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自2017年初被正式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之后,在同年發布的十九大報告中被再次提及。2018年8月,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擔任組長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正式成立,這預示著大灣區發展建設在具體執行上被正式提升到國家層面。
普華永道近日推出大灣區系列報告之《人才政策決勝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報告認為,雖然整體上粵港澳大灣區憑借其經濟發展優勢長期維持著人口及人才的凈流入,而且常住人口遠多于戶籍人口,因此其老齡化挑戰也遠沒有全國多數地區那么嚴重,但其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卻滯后于經濟發展。隨著全國人口增速放緩、老齡化加重、各地不斷出臺優惠政策激烈競爭搶奪人才的情況下,大灣區如何維持其吸引力,保證人才及人口凈流入而不流失,變得至關重要。
人口凈增長是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和推動力。作為中國經濟核心重地之一的粵港澳大灣區,多年來其人口基本維持著凈流入,這與近些年東北經濟不景氣所導致的人口流失形成鮮明對比。
在中國人口老齡化加速,甚至于人口增長放緩的大背景下,廣東省尤其是大灣區人口增幅顯著的情況在全國并不多見。整體來看,大灣區“9+2”城市的常住人口在近十年有0.66%到3.28%的平均增幅。人口增長最慢的城市依次是香港、肇慶和江門,其中,香港屬于較發達經濟體,情況比較特殊,而肇慶和江門人口增幅較低,主要是由于經濟發展比其他灣區城市慢。廣州和深圳常住人口增長率最為強勁,過去10年分別有3.3%和3.2%的平均年增幅。
與全國其他地區一樣,廣東也面臨老齡化的挑戰,但是大灣區(不含港澳)由于新增常住人口增速較快,因此人口相對比較年輕。得益于大量跨省流動人口,廣東每100名勞動年齡人口大致需要負擔35名非勞動年齡人口,常住人口總撫養比要比同期全國平均水平低4.42個百分點。
大灣區(不含港澳)人口年齡雖然擁有一定優勢,但就業人口受教育程度較低。“十二五”時期(2011-2015年),廣東省大專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就業人口占比低于全國平均水平0.27個百分點,就業人口受教育程度和其經濟發展程度完全不匹配。
大灣區教育資源比較豐富,以大學為例,粵港澳大灣區總共有31所大學,其中廣州12所,香港10所,澳門和深圳各有4所,江門1所。美中不足的是,除了香港和廣州,大灣區的大學分布與城市的經濟實力并不完全匹配,例如深圳只有4所大學,而且綜合實力與世界大學差距頗大,東莞和佛山沒有大學。
粵港澳大灣區經濟比較發達,眾多企業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無論是全球500強,還是民營企業500強,或是創業時期的獨角獸企業人才,都可以在這里找到合適的機會。例如深圳和廣州分別聚集了超過40和20家這類企業,值得特別關注的是,科技企業數量遙遙領先于其他行業。民營企業500強名單中沒有納入香港和澳門企業,尤其是香港擁有一大批規模龐大的私營企業,其中包括8家世界500強。這些企業是大灣區吸引國內和全球人才的核心。
整個大灣區就業人員工資待遇在全國范圍內相當有競爭力,尤其是香港和澳門薪資水平在全球范圍內也處于較高范圍。智聯招聘統計的數據顯示,2018年春季求職期平均薪酬全國最高的內地幾個城市依次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和廣州,東莞和佛山排在全國第六和第九。若對比各省工資水平,廣東省平均工資不及浙江和江蘇,但如果只比較城市群的話,大灣區可能是全國最高薪的地區之一。以智聯招聘統計的數據為基礎,如果再納入香港和澳門,全國前10個高薪城市,大灣區占據一半,依次為香港、澳門、深圳、廣州、東莞,佛山排第11位。
報告建議,如期望打造“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需要繼續抓住就業機會多這一優勢,繼續保持人口凈流入,以領先的營商環境吸引更多企業家、創業者及頂尖人才入駐,并勇于嘗試利用市場力量推動教育和科研投資培育人才。同時為了吸引海內外人才,大灣區有必要引領改革,做新時期中國“移民”政策試驗田,加快大灣區市場一體化,為人才居住、工作和生活創造更多便利。
普華永道近日推出大灣區系列報告:?人才政策決勝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建議如期望打造“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需要繼續抓住就業機會多這一優勢,繼續保持人口凈流入,以領先的營商環境吸引更多企業家、創業者及頂尖人才入駐,并勇于嘗試利用市場力量推動教育和科研投資培育人才。同時為了吸引海內外人才,大灣區有必要引領改革,做新時期中國“移民”政策實驗田,加快大灣區市場一體化,為人才居住、工作和生活創造更多便利。
報告主要探討了以下內容:經濟活力四射,人口持續增加,常住人口總量位居全國之首,外來人口抵消部分老齡化挑戰,人口受教育程度滯后于經濟發展。
人才政策決定大灣地區的未來: 眾多就業機會“吸引人才”,中國最高薪的城市群之一 “招攬人才”,億萬富豪數量全國第一 “成就人才”,加大研發和教育投資 “培育人才”,移民政策實驗田 “引進全球人才”,加快大灣區市場一體化 “便利人才”,優化營商及創業環境 “人盡其才”。
作為中國四十年改革開放取得舉世矚目成績的典型代表,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成就非凡,未來要打造 “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及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任重而道遠,能否匯聚全球人才和培養人才至關重要。
(作者系普華永道中國資深經濟學家趙廣彬)
編輯: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