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新聞
丑陋的石頭也會“唱歌” 重慶4億年前是一片海!
2019-03-07 10:41:43   來源:人民網

洪崖洞老民居

最后的魁星閣

▲精美繡品

▲巴渝木雕

海洋化石

  你知道山城重慶曾經是一片海洋嗎?近百年前的洪崖洞和臨江門魁星樓又是什么樣子?傳奇的古巴國女首富又是誰?巴渝精美的石刻和木雕是什么樣子的?梁平木版年畫和蜀繡又是怎樣制作的……位于渝中區下半城儲奇門一棟中西合璧的老建筑中,隱藏著一座巴渝文化博物館,在這座博物館里,將為你一一揭秘。

  記者了解到,博物館還將打造巴渝文化體驗中心。游客不僅可以在這里了解重慶文化的另一面,還能親手體驗梁平木版年畫、蜀繡、拓片等。據悉,博物館和巴渝文化體驗中心今年上半年有望開放,可以免費參觀。

  消失的魁星閣

  “不要小看這塊石頭,這塊石頭曾經有人出價500萬。”

  說起這塊石頭的來歷,沈學華說,這是重慶4億年前泥盆紀時代的海洋化石,上面磕磕巴巴的東西就是貝殼、海螺、小章魚等海洋生物,這是很好證明山城是從海洋里面冒出來的又一個物證。

  大寧河鹽鐵文化

  對于巴渝文化,大寧河畔的鹽鐵文化不可忽視。沈學華說,巫山的龍骨坡遺址是人類最早發源地之一,巴人首領廩君和鹽水女神的愛情故事也在巴渝大地廣為流傳。

  重慶與鹽的關系密不可分,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巫溪寧廠古鎮因鹽而興,曾繁華一時,有4000多年的制鹽史,遠古時期是“不績不經,服也;不稼不穡,食也”的樂土,在唐堯時期是盛極一時的巫咸國的首會所在地。古鎮因鹽而興,歷史上曾設郡、監、州、縣,曾有“一泉流白玉,萬里走黃金”“吳蜀之貨,咸薈于此”的輝煌。

  寧廠古鎮的龍君廟鹽池遺址,坐落于寶源山麓,一眼已經流淌了數千年的鹽泉,至今水流豐沛。水中含鹽量達到四至五度,是我國最早發現、規模開發的鹽源之一。

  在博物館,有很多沈學華搜集的曾經沉入大寧河的古錢幣,還有寧廠古鎮清代熬鹽的鐵鍋。沈學華說,“這些都是我們煮鹽業的見證。”

  除了煮鹽業,重慶的冶礦業和青銅器在古巴國的時候也很出名。沈學華介紹,巴寡婦清是巴國女首富,她一手經營的冶礦業包括汞、丹砂等,建立起了自己的商業王國。相傳她資助過秦始皇修長城,成為秦始皇的座上賓。“今天重慶市的涪陵、武隆、彭水、酉陽等地,與貴州銅仁地區、湖南辰溪一帶相鄰,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汞礦產區。”

  可體驗非遺制作

  “石刻、木雕、蜀繡、木版年畫這些都是我們巴渝文化的亮點。”在博物館,巴渝木床、雕花門窗、精美石刻隨處可見。

  “這個類似于石屏的石刻裝飾就是在渝西一帶發現的,這一帶有聞名于世的大足石刻。”沈學華說,三塊石刻是一套,應該是當時的官員或者有錢人家里的。記者看到,石刻雕有栩栩如生的八仙等神話人物,每塊石刻上刻有主人家的美好愿望,比如“人文蔚起”、“健順合德”等。

  沈學華告訴記者,巴渝文化很成系統,門類豐富,這是重慶的驕傲,也應該是外地游客認識重慶的重要一站。

  為了傳播巴渝文化,沈學華用自己的藏品建起巴渝文化博物館。只有博物館還不夠,在博物館三樓,他還打造了巴渝文化體驗中心。這里有不少關于巴渝文化的文創產品,比如“老巴渝沱茶”。沈學華介紹,據《華陽國志·巴志》記載,西周時期,巴人已在園圃里種植茶樹,并把茶和蜜作為貢品。此外,沈學華還將重慶民國粉彩、蜀繡補子打造成“重慶好禮”。

  沈學華說,巴渝文化體驗中心定期請來梁平木版年畫、蜀繡、拓片等非遺傳承人,現場給大家展示這些非遺的制作方式,讓大家真正體驗巴渝文化。

  記者看到,在梁平木版年畫體驗室,幾位年輕人正在體驗木版年畫的制作。調墨、上色、壓版……這些年輕人做得不亦樂乎。

  從凱旋路電梯下來儲奇門十字路口,往右拐便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舊址,三棟小青磚勾縫的建筑圍成一個院落,雖歷經近百年,但在繁華的解放碑附近仍顯得與眾不同。盧溝橋事變數月之后,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即設在此處。這棟反映了重慶抗戰時期風貌的建筑,對研究重慶抗戰文化有重要意義。

  博物館和巴渝文化體驗中心就在其中一棟小樓里,門口擺著一些漢磚和一個古色古香的雕花石水缸。走進博物館一樓,你仿佛從現代繁華穿越到了百年前的重慶,里面展出了很多民國時期學生的畢業證書和老百姓之間的契約。

  值得一提的是,一樓掛著不少老照片,照片中的影像是近百年前重慶的一些建筑和街頭巷尾,包括現在已經難尋蹤跡的魁星閣、國民政府辦公大樓,還有不少地方早已變了樣,比如曾經的洪崖洞老民居,金紫門城外長江邊的竹建民居。

  博物館負責人沈學華告訴記者,這些老照片是他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重慶印刷品上找到的。“這些照片上很多地方已經消失,很多現在只保留了一個地名。”沈學華指著一張名為“最后的魁星閣”告訴記者,臨江門魁星樓是大家熟知的重慶地名,不過魁星閣早已消失。

  據介紹,當時解放碑附近有個夫子池,夫子池旁有重慶府文廟,魁星閣是府文廟的附屬建筑,具體位置在府文廟左側大門外的街巷中央,即現在的鄒容路口。記者看到,老照片上的魁星閣為三樓一底塔樓式建筑,閣樓前是施工現場。據《重慶老街巷》介紹,1949年后,為拓寬臨江橫街至臨江門的馬路,魁星閣被拆除,解決了當時的交通擁堵。

  重慶曾是一片海洋

  “現在有錢人都愿意買濱江房,在以前,江邊都是窮人住的地方。”沈學華收集的老照片中還有臨江門、洪崖洞、金紫門靠江邊密密麻麻的民居。

  “這就是曾經的洪崖洞,看了這張照片再對比現在的洪崖洞,這就是重慶的城市變遷。”沈學華笑著告訴記者。

  老照片只是了解巴渝文化的一個小部分。沈學華說,重慶是怎么來的?其實山城是從海洋里面“冒”出來的。“幾億年前,重慶和四川就是一片海洋,由于不停地地質運動,在四川盆地東緣形成了一座山城。”

  沈學華說此話并不是信口開河,他介紹,博物館有塊長得磕磕巴巴的石頭,石頭是從重慶一個區縣的山里撿來的。

  重慶晚報-上游新聞記者 何浩 畢克勤 攝影報道

(責編:魯婧、赫英海)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国产曰批视频免费观看完,中文字幕无码人妻777网,欧美特黄激情视频一区一区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观看片不卡 | 思思久久69视频 | 综合久久免费视屏 | 亚洲国内自拍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理论片第一页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