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防備所謂的“中朝威脅”、斥巨資購買武器裝備示好美國,日本政府12月18日在內閣會議上敲定新版《防衛計劃大綱》(以下簡稱“防衛大綱”)和與之配套的下一期《中期防衛力整備計劃》(以下簡稱“中期防衛計劃”)。內容包含實現自衛隊“跨域”防衛體制構建、現有艦艇航母化、大量采購新裝備等內容。
防衛大綱是指導日本中長期安保政策的基本綱領,通常10年左右修改一次。這是安倍政府自2013年以來,再度對防衛大綱進行修訂。
新版防衛大綱稱,日本周邊安保環境的“嚴峻性和不確定性急速增加”。日本自衛隊要進一步強化太空、信息等新領域的防衛能力,構建“跨域”作戰體制。
新版中期防衛計劃提出,未來5年內,日本將引進陸基“宙斯盾”反導系統、無人潛水機等一系列裝備,還將改造“出云”級直升機驅逐艦,使其航母化、可搭載戰斗機等。為配合現有艦艇航母化設想,將引進可實現短距離起降的F-35B型隱形戰斗機作為艦載機。日本未來5年防衛預算總額約27.47萬億日元(約合1.68萬億元人民幣)。日媒稱,這一數字創造了日本5年間防衛預算額的新高。
日本憲法規定不允許擁有“攻擊型航母”,因此,改裝后的“出云”號將避免稱為航母,表述為“作為多功能護衛艦,執行應對大型災害等多樣化任務”。
另外,日本中期防衛計劃以謀求加強對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等島嶼防衛為由,提出要推進在海上自主航行并搜集情報的大型潛水器等無人化。
防衛大綱一敲定,即招來日本輿論的諸多質疑。有評論指出,“目前,美朝啟動面向無核化的談判,日中朝著關系改善的方向發展。在此種形勢下,為何需要投入巨資升級防衛裝備?”“事實上的護衛艦艇航母化,悖離了憲法第九條‘專守防衛’方針,也與日本往屆政府‘不擁有可破壞他國的攻擊型航母’的這一立場相左,令人擔憂。”
日本共同社分析認為,改裝“出云”號這一構想的提出背景,是中國頻繁通過沖繩本島和宮古島之間海域進出太平洋。日本在太平洋地區航空基地較少,日本政府要迅速展開防衛力,就需要具備航母功能的艦船,可搭載戰斗機、并在遠洋使用。
日本TBS電視臺評論稱,“防衛費的增加額度幾乎趕上了社會保障費的增加額度,孰輕孰重,希望政府認真地向國民進行說明。”
共同社預計,新大綱在明年的例行國會上必將引起很大的爭論,也會遭到中國等周邊國家的反對。
12月18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日方文件涉華內容依然老調重彈,對中方的正常國防建設和軍事活動說三道四,進行不實指責,煽動所謂中國威脅,其中不乏冷戰思維。日方這種做法不利于中日關系改善發展,也不利于地區和平穩定大局。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反對,已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由于歷史原因,日本在軍事安全領域的動向一直受到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高度關注。我們敦促日方堅持‘專守防衛’的政策承諾,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在軍事安全領域慎重行事。”
本報北京12月18日電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張蕾
(責編: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