,他也比以往更加忙碌,希望盡可能地為大家做一些實事。同年,當他得知在青海空軍某部服役的三期士官田升敏因身患絕癥回到兵營鎮登高村老家時,他第一時間組織公司全體員工捐款捐物,并親自驅車60多公里上門慰問。田升敏見到同為退伍軍人的朋友后,百感交集,十分感激也備受鼓舞,最后安詳地度過了余生時光。
慷慨解囊,他樂在其中;回報社會,他持之以恒。自公司步入正軌后,張世彬積極踐行公益事業,參與雙擁共建、退役軍人安置、扶幼助學等工作。先后多次向十堰市光彩事業基金會、竹溪縣紅十字會、竹溪縣慈善會、竹溪縣關愛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竹溪縣水源保護公益基金會以及縣內退役軍人所在的各項機構捐款捐物,累計為竹溪公益慈善事業捐款捐物達百余萬元。將慈善精神根植于自己人生,把慈行善舉融入一言一行。戎裝雖卸,但軍魂永存;時光流轉,但初心依舊。
履職盡責,迎難而上書寫企業擔當
2021年9月10日,如同往常一樣,張世彬早早來到了辦公室籌備一天的工作。平凡的一天,正忙于工作的他收到了一份驚喜禮物——一封由中共竹溪縣委辦公室發來的感謝信。這份厚重的禮物“紙短情長”,寫滿了對以張世彬為代表的企業人勇于擔當的肯定與嘉獎。
原來,當年九月初正值竹溪雨季,受強降雨影響,卾坪電站泄洪道出現緊急情況,該電站是漢江支流堵河西支匯灣河段的龍頭水庫,附近居民眾多,且供水范圍廣泛,一旦險情爆發后果不堪設想。在此危急時刻,得到消息的張世彬來不及多想,他主動請纓,迅速組織調集專業人員成立應急搶險突擊隊,攜帶專業應急搶險設備,火速奔赴卾坪電站搶險第一線。在搶險指揮部統一調度指揮下,張世彬身先士卒做好表率,發揚退役軍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作風,帶領公司人員連續幾晝夜奮戰在搶險最前沿,最終圓滿完成搶險任務。張世彬在臨危時刻為阻止險情發生貢獻了“廣世力量”,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企業社會責任,詮釋了企業擔當。
取之于社會,奉獻于社會,張世彬始終記得創業時期縣委、縣政府的扶持,以匠心謀企業發展,以善心參與公益,不斷回饋社會。贈人玫瑰,手留余香。一封封感謝信、一張張榮譽證書為今后更多的善意埋下種子,撒下養料。張世彬的一件件善舉、一次次捐贈,如晚春四月的花熱烈盛開在溪城大地,在繁花落盡后歸于泥土醞釀著一茬又一茬的芳華,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的溪城人民。(文章轉自微竹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