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杠山隧道施工便道(24道拐)
四川新聞網成都8月8日訊(記者 戴璐嶺)過去五年,四川交通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蜀道難”變“蜀道通”再到“蜀道暢”,從高速公路“大動脈”到農村公路“毛細血管”,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四川新聞網記者從四川省交通運輸廳獲悉,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交通運輸系統圍繞構建暢通安全高效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總體目標,開拓創新,砥礪奮進,迎來了歷史上發展速度最快、發展質量最好、發展成效最佳的時期,多項指標位居全國第一,為全省實施“三大發展戰略”、實現“兩個跨越”提供了有力保障。
據了解,2013年來全省公路水路建設完成投資每年都保持在1200億元以上并逐年遞增,四年共完成投資5194億元,規模居全國第一。高速公路、航電樞紐等一大批體量大、帶動性強的重點項目加快建設,有效拉動了上下游產業投資,發揮了穩增長重要作用。
飛仙關特長隧道洞外工程
圍繞促發展暢通道,交通基礎設施網絡進一步完善。據了解,在高速公路方面,出川通道由2012年的12個增加到18個;四年新建成高速公路2185公里,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6519公里,較2012年底提升5個位次躍居全國第二;雅安至康定、汶川至馬爾康等民族地區重要通道啟動建設,高速公路建成和在建總里程超過8600公里,覆蓋全省21個市(州)和128個縣(市、區)。全省公路總里程達到31.5萬公里,其中普通國省干線4.1萬公里,農村公路26.8萬公里,三項指標均居全國第一。水運“四江六港”重點項目全部建成和在建,全省四級及以上航道達到1515公里,港口吞吐能力突破1億噸,集裝箱吞吐能力達233萬標箱。
圍繞惠民生補短板,脫貧攻堅和民生工程取得重大突破。著眼脫貧攻堅需要,大力實施通鄉油路和通村硬化路建設, 2013年來累計新改建農村公路近10萬公里,新增223個鄉鎮通油路、11000個建制村通硬化路,有力發揮了交通建設服務農業村發展和脫貧攻堅的先行作用。同時,建成渡改橋475座,溜索改橋74座,有效改善了沿江沿河和邊遠深山地區對外交通條件,惠及近千萬臨河群眾。全力做好“4·20” 蘆山地震和“11·22”康定地震抗震救災及災后恢復重建,蘆山地震交通重建任務三年全面完成,為地震災區新改建國省干線800公里、農村公路1500公里,有力支撐了災區振興發展。
圍繞守紅線抓安全,安全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2013年以來,累計投資62.5億元、建成公路安保工程(路側護欄)2.44萬公里,實現鄉道及以上公路臨水臨崖高差3米以上危險路段安保工程全覆蓋,有效補齊了公路安防能力“短板”。同時,自2013年12月起,以治理超限超載為重點,連續3年開展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治理攻堅、深化鞏固和長效機制建設年行動,貨車“雙超”基本遏制,高速公路因貨車超限引發的較大以上事故“零發生”,道路運輸連續32個月沒有發生重大以上行車責任事故,較大事故及死亡人數連續2年“雙下降”。
記者了解到,日前出爐的《四川省“十三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時期我省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目標是:全省綜合交通運輸建設規劃完成投資10300億元。其中鐵路完成2300億元,公路完成4800億元,水運完成200億元,民航完成900億元,城市軌道交通完成2100億元。到2020年,四川將基本建成“互聯貫通、功能完備、無縫對接、安全高效”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成西部綜合交通樞紐。
(四川省交通廳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