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家山,何方奇山,引得外地游客馳騁千里覓仙蹤;冷家山,何方樂土,喚來八方攝友翻山 越嶺拍影像;冷家山,何方寶地,招引靚模美女笑顏如花來代言。冷家山是大別山南麓英山縣東 河地界一小山村,實屬“無名之山”,“無名之山”緣何一夜間聲名鵲起?
冷家山之殤,殤在名號,痛在名號!
一個“冷”字,猶如濃霧遮蔽崇山;冷了千百年,不為外人道也。
冷家山之痛,痛在閉塞,世外桃源地,禁錮數春秋;彈丸之地,究有幾人知?
但冷的外殼遲早會被打破,冷家山此番就遇上了“熱度”事件——
冷的地方有“熱度”
印象中,冷家山還會一直“冷”下去,和冰雪一起悄悄“對話”。
破冰之日,即是冷家山遇熱升溫之時。
村主任余昭陽帶著大都市的“溫度”回到冷家山。
余昭陽是被鄉親們灼熱的目光“逼”回來的,他原是溫州天川電器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全 家定居浙江溫州。
余昭陽是個“熱得快”,一上任就“燒起了幾把火”,烤得冷家山熱烘烘的。
首先一把“火”燒向黨員,組織全村50多名黨員代表到英山農村第一個黨支部蔡家畈村參 觀肖伯唐烈士紀念館、平民夜校、山頭藥店等紅色基地,又租用2臺大巴拉一行人到蘄春、浠水 考察鄉村旅游業,看別人怎樣“點火燒飯”。
要致富,先修路。他拉開了中循環通村公路和小循環繞庫公路的擴建和興修,與全縣大循 環旅游公路對接。
扮靚裝,美鄉村。為了讓冷家山變美,他組織村民鏟除公路旁、房前屋后的荊棘、清理垃 圾,村民集中會戰了兩個多月,冷家山出落得“亭亭玉立”。
他將冷家山水庫改名為“天湖”,寓意“冷家山,天外天;天中湖,不一般”。他還準備 建冷家山進出門樓,建民俗文化亭閣,讓冷家山換上“文化裝”。
冷家山的“窮”在思想觀念上,論資源稟賦,冷家山并不窮,但要挖掉“窮根”,就要借 助旅游的抓手。村里聘請旅游策劃專家馬民權為村旅游發展顧問,請來文博專家實地勘察、考證 冷家山的古宅、古樹、古墓、古寨、古洞、古瀑,發掘古文化內涵,讓古色古香古韻的原生態資 源熠熠生輝。
家的味道有“故事”
鄉音可憶,鄉愁可循,鄉味可聞,冷家山彌漫著濃濃的老家味道。
踏進冷家山,一眼瞧見老屋,那些守候了百十年的老房子,讓人輾轉沉思,佇立良久。
老家的味道,吸引了慕名而來的外鄉客。
11月11日,江蘇50余名攝友驅車數千公里齊聚英山冷家山。一名老年攝友手摸著老瓦片、 老煙槍顫抖著說“這些是寶貝哦,我要帶回城里收藏”。
一抔土、一塊奇石、一具舊物件,都被城里人當成了“寶”,鄭重其事地裝進手提箱。
11月12日,我也隨省內外攝影愛好者踏訪冷家山,在一處公路旁的石岸上,五六個洞口赫 然映入眼簾,洞口半封閉,一位農民拿著扁擔和秤砣來回走動,發現我們投來好奇的目光,農民 大哥笑著說“這是芋頭(苕)洞”。
幾名攝友趕緊圍過去“搶芋頭”,大約十幾分鐘,農民大哥就賣了40公斤芋頭,手里拿著 鈔票,他笑得格外燦爛,還一個勁地夸“城里人識貨”。
冷家山漫山遍野都是寶,山間溝壑遍布李子、柿子、彌猴桃等野生果,黃花、蕨菜、望春 花、竹筍等野生菜;山間還珍藏著蒼術、天冬、何首烏、葛根等野生藥材,還經常出沒野豬、野 羊、野兔、松鼠等野生動物。
原汁原味原生態,野滋野味野風情,冷家山的原生態和原鄉味,就是一場精彩絕倫、永不 謝幕的電視連續劇,吸引著南來北往的游客。
主人待客有道,客人如沐春風。村主任余昭陽對村民“約法三章”:童叟無欺,公平買賣 ,合理消費。
來冷家山吃農家菜,別看桌上擺滿了土雞、黑土豬、山羊、熏臘肉、野豬肉、霉干菜、臭 豆腐等可口的美味佳肴,村主任余昭陽定的價格標準是:再好的飯菜,每桌300元封頂。
山的背后有“玄機”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連日來,漫山楓林如火的冷家山,引得游客蜂擁而至。
冷家山,何方樂土?有詩為證“天馬行空天馬寨,十里杜鵑花招展。摩崖石刻天書字,冷 家山在天外天。”
煮酒論英雄,相遇冷家山;豪飲畢圣泉,佳釀口相傳。
冷家山畢圣泉杯紅葉攝影大獎賽,讓沉寂的冷家山一度沸騰起來。
白衣女俠,美目盼兮,手持利劍,飄然起舞。畫面定格的就是冷家山的某一個場景。
冷家山何在?
冷家山村地處英山縣雷店鎮,西鄰過路灘村,北接曹家店村,西距國家4A級旅游景區大別 山主峰風景區(吳家山國家森林公園)30公里,東距天馬寨杜鵑花海景區6公里,國家4A級旅游 景區桃花沖森林公園30公里。平均海拔556米,境內有二級水庫(冷家山水庫)一座,水質達到 國家一級飲用水標準。
冷家山古跡眾多,古宅、古樹、古墓、古寨、古洞、古瀑等景觀隨處可見。境內春夏百花 爭芳吐艷,秋來紅葉似火燒天,冬天則更具神韻“風雪大別山,冰凌大世界,走出大城市,深山 大過年”。
冷家山是養生度假的天堂,東有美麗的烏石巖作屏障,村中部有多條蜿蜒曲折小河匯集的 高山水庫,“高峽平湖映藍天”。村西有勝長仙翁壘石成山和徐婆立寨為王的遺跡;村南還有金 鵝棲息的神話傳奇。北部斗笠尖一峰獨聳,風景美不勝收。更有烏龜山姜氏古墓群和水庫、飛瀑 以及摩崖石刻天書巖,還有吊鍋石、擠兒石、仙人洞等天造地設的景點,以及建于明朝的齊龍庵 、觀音廟。全村有百年以上的古樹137棵,漫步山間小路觀景,聞花香品花色,人在云中走,身 在畫中游。
遇見冷家山,可見詩人王維“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 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的詩意景象。
有理由相信,只需假以時日,冷家山不冷!
作者 鄒德祥 系知名作家、旅游營銷策劃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