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1月24日,由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國家治理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主辦的第四屆“全球治理?東湖論壇”——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全球治理國際研討會在武漢東湖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本次論壇的主題是“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全球治理”。國家治理研究院的學者們圍繞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治理、類文明、價值共同體等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華中科技大學原黨委副書記、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歐陽康教授發表了題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與全球善治價值導向》的主旨演講。他指出:當今世界現代化、全球化正遭遇巨大挑戰,全球治理體系面臨著深刻調整,全球善治似乎正遠離當代人類而去!但從全球治理視角來看,全球善治仍然應當是當代人類文明進步的應有價值取向。如何在全球善治上爭取各國的最大共識與合作,可以從各方面努力,也需要各種積極資源。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無疑可以扮演重要角色,發揮積極作用。
他認為,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特殊意義在于,既自覺回應當代人類所面臨的最重大最根本的生存與發展問題,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應有的宏大的世界視野和人類情懷,也指出了人類文明的未來發展方向,從而有可能為全球善治提供價值引領,彰顯中國視野、中國胸懷和中國責任。具體三大主題:
提升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彰顯中國視野
由中國發起并努力推進的對于當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注、闡發和構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從思想上來看,這意味著對于全球化所造就的當代世界格局的一種高度清醒認識,這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全新階段;從實踐上來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為全球治理提供最為根本和基礎性的思想前提和價值導向;從思想主體來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由中國領導人提出和闡釋,依據于中國的快速發展和革命性變革所帶來的與世界力量對比關系的變化,展示著中國價值的世界影響力,為中國的和平崛起提供了重要的理論背景,為中國經濟參與全球治理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空間,使中國有可能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當代建構做出更大的貢獻。
回應當代人類面臨的特殊難題,彰顯中國胸懷
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著力回答當代人類面臨的重大生存與發展問題,并標明中國的價值取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第一個層面,是人生活的自然地理環境以及相應的生態家園共同體,在人類生存底線與發展環境上,保護生態,愛護環境;第二個層面,是人們創造物質財富的生產方式和社會的經濟模式及其相應的經濟命運共同體,即在人類經濟發展模式與道路上,加強合作,尋求共贏;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第三個層面,是國家的政治制度、意識形態造就的政治命運共同體,在人類政治發展道路上,相互尊重,合作共治;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第四個層面是在一定傳統文化以及熏陶下形成的文化命運共同體,在人類社會文化發展道路上,文明互鑒,文化共榮。這幾個層面或方面的命運共同體之間是相互交錯和滲透的,其中每一個層面或者方面都既與其它各種要素相互作用,又分別地或共同地發生著或直接或間接的關系。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引領全球善治,彰顯中國責任
通過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和與之相應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方略,中國有可能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做出獨特的貢獻。第一,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發展道路,引領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維護二戰以來的世界秩序,保護和擴展中國的發展空間;第二,通過“一帶一路”戰略,以項目帶動,與各國交往,分區域突破,在世界總體復雜格局中逐步打破一些國家對中國的封堵,開拓更加有利于中國的新發展領域和新發展空間;第三,通過中國在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等方面的進一步全面健康發展,構建新的跨國度合作發展道路,為不同國家對于更加美好的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爭取對于全球發展未來的話語權、主導權,引領世界文明發展方向。
(文圖:劉陽、張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