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即使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處于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
記得二零一三年元月份,我在尹集鎮尹集街居委會干經濟普查員,那時街上我認識的人很少,誰做生意,做什么生意我根本不知道。指導員讓我管兩個區,這兩個區有幾個單位,還有外地來這鎮上租房子做生意的,所以白天有的人做生意沒空接受訪問,只有晚上才能去。那年冬天好冷,我凍得直打哆嗦挨家挨戶的敲門,有的人家不理解不配合工作,無論你怎么解釋,可能他們認為我是稅務所的人來報稅的吧!
當我帶著失落的心情,再一次敲一戶門說自己是“普查員”的時候,里面的人立即打開門,“快進屋坐,外面冷!”一位老者和氣地說。
“對不起,這么晚來打擾您了!”我感激地說。其實我到每家都是這樣說的,無論別人給什么樣的臉色。他趕忙給我倒一杯開水,把爐子提到我跟前,叫他孩子拿戶口本來。筆記做完,我站起來微笑著說:“謝謝您的配合!”心情愉快地離開了。
有一天,鎮里統計辦公室的主任打電話告訴我:“縣里統計局局長來鎮上檢查工作,你快來!”我無論遇到誰都是心直口快把自己的看法和觀點說出來,旁邊一個鎮里干部扯開話題,局長對他擺擺手讓我把話說完。
局長對我提出的幾個難辦的戶記在心里,最后讓我帶他去找那幾家,他親自給他們說明國家為什么要經濟普查等等。我跟在局長的身邊,看到局長不辭辛苦深入基層耐心地做群眾思想工作,心里不由地涌起一陣陣感動。回到家后,我又有點擔心自己不知道在領導面前是否說錯了哪句話可能會得罪他。誰知過了一段時間,主任告訴我:局長竟然聽取和采納我的一些建議,最后我的業績是全鎮最好的,獎金比工資還多呢。
此事已過去多年,回想起來歷歷在目。
可以想象“尊重”在某種場合是修養與禮貌的統一體。懂得尊重別人,才能顯得你優秀,你的言談舉止才令人敬佩。
其實,生活中有太多這樣的事體現出尊重與被尊重的重要性。夫妻之間、朋友之間、鄰居之間……都存在著不同形式的“尊重”。鄰居家的人去外面打工,房子租給別人住了,另一個領居家腌菜拿他家的缸,沒及時告知,就為了這點事翻了臉;有一個朋友只因為用微信發幾句心靈雞湯給同學,同學沒回復,就把那幾句發到朋友圈去了,從此兩人見面連招呼都不打;有次晚上散步,我遇到一對小夫妻爭吵很厲害,停下來聽了一會,才知就因為丈夫給婆婆買一件棉襖沒告訴她……
區區小事傷了感情也傷了和氣,仔細想想還不都是人與人之間缺少“尊重”嗎?其實,那位同學要是接到微信及時回復,也許不會鬧這么僵;那個男人要是跟妻子一起去給媽媽買衣服,就不會吵架了;鄰居拿缸之前聯系一下對方,也許結果不是這樣……
生活中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我們要盡量做到用謙遜卑微的態度,對待和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
尊重別人不僅僅體現在語言上,更要體現在行動中。尊重別人需要用一顆真心去感染對方,帶給對方快樂,同時也讓自己得到了快樂。
史上著名的經典故事“楊修之死”,表面上是楊修自作聰明,擅做主張,幾次三番猜到曹操的意圖,直接揭曉答案,并付諸實施。雖然多數人都認為是曹操嫉妒賢能,小肚雞腸容不下楊修,最后借“雞肋”事件殺了他。實際上,我們換個角度站在曹操的位置上去想,何嘗不是楊修一次兩次不尊重曹操招來殺身之禍?沒有哪個領導喜歡這種不尊重上司的下屬。
同樣還是曹操,當年因為愛才原諒了關羽的背叛沒有追殺他。后來關羽在華容道念及當年的不殺之恩,放了曹操,這難道不是相互尊重的善果嗎?最終給自己留一條生路。
總的來說,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不尊重別人也不要埋怨別人不尊重你,首先自己想一想,你把別人放在眼里了嗎?
[作者簡介]:程大康。安徽省散文家協會、安徽省民俗協會、宿州市作家協會、靈璧紅杏詩書畫院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