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扎實推進湖北自貿區建設。以制度創新為著力點,形成更多改革創新制度并負責推廣,把自貿區建成湖北改革開放新標桿。
去年8月31日,湖北自貿區正式獲批,我省邁上內陸開放新高地。長期以來,開放不夠是制約湖北發展最大的軟肋,我省如何通過自貿區建設釋放改革紅利,連日來,代表委員們展開熱議。
發布185項改革事項
湖北大膽探索自貿區
自貿區建設關鍵在改革創新。從2014年起,我省積極學習上海自貿區先行先試經驗,分3批發布了185項改革事項,在武漢東湖高新區、宜昌、襄陽進行試點。
從一枚印章管審批到全透明并聯審批,從“三證合一”到“五證合一”“證照分離”,多項改革已經形成制度性成果,為下一步湖北自貿區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在簡政放權、金融、科技創新等多個領域,光谷實施了130多項改革事項。”省人大代表、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胡立山說,去年,東湖高新區率先上線了“智慧光谷·政務云平臺”,將在線行政審批從部門串聯改為部門并聯,企業、市民將報送材料錄入上網,所有部門能同時審批,再也不用像過去一樣,一份材料打印幾十份挨個報送。“指尖上的政務”,讓老百姓辦事更便捷。
省政協委員、宜昌市副市長王應華介紹,從2014年開始,宜昌在市場準入、行政審批、社會征信、綜合執法等方面大膽創新,并在全國率先推行“三證合一”,宜昌高新區成立綜合執法局,開全國“授權執法”先河。
探索自貿區改革,湖北敢于“自我革命”。去年,光谷啟動15項科技創新先行先試,推進“城市合伙人”;襄陽高新區在全省率先成立行政審批局,當場完成60%事項審批;宜昌僅保留市級審批事項201項、前置審批事項14項、批中介服務事項73項……
省政協委員、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表示,185項改革探索,為湖北自貿區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轉觀念、引人才、打破利益藩籬
自貿區建設要邁過幾道坎
湖北自貿區總體方案獲批后,改革創新將加速推進。“與國際規則接軌,實現投資自由化、貿易便利化,對湖北的挑戰不小。”列席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章鋒表示,改革創新就是啃“硬骨頭”,很多措施會與現有的體制機制形成巨大反差,只有不斷解放思想,打破利益藩籬,自貿區建設才能取得實效。
以剛上線的湖北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為例,最終要實現企業在湖北電子口岸一次性錄入材料,涉及通關的近20個職能部門能在網上同時審批,海關、商檢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業務覆蓋全省所有港口、碼頭、機場、火車站等。
目前,只有武漢海關、湖北檢驗檢疫局的數據實現了對接。全面打破部門信息藩籬,湖北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才能加速推進。“自貿區建設需要大量熟悉國際貿易、國際金融等相關規則和法律的高端人才,這方面湖北很欠缺。”省人大代表、宜昌市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石顯銀表示,湖北自貿區宜昌片區將緊盯世界先進制造、服務創新,推動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研發設計等產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攀升,要制定相關政策,引進大量高端人才,彌補短板。
王應華表示,湖北自貿區建設要求進一步簡政放權,理順政府職能,越位的要放、錯位的要正、缺位的要補。要反對因循守舊、促進制度變遷、防止路徑依賴,鼓勵大膽創新。要降低交易費用,減少制度成本,提高經濟社會效益。
投資便利、購物便宜、產業升級
有多少紅利值得期待
湖北自貿區建設到底能夠給我們帶來什么?“可以帶來投資便利化。”省政協委員、人福醫藥董事長王學海表示,上海自貿區成立后,公司與中非基金在上海自貿區成立一家投資公司,負責公司在非洲的投資。其通關、結匯、貸款等都非常便利,如公司在非洲馬里等地投資建廠,資金直接以美元結算,無需換成人民幣。湖北自貿區設立后,光谷的企業便能享受上海自貿區的待遇,對拓展海外投資帶來很大便利,值得期待。
王應華表示,隨著湖北自貿區具體實施細則的落地,像安琪酵母、柏斯音樂集團等進出口公司可在自貿區設立企業或倉庫,享受更多稅收優惠,成本降低,通關也更加便利。同時,自貿區也將通過制定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等,吸引國外高端制造業、服務業落戶湖北,推動湖北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湖北人能買到更多便宜的國外貨。
省人大代表、湖北百盟投資集團總裁李家俊認為,通過自貿區建設,襄陽可充分發揮在產業基礎、沿江經濟、科技創新、區位交通、商貿流通等方面的綜合優勢,加快建設漢江流域中心城市,更好地融入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和“一帶一路”戰略。
“自貿區建設帶來的紅利是巨大的。”省政協委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張華容表示,自貿區建設對推動貿易轉型升級、深化金融創新、推動創新驅動等發揮重要作用,對湖北經濟轉型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