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蔡,你們來了,快進來坐會,我剛收工回來。”4月14日,陽新縣王英鎮社區戒毒康復中心主任蔡庸輝一行,到戒毒康復人員倪某(化名)家走訪,倪某熱情地招呼著來訪人員。
陽新縣王英鎮社區戒毒康復中心走訪入戶照片
倪某父親早逝,兄弟四人相依為命,生活的重擔加之交友不慎曾讓倪某迷失方向。“當時覺得人生無望,是戒毒中心的同志一次次上門談心,幫我找回了信心。”談及過往,倪某眼眶泛紅。針對其家庭困難,鎮戒毒中心鼓勵他重操舊業,發揮泥瓦工特長。同時,聯合村委會以及灣組理事會等,為他推薦就業機會。如今,倪某出工一次就有200多元的收入,身上的自信、臉上的笑容也多了起來。
倪某的故事并非個例,王英鎮社區戒毒康復中心建立“就業需求清單”,對接醫院、企業開發適配崗位,形成“推薦—跟蹤—回訪”閉環服務。目前,已有3名康復人員通過該機制開啟新生活。有人在醫院擔任護工,用耐心呵護病患;有人在電子廠上班,三點一線卻樂此不疲。“以前怕被歧視,現在靠雙手吃飯,腰桿又能挺直了!”他們的感慨道出了戒毒康復群體的心聲。
“幫扶不是一陣風,而要細水長流。”王英鎮社區戒毒康復中心主任蔡庸輝介紹,中心建立“五必訪”制度(重大變故必訪、節假日前必訪、家庭糾紛必訪、生活困難必訪、思想波動必訪),聯合派出所、司法所、衛生院、人社部門等開展常態化心理輔導。同時,設立“就業回訪專員”,定期了解康復人員工作情況,協調解決社保繳納、勞資糾紛等問題。累計走訪幫扶對象12次,解決實際困難8件。
戒毒康復之路,不僅需要堅定的信念,更需要社會的包容與幫扶。該中心以“一人一策”精準幫扶模式,通過心理疏導、技能培訓、就業安置等舉措,為戒毒康復人員架起回歸社會的橋梁,用真情與行動點亮他們的新生之路。從“毒海迷途”到“向陽而生”,王英鎮社區戒毒中心用有溫度的幫扶舉措,讓戒毒康復人員感受到社會從未將他們邊緣化。(通訊員/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