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湯紀周
在我的印象中,金帆是一個十分勤奮的從農村走出來的作家,他從小村莊竹溪村起步,從浙江到廣東,憑著他吃苦的精神和純樸的性格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了一條屬于他自己的路。在浙江紹興工作期間,他的《城市風景》和《稻子熟了、桔子黃花了》兩部中篇小說曾轟動了浙江文壇。浙江省作家協會,浙江省《東海》文學雜志社,浙江大學中文系三家單位聯合召開了他的中篇小說作品研討會。被《紹興日報》等新聞媒體稱為新銳作家。2000年他在廣州開始從事文學編輯工作,從一個小編輯一路做到執行主編的位置。這其間他的小說也進入了創作旺盛期。短篇小說《那晚鐘聲格外響》榮獲2002年廣東省第三屆期刊(小說)評比二等獎,中篇小說《古鎮秋月》榮獲2004 年江西省第五屆谷雨文學獎。《城市風景》榮獲2005年團中央和廣東省團省委聯合舉辦的“鯤鵬文學”優秀作品獎。他的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在全國多家文學雜志頭版位置頻頻亮相。可是,這位農家娃卻又開始拿起畫筆做起了畫家夢,且出手不凡,成了廣東畫壇奮蹄奔騰的一匹黑馬。金帆的畫,有著對鄉村田野和青山綠水深深的眷戀。從上小學開始,金帆就喜歡看小人書,看完后就臨摹書中的山水花草及各色人物……有時就在課本上畫,那課本被弄得臟兮兮的,他仍是樂此不疲。畫畫既是他的愛好,又是他的天賦。但在那個時候,一個窮人家的孩子要想學畫談何容易。金帆的畫真正被外界認同,是一次偶然的機會。去年應深圳一位商界好友之約,創作了兩幅山水畫,裱畫時,讓畫廊老板看中了。畫廊老板說,這種畫風明快靚麗,艷麗中透出淡雅,既有觀賞性又有藝術性,如果走向市場一定會好賣(被看好),并當即與金帆訂下協議,要求金帆每月給畫廓提供一定數量作品。金帆便一發不可收。這么多年來,他沒參加過任何畫展,也很少參加同類型的活動,但他的作品卻被看好,在商界和政界收藏他的畫的人卻不少。廣東省著名畫家李書成(大型油畫《大世紀》的作者)看了他的畫作之處,給予了高度評價,并破例吸納他為廣東省書畫藝術研究會會員,他的國畫作品也經常在《書畫藝術》雜志發表。就這樣,金帆這樣一位非職業畫家突然就以黑馬的姿態進入廣州畫壇。彩墨畫是金帆中國畫中的創新精品。他的畫不同于傳統中國畫,在傳統中國畫工筆、寫意及工兼寫之外,金帆的水墨畫世界中,工筆與寫意不是脫離的兩界,而是兼有異曲同工之妙互溶互承的新畫風。它的創新經歷了從傳統到現代,從個人情感上升到民族情感的回歸,并影響到創作畫風上的不斷演變,從而在這樣的基礎上達到相互溶解、依托與傳承。在抽象與寫實的構思中讓人領略粗獷豪放的視覺張力,又能以自然色彩和中國畫的干濕濃淡筆觸以及潑墨畫技法,表現出詩性的意境之美。將這樣兩種不同繪畫意識形態結合得如此完美,又能從中采精擷華自成一格,不可不說是一個成熟畫家在主張題材創新、媒介創新和思想創新上,展現出極具獨創風格的個人藝術魅力!金帆的畫有著絢爛飽滿的色彩,有著朦朧夢幻的意象,有著澄明悠遠的意境,極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金帆認為,中國畫建立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它博大精深,也形成一整套藝術觀念和技法,但要在繼承中求發展,就不能不吸取現代繪畫中的新觀念,學習新的繪畫語言。這樣,才能使作品充滿活力、富于現代感。金帆解釋說,我的作品常常取決于對偶然性的把握,在作畫中悉心捕捉稍縱即逝的美感,畫作伴靈感而生,因而也無法復制。廣東省著名畫家梁君令先生說,我看金帆的畫,覺得它有著一股撲面而來的田野氣息,有著激動人心的內在生命力。正是這種內在的生命力才引起觀賞者感情的共鳴和審美的愉悅。毫無疑問,從金帆的畫里,我清楚地看到一個藝術家的一種哲理思考、一種人文精神。金帆說,我就是在田坎上赤腳奔跑的農家孩子,心里總會有一種澎湃的激情。顯然,一個熱愛生活熱愛故鄉的人才會在他的筆端傾注激情,我想,這也是他不懈丹青的成功所在吧。祝愿金帆在繪畫藝術的道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遠!
金帆畫作欣賞
《老屋》
《秋山雨晴》
《山色有無中》
《江南春韻》
《書法作品》
【作者簡介】金帆,江西余江人,余江三中畢業,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書畫藝術研究會會員,一道詩藝社小說類藝術顧問、總監;1980年于四川第二航空學院三團服役;業余愛好繪畫,多幅國畫作品刊登在書畫雜志并被商界人士收藏;曾任《嶺南精英》、《新視覺》雜志社執行主編;迄今已在《人民文學》《四川文學》《安徽文學》《廣西文學》《北方文學》《滇池》《春風》《延安文學》《百花洲》《創作評譚》《星火》《女子文學》《小說月刊》《廈門文學》《西部文學》《鐵路文藝》《陽光》《鹿鳴》《微型小說選刊》等全國百余家重點文學期刊發表中短篇小說400余篇,創作長篇小說三部,榮獲國家、省市級文學獎項30余次;其文學業績收入《鷹潭市著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