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力振興實體經濟。我省是靠實體經濟起家的,也要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
當前,我省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民間投資增幅出現斷崖式下滑,資本投向房地產等領域的比例增大。代表委員們表示,振興實體經濟,關鍵在于合理引導資本、人才等各類要素進入實體經濟,提升企業盈利水平,提高企業家投資積極性。
錢都去哪了
武漢市一半貸款流向房地產
經濟脫實向虛,并非危言聳聽。省人大代表、武漢市金融局局長方潔介紹,去年,武漢市房價經過一輪暴漲,中心城區出現了一房難求的現象,大量資本涌入房地產。數據顯示,武漢市全年新增貸款3619億元,占全省新增貸款總量的72.1%,其中一半資金流入住房市場。
除了房地產,金融理財產品也是資本關注重點。2014年,全省上市公司投資理財產品金額累計達60億元,而2016年,這一金額達到148億元,增長了1倍多。
“這說明錢沒有好去處,只能投資房子和理財產品。”省政協委員、省工商聯副主席江浩表示,近幾年,勞動力、土地等各種要素成本不斷上升,實體企業的利潤越來越少,部分行業因產能過剩、惡性競爭出現大面積虧損。有些人對實業失去信心,不愿投實業;有些人經營困難,不滿某些“壟斷”行業暴利,不想投;有些人對互聯網等新動能項目看不懂,不敢投。
數據顯示,去年1-11月,全省民間投資完成1.64萬億元,增速低于全省平均增速11.8個百分點,在中部地區墊底,也低于西部地區平均值。江浩表示,有些傳統產能企業反映,工廠生產一年賺的錢,還不如在武漢炒一套房子的利潤多。
幫助企業降成本 政府要主動作為
防止經濟脫實向虛,政府要主動作為,增強投資實體經濟的信心。如何幫助企業降成本?省人大代表、京山縣委書記周志紅介紹,去年以來,京山縣結合本地智能制造和食用菌兩大特色產業,投資近百億元建設了智能裝備制造、汽車零部件、農機裝備和食用菌四大產業園,基礎設施、廠房等全部由政府出資建設,企業可直接拎包入園。
“減少企業在重資產方面的投入,可保證企業的流動資金,提升利潤水平。”周志紅表示,目前,四大產業園進展非常順利,吸引了來自美國、韓國、日本等國一批知名企業落戶。
融資難融資貴是影響實體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列席人員、省政府金融辦副主任胡俊明表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是金融的第一要務,我省已經連續6年實現信貸“四個高于”目標。今年,要在做大信貸總量的同時,調整信貸投放結構,通過開展銀企對接等活動,引導更多資本投向實體項目,投向中小微企業,對有訂單、資金暫時困難的企業,不抽貸不壓貸。
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引導民企進入“壟斷”領域
江浩表示,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對吸引企業投資十分重要。去年,省工商聯對民營企業的調查報告顯示,超過一半民營企業家認為,政府的門好進了、臉好看了,吃拿卡要等亂作為少了,但“有權不為”的現象多了,政企溝通不暢。一些地方政府熱衷于大項目,對培育本地企業、中小企業的意愿和能力不足,重視不夠。
“培育本土中小企業是壯大實體經濟的不二法寶。”省人大代表、武漢市委常委、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胡立山表示,去年,光谷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現新注冊科技企業12640戶,比上年增長3000多戶,占了光谷正常納稅企業總量的三分之一。本土企業的增多,也讓光谷去年實現工業生產總值同比增加15.7%。
江浩還建議,一方面,政府可加快改革步伐,提升辦事效率;另一方面,發展一批混合所有制企業,讓民營資本加快進入金融、電力等具有隱形壁壘的“壟斷”市場,減少“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現象,為資本開辟一條實體產業投資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