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中國最美桃花源”西藏米林縣系列報道(一)
春到高原,“雪域江南”三月桃花狂。隨著3月25日林芝市第十五屆桃花節的開幕,一年一度的“雪域江南”賞桃花之旅正式啟航。
雪山作證,桃花為誓。作為林芝桃花節最為重要的活動之一,讓眾多趨之而來的中外游客廣為期待的一場“重頭戲”也將在中國最美山峰——南迦巴瓦峰腳下隆重開啟:4月2日,盛大的林芝?桃花音樂盛典,將在雪山、江河、藍天、白云、桃花、田園風光等多重意境的環繞下奏響。
南迦巴瓦下看桃花,雅魯藏布上游仙境——索松村,被譽為中國最美桃花源。
而作為林芝機場所在地、進入雪域江南的首站,在西藏米林,不只一個索松村。
讓每一處都成為風景。擁有南迦巴瓦峰、雅魯藏布大峽谷、南伊溝等頂級旅游資源的米林縣,堅持以全域旅游的大生態旅游發展理念,讓“讓每一塊農田都能成為旅游的風光帶、讓每一個家庭都能成為家庭旅館、讓每一個農牧特色產品成為旅游產品”。
“全域米林”處處是最美的風景
世界第一大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中國最美山峰——南迦巴瓦峰,高原氧吧——南伊風景區……米林,位于西藏自治區東南部,總面積9471平方公里,海拔2950米,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48%以上。
眾多世界級旅游資源的匯集,讓米林被譽為:雪域花園、高原氧吧。
“米林,藏語意為‘藥洲’,藥材種類有120余種,又是半農半牧縣,農產品和林下資源豐富,加上相對便利的交通條件,我們將著力打造集旅游業、物流業、現代觀光農業、藏醫藥業為一體的大旅游產業鏈條。”米林縣委書李牧之表示,圍繞米林縣世界級頂級旅游資源的優勢,米林縣提出旅游興縣,打造全域旅游的目標。
作為西藏“全域旅游試點縣”和“全區旅游示范村發展典范”,米林縣成立全域旅游領導小組,制定全域旅游實施方案,突出米林旅游優勢,加快推進旅游廁所革命,切實抓好鄉村旅游和旅游扶貧,加大米林旅游人才培育力度,推進米林旅游快速發展。
米林縣長才旺尼瑪介紹,米林按照“創新發展全域旅游文化”的總體要求,統一標準、統一服務、統一管理,把特色農牧業、藏醫藥業、文化產業與旅游業有機結合起來,把豐富的生態資源與獨特的民俗文化融為一體,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宜游則游,建立“120公里旅游經濟走廊”。
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米林縣接待游客達75.2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超過6.8億元,同比去年分別增長18%和21%。在2016林芝桃花季期間,米林縣共接待游客6萬余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到5571萬余元,同比分別增長68.9%和69.4%。
全方面覆蓋的多層次旅游體系
3月22日,藏地五星級度假酒店——位于米林縣的林芝工布莊園希爾頓酒店盛大開業,它是林芝市第一間按照國際酒店標準打造的旅游度假酒店,填補了林芝市及米林縣高端旅游休閑度假酒店的空白。
北、東、南三面背靠喜馬拉雅山脈,西面面向雅魯藏布江,工布莊園希爾頓酒店總占地面積約1000畝,共設客房220間(套),在建筑、裝飾等各個方面,處處體現工布藏族傳統文化和民族特色。酒店還設有多功能廳、宴會廳、會議廳、私人電影院、恒溫泳池等配套設施,是西藏首家擁有標準9洞高爾夫練習球場的度假酒店。
世界頂級的旅游資源,配備頂級的旅游設施,帶來不一樣的高端旅游體驗。以大峽谷和南伊溝兩個大景區的龍頭企業為帶動,米林旅游蓬勃向好:2016年,南伊溝、大峽谷2個景區向縣財政預繳旅游收入超過2500萬元,景區稅收超過550萬元,發放旅游惠民資金超過870萬元。
而,這只是米林做實做深全域旅游的一個方面。
米林縣堅持認為,高端旅游只是旅游的一個分支,并不是其全部。到西藏,到米林,旅游并不等同于高端消費,二者之間并不劃等號。除了高端旅游的“私人定制”之外,米林縣以藏家樂為代表的農牧民開辦旅游占很重要的比重,既是農牧民增收的渠道,也是游客雪域“深度游”的有效形式。
數據顯示,僅在2016年,米林縣派鎮、南伊鄉、丹娘鄉、羌納鄉、米林鎮、扎繞鄉、臥龍鎮7個鄉鎮26個自然村3400名農牧民群眾,通過開辦家庭旅館、組建旅游專業合作社、售賣土特產品和馬匹、服裝租賃、旅游務工、景區就業等多種形式參與旅游服務增加收入超過2800萬元,同比增長40%。
“我縣83家星級家庭旅館全年接待區內外游客人數6.25萬人次,創收970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44%和145%。”米林縣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立體旅游產業扶貧開發的全域米林
作為索松村首個開辦藏家樂的村民,2016年,次仁頓珠家賞桃花、觀雪山的游客超過2500人,旅游收入達到30萬元。
眼下,一年一度的桃花節又來到。而次仁頓珠卻向記者透露,先不說桃花節期間了,單是今年五一長假的客房都已經全部訂滿。
在藏東南的米林,旅游從來不只是一個產業發展的方向,更是一個與農牧民群眾生產生活改善相關、涉及到以旅游脫貧的“小康計劃”。
旅游惠民資金,成為增加農牧民收入的重要方式。2016年,米林縣共發放旅游惠民資金863.08萬元,惠及2個景區所在地的2個鄉(鎮)共18個自然村2757人。
“大峽谷景區給群眾的旅游分成由原來的每張門票10元增加至20元,發放惠民資金686.296萬元,惠及2228人,其中建檔立卡戶279人,人均3080元;南伊溝景區給群眾的旅游分成由原來的每張門票6元增加至10元,發放惠民資金176.782萬元,惠及529人,其中建檔立卡戶96人,人均3341.8元。”米林縣旅游局負責人表示,旅游產業的發展,不僅促進了全縣經濟的快速增長,也為貧困村和貧困戶的生產生活帶來了顯著變化,充分顯示了其他扶貧手段所不具有的獨特優勢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止步于旅游惠民資金的探索,米林還在旅游產業扶貧開發上進行“模式更新”。
2016年,米林縣特意邀請專業人才實地考察,投資近507萬元著力打造達林村精品客棧,堅持“扶貧公司+村集體+能人+貧困戶”的管理模式和“5+3+2”的利潤分配模式(其中米林縣政府50%的分配利潤滾動用于全縣扶貧產業發展);同時,投資223萬元打造了朗多村精品客棧,客棧運營實行“政府投入、群眾集資、能人經營、利潤共享”的模式,既開發了旅游資源發展了村集體經濟,又帶動了貧困戶參與旅游業、共同脫貧致富。
全域旅游的背景下,每一個米林人,都自覺成為米林代言人。作為管理和引導的當地黨委政府,不僅僅著重于政策上的創新扶持,更致力于米林旅游品牌的塑造提升。
“除了廣泛宣傳轄內的頂級旅游資源,我們還通過舉辦三月桃花節、雅魯藏布旅游文化節、南迦巴瓦半程山地馬拉松賽等活動,大力提升了米林縣旅游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為米林縣農家樂、家庭旅館和精品家庭客棧開拓了市場。”米林縣旅游局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