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記者可夫、通訊員徐光明) 3月28日至30日,“問箭中原”·大眾射箭邀請賽在河南周口市體育中心舉辦,湖北省荊門市屈家嶺射箭隊與來自全國的的各代表隊450名選手匯合參加比賽。
屈家嶺射箭隊帶著楚地云夢澤氣息,穿越千年古道抵達周口,隊員們頓覺熟悉的家鄉氛圍,周口與荊門同屬老子故里,賽前與中原射手同場訓練,弓弦震顫間,楚辭漢賦的韻律在箭羽破空聲中流淌,周口市太清宮是道家創始人老子的誕生地,而荊門是老子故里,因楚國內亂不息,又陷外患,老子曾隱居荊門象山,過著“莞葭為墻,蓬蒿為室”的隱士生活,兩地選手弦歌響起,仿佛是太清宮檐角的銅鈴與屈家嶺5000年陶器敲響的合奏,在周口市體育中心共鳴。
荊門出土的郭店楚簡“道可道,非常道”,與周口太清宮中的《道德經》碑刻遙相呼應,老子的“上善若水”,也是兩地隊員的共識。更令人驚奇的是周口楚弓的弧度,荊門博物館青銅弩機括的曲線與周口出土的戰國銅鏃完全同源,原來,戰國時期,公元前479年楚滅陳,以陳為縣,公元前278年楚頃襄王徙都于此,為郢陳,稱西楚。由此,楚式弓箭的“反曲”設計與《考工記》記載的“中原弓制”基本相似,古時候即同土同源。
夜色漸濃,兩地射手共讀手機上留存的出土楚簡:“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問箭中原”·大眾射箭邀請賽是一個契機,可以切磋射藝,更激起文化交融的漣漪,如沙潁河與漢水般奔流不息。從楚地云夢澤到中原陳蔡故地,從青銅弩機到復合弓具,變的只是載體,不變的是一脈相承的華夏、楚國氣韻。
沙潁河北岸,春風輕拂的周口市體育中心上空,飄蕩著用弓箭寫就的文化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