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襄陽網站>專題資訊
“生命之渠”的守望者
2018-01-21 10:34:58   來源:襄陽政府微博

  【襄陽政府網消息】清泉溝隧洞宛若“地下長龍”,排子河渡槽狀如“天上銀河”,串起68公里的引丹總干渠。清冽的水,自丹江口水庫蜿蜒而出,穿山過崗,滋潤著180萬畝干旱的崗地。

  綠滿丹渠。

  曾幾何時,由于年久失修、渠道淤塞,設計灌溉面積210萬畝的引丹渠,僅能灌溉不到100萬畝的農田,襄陽市引丹工程管理局一度陷入困境。

  受命于危難之際,11年間,他帶領丹渠人建電站、通河道、修護坡、遍栽綠……不僅盤活了水資源,更讓“百里生態丹渠”驚艷四方。

  他,就是襄陽市引丹工程管理局局長熊化國。

  熊化國(右二)認真檢查綠化項目。

  打開發展“總閘門”

  ——從負債2000多萬元變為年創收3000多萬元

  欠外債2000多萬元,537名員工人均不足700元的工資已有半年沒發……2005年5月25日,47歲的熊化國調任市引丹工程管理局局長,單位門口掛著的“襄陽市引丹工程管理局”的牌子灰蒙蒙的,把熊化國的心硌得難受。他掏出紙巾一邊擦,一邊暗下決心:“一定要讓沉寂的引丹局重新活起來!”

  當時,引丹局的收入來源就是收取灌溉用水水費。但灌區不少群眾曾參與引丹渠建設,對灌溉用水還要交水費心存怨氣,不愿交費。

  上任后的幾個月里,熊化國走遍引丹渠68公里的總干渠和1824公里的干、支渠。“天天圍著108個放水斗門轉,我琢磨清楚了一件事:靠收水費,永遠別想有大發展!”熊化國說,引丹局有500多名員工,看起來是不小的“包袱”,但干事業不能沒有人,把人用好了就能創造財富;引丹渠除了灌溉,還有很多以水為媒的資源可以深挖。

  恰在此時,國家大面積鋪開一系列水利建設項目。熊化國抓住這一機遇,下武漢、進北京,跑項目、爭資金。當年,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便在引丹灌區正式實施。

  引丹渠河道長、落差大,有著水利發電的天然優勢,為什么不在這上面做文章?在熊化國的努力爭取下,法國開發署歐元貸款小水電打捆項目、南水北調清泉溝補償與飲水安全補償項目、農村電站增效擴容改造項目相繼實施,黃莊電站、李崗電站、大張樓電站……9個新電站順利落成,兩個老電站迎來新生,引丹渠11個水電站總裝機達到28100千瓦,1年可發1億度電,創收3000多萬元。

  現在,500多引丹人月平均工資超過3000元。引丹局的荷包也鼓起來了。

  暢通農業“大動脈”

  ——把引丹渠灌溉面積從不足100萬畝提升至180萬畝

  1974年,引丹渠竣工通水,在素有“旱包子”之稱的鄂北崗地,曾以癟粒玉米、干巴紅薯為食的群眾,吃上了白米飯和精面饃。引丹渠被稱為“生命之渠”。

  但由于當年修的是土渠,引丹渠的許多干渠和支渠的護坡不斷崩塌,渠道被淤泥堵塞。因沒有得到維修,五干渠長達20年沒有通水,三干渠也有8年無水可用。2005年,引丹渠的灌溉面積不到100萬畝。

  引丹渠的核心功能是灌溉,淤泥不僅堵住了渠道,也堵住了群眾的心。

  如何暢通這條農業“大動脈”?熊化國擼起袖子,帶著引丹人干起來。

  2009年3月上旬,天氣乍暖還寒,熊化國帶著大家在引丹三干渠護坡整治工程現場施工。為了搶在農業灌溉用水前完成建設任務,熊化國要求全局干部職工除女同志外全員上陣。那段渠道在野外,遠離村莊,只有一間村民放羊用的破屋子,孤零零地蹲在一處土崗上。大家在羊屋地上鋪上稻草當床鋪。

  參加施工的有200多人,人挨人躺在羊屋里,仍然有人沒處落腳。大家就挨著羊屋搭起一間四處透風的窩棚。羊屋里雖然又膻又臭,畢竟暖和一些。而睡在窩棚里,就跟睡在野外沒什么區別。伴著呼呼的寒風,當年已經51歲的熊化國讓大家輪流睡羊屋,自己在窩棚里睡了33個夜晚。

  “跟這樣的領導干,雖然累,但心里敞亮。”員工張廣斌說。

  對員工如此,對中標的施工單位,熊化國也絲毫不含糊。今年1月的一個清晨,大霧鎖渠,早上不到6點,灌區節水改造標段項目經理王軍文就被熊化國從被窩里拖了起來,要求隊伍加班施工,以免耽誤工期。王軍文說:“當時我真是十分惱火,可轉念一想,這么早他已經在渠上轉過一圈,我們還有什么可抱怨的?”

  早上6點多開組織安排會,中午12點多開鼓勁加油會,晚上8點開總結反思會。在引丹局的14個管理單位,這樣的傳統已經持續很多年。

  軍事化的管理,讓500多名員工擰成了一股繩。轟轟烈烈的干勁換來了豐厚的回報,多年持續不斷的護坡整治,讓引丹渠煥然一新。

  如今,引丹渠總干渠的護坡已全部硬化,河道內再無淤泥沉底,一、二、三干渠已全部硬化,四、五干渠硬化工程正在施工。引丹渠的灌溉面積已超過180萬畝,今年能突破190萬畝。

  搭建起跳“新平臺”

  ——在“百里生態丹渠”每1米“藏”下1萬元財富

  清水蜿蜒、夾岸花香,櫻花、銀杏、廣玉蘭、香樟……沿引丹渠旁的生態路信步游覽,很難想象,在這3500畝荒坡上栽下97萬株新綠,只用了125天。

  2015年9月20日,襄陽市委副書記、市長秦軍調研時提出打造“百里生態丹渠”的要求。當晚,熊化國輾轉難眠:這是引丹渠發展的又一次重大機遇,必須抓緊干起來。

  次日一大早,熊化國就召集全體干部職工開了動員會。

  叫破嗓子喊,不如甩開膀子干。在熊化國的帶領下,500多丹渠人再次齊上陣,整地、挖窩、為園林公司服務……

  每天早上6點半,園林公司員工到施工現場,丹渠人已經準備好早餐在現場等著。熊化國天天都在現場轉,而他總是起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綠滿引丹”項目施工方負責人袁紅平打心眼里佩服熊化國:“我們接觸過的業主很多,但真沒遇到過這種‘拼命三郎’,怎能叫我們不感動、不賣力!”

  多年來,熊化國保持著每天寫日記的習慣,然而,翻開他2016年3月12日的日記,卻沒留下只言片語,這一天,陪伴了他32年的妻子突發心梗離開了人世。三天三夜,靈堂前的最后陪伴,成了熊化國不愿提起、不想觸碰的時光。

  此時,“綠滿引丹”項目處于最緊張的植樹階段。3月19日,穿著大頭皮鞋、褲子上沾滿泥巴的熊化國又出現在工地上。“一渠清水映彩岸,百里花香醉綠崗。”熊化國的目標更大、更遠。實施“綠滿引丹”三年行動計劃,“寸土不閑、見縫插綠”,通過三年努力,確保灌區綠化總面積達到11966畝,種植樹木1000萬株以上,渠岸綠化率由現在的40%提升至80%。屆時,引丹渠系將成為百里花廊、千畝苗圃基地、萬里挑一的旅游景區。“僅花卉苗木產業一項,三年后可獲利1.5億元以上,68公里丹渠每1米就是1萬元的直接生態資源,綠水青岸將成為名副其實的金山銀山。”對于丹渠的未來,已近退休之年的熊化國充滿信心。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国产曰批视频免费观看完,中文字幕无码人妻777网,欧美特黄激情视频一区一区
夜夜操国产视频91 | 五月天天堂久久 | 亚洲国产国语高清在线网址 | 玖玖资源综合视频在线 |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午夜福利 | 日本道二区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