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新聞
畢昇不活,我不死 。畢昇若活,我更不能死|馬民權與《畢升傳奇》
2018-04-28 17:06:19   來源:今日湖北

畢升墓之謎


上世紀70年代,十幾萬民工修建占河水庫,除拆了很多房屋外,還拆遷了許多墳墓。一天,位于英山縣占河水庫下面的草盤地鎮修造水渠,有兩位民工抬著一塊古墓碑準備做建水渠的材料,誰知,前面一位民工的腳被墓碑撞了一下,當即不能行走,只好將墓碑棄之路邊亂石中,說也奇怪,那民工竟一月不能下地,醫院檢查也無大礙。不久,一位村民放牛經過此地,一條大水牛就在墓碑上擦癢,不知何故,大水牛竟瘋狂了,見人就頂,村里組織民工攔截,最后用槍將其擊斃。

村中老人就說,這墓碑不吉利,不能放在路邊,如果哪天有小孩不懂事靠近它,肯定會出事的。于是,叫幾個后生將墓碑丟到一個水塘邊。后來不知道是誰將墓碑做了洗衣用的搓衣板,誰知,村中一些婦女在其上面洗衣后,不來經事,這下可嚇壞了村民,又請后生將其抬到高架水渠橋下面一個坑里。

QQ圖片20180428170022.png

1990年9月,英山縣草盤地鎮通訊干事黃尚文在檢查抗旱工作路過五桂墩村,發現一圓頭石碑靠在田岸旁,偶見滴水洗出的“神主”二字,感到驚奇,再細辨出“畢昇”二字,當即用水洗清碑上風化泥沙,即出現兩行陽刻墓主名諱。他心想這極有可能是北宋活字印刷術發明家畢昇的墓碑,于是與村支書商量,安排人將碑抬到睡獅山加以保護。

QQ圖片20180428170105.png

古墓碑的發現引起了人們的濃厚興趣。1991年春,草盤地鎮退休教師蕭海澄到縣城看望族弟蕭浪平時,提到“五桂墩村發現了畢昇墓碑”。蕭浪平與縣志辦公室主任陳凱文、編輯段茂暢等商定,由蕭浪平回草盤了解具體情況,陳凱文負責查閱史料,段茂暢走訪有關人員。


   1991年8月8日,縣志辦一行三人再赴五桂墩村,找到墓碑座所在地,拓印碑文。1992年7月18日,縣志辦三位同志聯名寫出了《英山發現畢昇墓碑——北宋活字印刷術發明家畢昇籍貫調查結果》的專題文章。


12月8日《湖北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馬民權、雷電寫的《英山發現畢昇墓碑》的消息。此后,各級各類媒體先后予以轉載,引起全國各界的強烈反響。


1993年5月,在畢昇墓西南9公里的過路灘鄉王灣村葫蘆地,又發現畢昇孫男畢文忠墓。畢文忠墓碑形制與畢昇墓碑基本相同。碑高121厘米、寬74-80厘米、厚11-19厘米,與基座連成一體。碑文為陰刻,有“故□□畢公文忠神主墓”等字樣。


畢升考證

  有關畢昇的最早記載是北宋科學家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卷十八“技藝”文中印出的274個字:“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版。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昇死,其印為余群從所得,至今保藏。”這段文字只是對畢昇所創活字版的制作、運用、效果及活字印的最終歸宿敘述較詳,而對發明者的生平如籍貫、家世、經歷、生卒年月等均未涉及。當時的官修正史未提及此人,其他“稗官野史”也未發現任何線索,這就使對這位世界性的科學技術偉人的研究,留下了許多懸案。



畢升文化

如今畢升已經成為英山大地文化符號,且看

QQ圖片20180428170220.png

QQ圖片20180428170309.png

QQ圖片20180428170338.png

QQ圖片20180428170408.png

2006年,畢昇銅像在中華世紀壇三層環廊與其他39位中華文化名人一起永久佇立。畢昇的另一尊銅像則回到故鄉英山縣。從此,畢昇故里之爭塵埃落定。可是,畢昇故里是怎樣被認定在英山的呢?


不得不提到一個有重大貢獻的人:馬民權


馬民權其人





馬民權先生是湖北著名的多才多產的奇才文人之一,曾經擔當湖北省英山縣文聯主席,一生愛護文學和寫作,屬龍,他可以說是才華橫溢,喜笑怒罵皆成文章,他寫的歌詞,做的曲調,已經很多在中國廣泛流傳,他老驥伏櫪,頭腦思路清晰,文采飛揚,詩詞,典故,俚語,采茶戲,山歌等信手拈來。



他的信念是:崇尚:做官,大智若愚。做事,大巧若拙。做人:大雅若俗。從而,讀書,觀天觀地觀世界;出門,讀山讀水讀人生;處世,經風經雨經榮辱;做人,任褒任貶任性情。

生挽:“宇宙空間,求真求實,探奧搜奇窮學者,自然社會,唯心唯物,點石成金富文人”。馬老自稱為:忙忙碌碌雜而不專“萬金油”,未成正果,混跡文壇苦行僧。


 昨天馬老給我帶來他去年的新作《畢升傳奇》。經歷二十年"文化苦旅"和探索之后,為中國四大發明的文化遺產,為英山人民,為后代留下的寶貴財富,這次他來北京,就是為即將開拍的電視片做準備工作。這個電視片《傳奇畢升》將拍攝成三十六集電視連續劇。

QQ圖片20180428170458.png

馬民權先生出生在湖北省英山縣溫泉鎮沙灣河村一個農民家庭。在農村戰天斗地中,磨煉筋骨,愛好民間文學。在改革開放中走向成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潮中奉獻青春。他走遍了英山的山山水水,走上了文學藝術殿堂,不懈追求追求文學寫作。他是湖北省群眾學會會員,這次出版和創作的長篇歷史小說《畢升傳奇》由中國國際文化出版社出版發行。全書圍繞“還畢升一個清白,還歷史一個真實”展開,共30萬字,是他20年來用心血創造的結晶。

 

印刷術、指南針、火藥和造紙術,被譽為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其中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北京奧運開幕式上那壯觀的立體活字印刷表演,不僅讓全世界感受到中國漢字的魅力,也形象展示了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活字印刷術。其發明人畢升究竟何許人也,在很多年前一直是史學界爭論的焦點。

北宋著名的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對畢升的籍貫也沒有交代,只是稱畢升為一名“布衣”,故此,畢升何許人也?成為千古之謎,直到十多年前,英山人在修造水渠時,發現了一塊墓碑,終于揭開了這千古之謎。

據說,畢升曾經生活在草盤地鎮和桃家河鎮占河這一帶,十多年前發現的一塊墓碑曾在史學界引起巨大的震動,一些專家學者紛至沓來,終于揭開了畢升生世的千古之謎。

沈括《夢溪筆談》卷十八:“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自馮瀛王始印五經,后世典籍皆為板本。慶歷中(即公元1041—1048年)有布衣畢升又為活板。”關于畢升的生平事跡,以及他發明活字版的經過,除了沈括在《夢溪筆談》一書中的記載外,還找不到第二個文獻資料。于是,歷朝就認為沈括是杭州人,均推測畢升可能也是杭州人,杭州是當時雕版印刷較為發達的地區。

 


1990年,英山縣縣城一位通訊員到農村采訪,路過高架水渠橋下面準備休息時,見水渠滲水,滲出來的水正好滴在一塊墓碑上,由于多年的洗刷,墓碑露出了一排字,出于好奇,他下到坑里,仔細端詳,不禁大吃一驚,墓碑上出現“畢升(繁體升字:日字頭下面一個升)”二字。他就納悶,就會不會是發明活字印刷術的畢升呢?難道是同名同姓之人?

回到縣里,該通訊員將這一秘密立即告訴了馬民權,馬到現場考察后,十分興奮,立即組織縣里的文物部門、縣史志辦、檔案部門等到現場進行考察。再次發現,占河水庫一帶的草盤地鎮五桂墩村睡獅山上有一個村莊就叫畢家寨,但是,畢家寨里沒有一個姓畢的,都是田姓和萬姓。讓人感到奇怪的是,畢家寨村子里的村民卻年年到畢姓墳墓上墳。

經過認真考察,他們從碑文中再次發現,原來畢升是李氏的女婿,是與其妻李氏的合葬墓。隨后他們將墓碑還原到原墓的墓座上,此地正是李姓的墳山。不久,馬民權就發表了一篇題為《畢升就是英山人》的文章,很快在國內外引起很大的反響,北大、清華等一些專家和學者紛至沓來,他們在國家檔案館和故宮書院等地開始查閱大量的資料,發現畢升那個年代正是宋仁宗皇(礻+右)年間,與墓碑碑文“白(礻+右)”年號不相符。專家學者查閱很多的資料,歷史上沒有“白(礻+右)”這個年號。再通過考察論證后發現,原來在歷代的王朝中,百姓痛恨這個王朝時,常常是用白字來代替年號的,故此,畢升后人在為其立碑時,故意將“皇”字下面的“王”字去掉,以示對朝庭的不滿。

1995年,經中國印刷技術協會、中國印刷博物館籌委會、湖北省文管會等單位委托中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史樹青等28名專家學者鑒定,確認畢升無疑,畢升墓碑確認為國家一級文物。至此,揭開了畢升籍貫、卒年(1051年)千古之謎。1996年4月8日,畢昇墓碑送至中國印刷博物館收藏。這是我國科學史料收集上的重大突破,填補了世界文明史的一個空白。

QQ圖片20180428170536.png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国产曰批视频免费观看完,中文字幕无码人妻777网,欧美特黄激情视频一区一区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看全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 亚洲中文字字幕在线乱码 | 亚州成a人片在线观看高清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 亚洲国产GⅤ精品一区二区 日本中文字幕久久 | 亚洲中文字永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