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造就一個物種至少要200萬年,而人類破壞一個物種也許只要幾十年甚至幾年。”一位魚類保護志愿者說。
雖然近年長江沿江地區開展了季節性禁漁、增殖放流、生態調度、劃定自然保護區等一系列魚類保護行動,但長江水生生態資源衰退趨勢并未得到遏制。長江當前正面臨嚴重的水生態環境危機,不少特有魚類已經或正在走向滅絕。
“按目前世界通用的生物完整性指數來考量,長江已經到了‘nofish’(無魚)的程度,這是最差的一個等級了。”水利部中科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所長常劍波說。
管理問題“流進”長江
2016年7月中旬一場洪水令基因污染的隱患擴散到整個長江中下游。由于當時湖北清江流域發生入汛以來最強降雨過程,7月19日清江水布埡等三座水庫根據調度相繼開閘泄洪。洪水下泄,來不及轉移的水庫養殖遭了殃,上萬噸俄羅斯鱘等外來魚類死亡或逃逸。因為清江是長江重要支流,這些外來魚類最終進入到長江中下游干流、湖泊及河口。
“瀕臨滅絕的中華鱘面臨新威脅。”潛心研究中華鱘近30年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危起偉說,這些逃逸的外來鱘魚數量之大,可能超過長江中下游干流魚類現存生物量總和,也遠遠超過了中華鱘的野生種群數量。
危起偉對生態入侵、基因污染的風險憂心忡忡,他擔心外來鱘魚擠占中華鱘等土著魚群的空間,甚至取而代之,還擔心它們通過雜交破壞野生中華鱘基因。
來自各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共同調查后也認為,此次鱘魚逃逸事件可能給長江天然生物資源、珍稀物種保護及流域生態系統帶來一系列不利影響。
這一事件反映出水庫養殖監管失范的現實。據介紹,目前我國重要連江支流大搞梯度開發,水庫眾多,除了防洪、發電,水庫還有一個重要經濟功能——水產養殖。由于大多水庫養殖都是“外包”模式,養什么、怎么養、什么時候養、什么時候起魚等基本由承包商說了算,水利、水產、環保等部門都管不了。于是“信息障礙”凸顯,養魚的不知防汛調度,泄洪調度的顧不上養魚的,水庫本身又聽上級防汛部門的,如此一來,管理上的問題最終都“流進”長江。
管理問題給長江帶來的生態隱患不止上述一起。2014年7月9日,由于金沙江溪洛渡電站突然成倍提高下泄流量,下游200多公里水域漂起成片死魚,直接經濟損失超億元。事后調查顯示,造成死魚的原因是泄水流量過大引發壩下河道氣體過飽和,水庫運行調度忽視了下游生態安全和財產安全。
長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趙依民稱,此次事件還波及70公里的長江上游珍稀魚類保護區江段,有一些該區域特有的魚類死亡,對天然漁業資源和生態造成很大打擊。
部分保護區弱勢無依
“這里不是保護區嗎,為什么看不到江豚,卻有這么多捕撈船只?”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丁曾組織中外專家實地考察長江江豚,外國專家的問題讓他尷尬又無奈。他說,我們的很多保護區形同虛設,根本達不到保護的目的。
近年來,沿江地區劃定了數十個涉漁自然保護區和珍稀魚類保護江段,但一些保護區空有其表。在發展沖動面前,保護區竟成了一些地方的“眼中釘”。
在中上游多個有保護區的縣市,《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屢屢聽到當地干部疾呼:“保護區阻礙地方經濟發展,希望盡快調整出去。”
采訪中科院院士曹文宣時,談及這個問題,他拿出一封信。“這是長江上游一個保護區所在縣領導的來信,讓我幫忙摘掉保護區的帽子。”《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信上看到,這位國家級貧困縣領導很焦慮完成脫貧任務,而且認為是保護區限制開發的規定讓本就貧窮落后的當地“雪上加霜”,“懇請曹院士”,“將我縣調整出珍稀魚類保護區范圍”。
2016年3月1日,在湖北宜昌,一池幼魚即將被放流長江。當日,農業部啟動2016年長江流域階段禁漁行動。新華社記者肖藝九攝
增殖放流不成體系
作為恢復生態、保育物種的重要手段,我國在長江等流域開展了大規模的增殖放流活動。“十二五”期間,全國累計投入資金近50億元,放流各類水生生物種苗1600多億單位;其中,2015年全國增殖放流水生生物種苗353.7億單位,放流種類近200種。
然而增殖放流的成效卻難言良好。“當前各地增殖放流的力度不小,但大多是不專業的‘雜牌軍’,不成體系。”水利部中國科學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所長常劍波說,例如,要求放本地種卻用外地種代替,放多放少也沒人知道。“魚類的種類和數量還在持續減少,沒起到增殖效果。”
曹文宣也說,一些養殖戶將賣不出去、活力很差的魚干脆用來增殖放流,一部分魚放到江里就死掉了。“或者這邊放那邊撈,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放流的主體也難以規范。《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近日在長江武漢段走訪,偶遇幾位宗教界人士正在江邊放生。一旁的漁政人員無奈地說:“現在各方面的人在市場上隨便買點魚就往江里放生,隨意性很強,生物入侵和基因污染的隱患很大。”
“現在的漁業保護手段費錢費力,其中一部分是徒有其表的‘生態形式主義’。”中科院水生所副所長徐旭東說,比如涉水工程破壞了魚類產卵和繁殖,就要求建過魚設施,但目前實際操作中,一些洄游通道只是“面子工程”,起不到作用。
漁政力量薄弱
漁業保護亂象叢生也折射出長江漁政力量薄弱、監管水平相對低下的現狀。
湖北省水產局漁政處調研員周劍反映,長江上執法的隊伍有5支,只有漁政是地方財政,裝備、人員配備都是最差的。“國家每年給省里的漁政執法補助經費幾十萬元,原來還可以收資源保護費,現在不能收了,很多地方連工資都發不出。”
在曹文宣看來,長江魚類保護難在協調聯動。漁業保護不僅關乎漁業,還涉及航運、水利、電力、環保、上下游各省市等多方利益。在實際執法中,漁業保護往往成了相對弱勢,也最容易被忽視。
以魚類為突破口共抓長江大保護
長江水系是一個巨系統,專家建議統籌考慮、科學規劃,當務之急是梳理出一個切實可行的保護思路,以魚類保護為突破口,循序漸進帶動整個生態系統的保護,齊抓共管保住一江生命之水。
首先,增強意識、統一共識。這也是當前長江生態保護真正的難點。
“到底人重要還是魚重要”?這是《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采訪中常會聽到的問題。
大自然保護協會、自然之友、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等多家環保團體負責人表示,長江流域開發是系統工程,頂層設計十分關鍵,應以起草長江保護法為契機,調整防洪、生態、發電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尋求發展與保護之間的平衡點。
例如,科學劃定自然保護區范圍并嚴格執行保護區管理相關規定;合理設置航路航線,船舶經過魚類保護區和保護江段降速航行;謹慎處理黃金水道建設和水生生物棲息地恢復的矛盾,在一些重要江段沿岸盡量“去硬化”、自然化;水電樞紐工程規劃設計時,充分考慮對水溫水勢水態的影響,留足生態通道;把生態影響作為水電站調度一個重點考慮事項。
洪湖市螺山鎮長江捕撈村漁民停靠在岸邊的漁船(2016年2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程敏攝
其次,全面禁漁逆轉資源衰退趨勢。曹文宣建議,全長江禁漁10年,讓漁業資源休養生息。長江“四大家魚”在10年內會有兩個多世代的繁衍,魚類資源量將倍增,而且個體增大;經濟魚類豐富起來后,將給珍稀魚類提供充足食物,長江生態系統會逐漸恢復。
“長江捕撈量不到水產總量的1%,捕撈漁業退出長江,不會影響我國漁業的持續發展。”曹文宣估算,長江沿線省市每年投入的禁漁期補貼、燃油補貼和人工放流資金有數十億元,整合這些資金,實施“退捕還魚”,可逐步引導沿江14萬多漁民轉產轉業。
危起偉認為,漁民轉產安置非一日之功,建議先將國家級、省級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和整個保護區內的漁民逐步轉產,隨后將長江干流和主要湖口的漁民轉產,最后實現長江全線禁漁,漁民轉產轉業。
中華鱘研究所“子二代”中華鱘培育車間內,工作人員在對全人工繁殖的“子二代”中華鱘生長情況進行檢查(2016年2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肖藝九攝
第三,建立國家魚類保育系統。常劍波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資源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李繼龍等認為,增殖放流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既要實現恢復資源數量的目的,又須保證放流水域生態系統不受破壞、物種自然種質遺傳特征不受干擾。可借鑒美日等國經驗,建立國家財政支持的科學機制和人工保育體系,在長江生態系統全面恢復之前,先保住魚類資源。
此外,建立增殖放流監測評估體系,以及跨境水生生物資源增殖放流的國際合作體系。還可借鑒日韓等國,設立國家級增殖放流節日,營造全社會參與生態養護的氛圍,增強環保意識。
長江為何“無魚”
“江豚本來是圓滾滾、胖乎乎的,但我們發現很多江豚尸體非常消瘦,解剖后胃里空空如也……”
“按目前世界通用的生物完整性指數來考量,長江已經到了‘nofish’(無魚)的程度,這是最差的一個等級了。”水利部中科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所長常劍波說。
“鰣魚、白鱘,我們已經至少十年沒有見過了。”中科院水生所生物多樣性與自然保護研究中心主任劉煥章說。
湖北省洪湖市螺山鎮長江捕撈村漁民元建生耗費4個小時捕魚無獲(2016年2月18日攝)程敏攝/瞭望
大壩“鎖江”傷元氣
長江干線的第一座大壩葛洲壩橫亙在長江宜昌段已有30多年,仍時不時有洄游至此的珍稀物種中華鱘觸壩而亡。
中華鱘是大壩“鎖江”最直接的受害者。葛洲壩合龍阻斷了洄游性水生動物通道,分散在長江上游的產卵場遭到破壞,中華鱘在上游絕跡。
大壩“鎖江”影響的還有青、草、鰱、鳙“四大家魚”。“四大家魚”占我國淡水魚養殖產量一半以上。長江中“四大家魚”種類品質是我國所有水系中最優的,過去人工飼養的家魚魚苗、現在人工繁殖用的家魚親魚,均取自長江。
農業部中國水產科學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測算顯示,1981年葛洲壩水利工程蓄水后,“四大家魚”產卵量從此前的約1184億尾銳減至173億尾。
2003年三峽蓄水后至2009年,湖北監利斷面“四大家魚”產卵量年均值急劇下降至2億尾,僅是蓄水前產卵規模的8%左右。盡管上游產卵量有所增加,但其總量下跌態勢依然嚴峻。
農業部長江漁業資源管理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表示,三峽庫區蓄水導致“四大家魚”上游產卵場消失,減少了下游的幼魚數量,監利段魚苗相應減少;由于三峽大壩的調蓄、水文條件的改變,下泄的徑流同自然的漲水過程有很大差異,影響了壩下“四大家魚”的自然繁殖,產卵規模嚴重縮減。
隨著各地開展“四大家魚”親本放流、三峽試驗性生態調度等,長江中游“四大家魚”下降趨勢有一定緩解,2010年至2015年監利斷面的“四大家魚”卵苗徑流年均值小幅回升至4億尾。
“四大家魚”的數量銳減,威脅到了長江中現存的唯一鯨類——江豚。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丁說,江豚的銳減與“四大家魚”餌料資源的減少息息相關。“江豚本來是圓滾滾、胖乎乎的,但我們發現很多江豚尸體非常消瘦,解剖后胃里空空如也……”
永遠微笑的江豚。它們是繼白鱀豚后長江流域僅剩的淡水豚類。據科考研究,長江流域江豚數量已不足千頭,比國寶大熊貓還要少。
專家認為,大壩對長江漁業資源有多重影響。首先是阻隔魚類通道,不僅洄游魚類無法溯流而上,通過大壩往下游的魚苗也大量死亡。例如,通過三峽大壩往下游的家魚苗死亡達95%。
其次,長江水溫、洪水過程等水文特征也因建壩改變,魚類繁殖期延后,水中浮游生物、水草等魚類餌料發生變化等后果,不利物種延續。
另外,上游水電站梯級開發改變了河流水域生態。河水由激流變成緩流,改變水流的流速、流態等水文特征的同時,也改變了徑流的時空分布格局,影響了該流域特有魚類的生存,對長江上游120多種特有魚類的生存產生極大影響。
“大壩對生態環境的改變是不可逆的,上游水電梯級開發將對長江生態系統產生疊加影響,未來還不能預見。”著名魚類保護專家、中科院院士曹文宣說。
一名漁民在晾曬捕撈上來的小魚(2016年2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程敏攝
酷捕濫撈雪上加霜
在金沙江宜賓段,《瞭望》新聞周刊記者看到幾位漁民借著夜色用電網捕魚;坐船從重慶順江而下,沿途看到有一些小漁船用細密的漁網捕撈;洞庭湖、鄱陽湖水域的迷魂陣仍有不少,小魚小蝦被一網打盡。
曹文宣說,“不能把所有問題都推給大壩,總體來說,當前影響魚類生存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是酷漁濫捕。”
他介紹,上世紀80年代后,沿江漁民酷捕濫撈,電網、迷魂陣、船罾等把小魚小蝦都撈上來了。2010年、2012年,鄱陽湖湖口水域出現刀魚幼魚魚汛,被捕獲的幼刀魚平均僅重2.5克,63噸計有2520萬尾。
導致酷漁濫捕的重要原因是人們魚類保護意識的欠缺與落后。王丁說:“我見過一個地方官員,他問我江豚好不好吃,我當時很無語,就說不好吃。結果他說,不好吃干嗎要保護?”
曹文宣說,中國古人都知道不能竭澤而漁的道理,但今天人們卻如此貪得無厭,不僅幼魚,連螺螄都要撈光。
此外,江湖阻隔、水體污染、無序采砂、濕地萎縮、航道工程建設、船舶噪音污染等,都在加劇長江魚類生存環境的惡化。
武漢白鱀豚館一只人工飼養的江豚孤獨地游弋。(2016年5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程敏攝
連鎖反應危及生態安全
長江水系現有魚類400余種(亞種),其中純淡水魚類350種左右,淡水魚類之多居全國各水系之首,其支撐起的生態系統覆蓋整個長江流域,關系我國整體和長遠的生態安全。曹文宣等專家表示,漁業資源銳減會引發生態連鎖反應,從基因安全到水安全都會受到影響,最終危及整個生態系統安全。
——危及漁業安全。漁業資源銳減直接影響“四大家魚”育種親本數量質量,影響我國水產養殖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能繁殖的魚太少太少了。”曹文宣說,“四大家魚”是我國淡水養殖的主要品種,每年魚苗需求量極大。“四大家魚”魚苗培育必須以長江野生家魚作為親本,才能保證魚苗的健康和環境適應性。“如果沒有野生家魚親本,魚苗就相當于近親繁殖,基因逐漸弱化,水產養殖業的健康發展將難以為繼。”
根據我國漁業經濟統計公報,2015年全國水產品總產量近6700萬噸,其中淡水魚類養殖2715萬噸,淡水魚類捕撈量168萬多噸,淡水魚產品的93.4%依賴養殖。“如果失去長江野生四大家魚親本來源,我們的水產養殖、淡水魚類供應九成以上都受到影響。”
——危及供水安全。水安全包括兩層內涵,既有數量上的安全,又有質量上的安全。長江魚類資源的銳減,將影響水體生態平衡,破壞水體自凈體系。
三峽集團曾試圖通過大量放養魚類來凈化庫區水質,但這些魚最終被周邊居民打撈一空。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從最新一期長江流域水資源質量公報了解到,2016年7月長江流域及西南諸河共評價1198個水功能區,982個達標,達標率為82.0%。其中長江漁業用水區達標率77.8%,低于全流域平均水平。“水資源質量安全影響因素眾多,但是水體自身凈化能力削弱日益突出。”曹文宣說。
——危及生態安全。長江流域的國土面積、人口、經濟總量占到全國的1/3以上,是我國對內轉型升級、對外產能輸出的核心競爭力地區。生態系統安全直接關乎這一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曹文宣、常劍波等專家表示,魚類資源的銳減、部分珍稀物種的滅絕只是長江生態惡化的表征,更深遠的影響不易察覺,但是正在發生,那就是生態系統失衡。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壞后保護的傳統發展模式對生態安全的威脅日益激烈。(《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朱華穎王賢黃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