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步古城長汀
作者:鄭秉順
1月13日走進福建長汀,這是我們潮汕之旅團行程的第12天。由于古城街不允許車駛入,大客車停在了離古城區最近的一個停車場,下車后三五成群結伴,從太平橋開始沿著長汀的“一江兩岸”,經?安橋、水東橋、五通橋、梅林大橋,直至汀州大橋,大約二公里多。早聽說古城按照古汀州的建筑格局恢復古建筑,一路走來,果不其然,沿途的濟川門、惠吉門碼頭、上官周寫生臺、王陽明茅舍、龍潭戲臺、朝天門廣場、媽祖碼頭、八喜館、大夫第、艄公樓、宋慈路等,皆為呈現深厚歷史底蘊的歷史景觀。
千年前宋朝汀州太守陳軒盛贊汀州古城“一川遠匯三溪水,千嶂深圍四面城。花繼臘梅長不歇,鳥啼春谷半無名。”倒是很準確地描述了汀州城的地理形勢。長汀,始建于唐代古稱汀州,地處福建省西部,為閩粵贛三省邊陲要沖,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世界客家首府、中國客家菜之鄉、著名的革命老區,原中央蘇區核心區、原中央蘇區經濟、文化中心,紅軍長征主要出發地之一,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仁宗嘉祐八年進士完善,描述汀州“十萬人家溪兩岸,綠楊煙鎖濟川橋”,展示出古城濃濃的煙火氣,自盛唐到清末,悠久的歷史為長汀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物和燦爛的文化。始建于唐代的古城墻、古城門、古城樓,有獨特罕見的唐宋古井“雙陰塔”,有成片保護下來的傳統古街區和民居、宗祠,有氣勢恢宏的汀州試院、汀州文廟、汀州府城隍廟、天后宮、南褝寺等眾多令人嘆為觀止的古跡,以及太平廊橋、牌樓、大夫第、八喜館、“一江兩岸”古韻汀州恢復景觀,張九齡、陸游、宋慈、辛棄疾、朱熹、宋應星、文天祥、王陽明、劉國軒、紀曉嵐、上官周、黃慎等一批文人志士都在長汀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為這座悠悠千年古城增添了璀璨的光華。
宋代詩人陸游《長汀道中》“晚過長汀驛,溪山乃爾奇!老夫惟坐嘯,造物為陳詩。鳥送穿林語,松垂拂澗枝。憑鞍久忘發,不是馬行遲”,尤其是詩中的“老夫惟坐嘯,造物為陳詩”,很貼合我們潮汕之旅這幫老者,步行二公里,來到了古城街,悠閑地坐下,欣賞著大自然美景與古城深厚底蘊。
當我們沿著明清古街店頭街行走,看到了保留的木工、雕刻、刻印、打鐵、竹器、裱畫、紙扎、紙傘、裁縫、理發、染織、繡品、豆腐、酒肆、飲食等百十種傳統手工藝,其中不乏百年老店,見證了這條街是長汀的四大歷史傳統街區之一,也是古汀州城最早的商業街區。
當我們走到了汀州府城隍廟時,大家不謀而同脫口說以此為背景,我們拍張集體照片吧,讓我們潮汕之旅團一起定格在福建現存規模最大的城隍廟。拍完集體照片,團隊中的姐姐和女老師們把隨身帶的一包各種朝代的服飾拿出來,擺出各種各樣的姿式,露出一張張笑臉,古韻十足,仿佛穿越朝代,回到夢幻之中……
潮汕之旅團隊中的朱大哥部隊轉業,年齡比我大10多歲,退休后一直堅持騎車鍛煉,朱大哥的步履很快,與我一直走在團隊的最前面,邊走邊聊,不經意走到了汀州文廟,又稱孔廟,它建于宋紹興三年(1133年),是汀州所屬八縣推崇儒教的重要古遺存。文廟有一個龐大的建筑群,除主殿之外還有講學堂、名宦祠、啟圣祠、宗圣祠等等。文廟供奉著大成至圣先師孔子的神位,東配和西配分別是復圣顏子和宗圣曾子的神位。
大殿正上方懸掛著清朝康熙皇帝御筆書寫的巨型牌匾,上書“至圣先師”四個大字。?文廟不僅是奉祀孔子的廟宇,還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孔子對教育的名言修已慎獨“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孔子提倡一種自我修養和自律的生活方式,認為這是學習和教育的基礎,在現實生活中這句話對我啟發很大。我們走馬燈式的“逛”文廟,豐富了旅行中對深邃的歷史文化的深刻理解,用文化增添一份旅行的自信。
盡管其他團員催促我和朱大哥,我們依然不愿放棄這難得的機會,抓緊時間又“逛”了天后宮。它始建于南宋嘉熙年間,已有七百多年歷史,是閩西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天后宮。天后宮的建筑風格典雅獨特,融合了中國傳統的木結構和石雕藝術。天后宮不僅是宗教建筑,它見證了媽祖信仰在福建地區的傳播和發展,反映了當地人民對海洋的敬畏和依賴。
隨后,我們快速來到了古城墻,它始建于唐大歷四年,依山傍水,體現了我國古代高超的建筑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近3000米保存完好的城墻,它從臥龍山頂金沙寺逶迤而下,恰似一串掛在金沙寺脖子上的佛珠,其格局和形態被人們稱之為“觀音掛珠”。201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返回古街八大碗餐館,隊員們已經久候多時了,大伙肚子早就開始咕咕咕地叫,忙叫餐館老板上菜。長汀是美食的發祥地,被譽為“中國客家菜之鄉”和“福建美食名城”,在海內外廣為傳頌。長汀的客家美食主要體現在風味小食和宴席佳肴兩種。小吃有長汀豆腐干、豆腐餃、蛋餃、金包銀、溫水魚、銀荷包、糍粑等46種之多。我們27人開了二桌子,為讓潮汕之旅的團員們盡情嘗到客家菜,管后勤的王章雄科長絞盡腦汁,把獨有的“白斬河田雞”作為客家菜之首。“白斬河田雞”以長汀獨有的世界名雞河田雞為原料,歷來是外來游人必點的一道硬菜。除此之外,又點了鳳凰醉酒、娘酒雞、燒大塊、沙鍋豆腐、籠子圓等15種之多的大菜,大家吃著正香時,隨團的黃華庭書記拿出了在古街上買的二包長汀的蘿卜干,這個“土特產”一下子在桌子上一搶而空,隨團的八醫院劉敏主任又把自己買的蘿卜干拿出二包,最后還是被一搶而空,事后大家都笑著說,“客家菜好吃不如蘿卜干”,大家一下子捧腹大笑,這笑聲留在了長汀客家人的餐桌上,這笑聲留在了長汀這座古老的城里弄,這笑聲留在了潮汕之旅每個團員的心間。
漫步在古城長汀,一處墻上印著新西蘭國際友人路易·艾黎說的一段話,“中國有兩個最美麗的小城,一個是福建的長汀,一個是湖南的鳳凰”映入眼簾。可見,艾黎是極其贊賞長汀之美的,查閱艾黎在香港出版的《旅華廿五年》(中譯本),其中在北京的日記,回憶了開展“工合”東南區福建、江西時的工作,評價長汀寫道:長汀是中國最美麗的小城之一(Changting is one of the most lovely of the smaller Chinese cities),至今,我們依然可以看到穿著斑斕之衣的少數民族穿行街道,以及長汀叢樹綠草小溪邊,水車轉動木碓舂米,長汀,是當之無愧的古城和美麗山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長汀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因其悠久的歷史文化、獨特的客家文化成就了“古韻汀州”的美名,作為聞名海內外的世界客家首府,我們還親身感受了長汀厚重的紅色文化、豐富的生態文化交相輝映,驀然回首,展覽館的一塊牌匾作了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