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安陸市洑水鎮和諧小區,屋后已新建了排污管道,過去排污的臭水溝痕跡依然可見
編者按
湖北是全國較早做到縣縣建成污水處理廠的省份之一。然而,在廣大農村地區,污水仍多處于隨意排放狀態,嚴重影響農村居民生產生活及身體健康。
今年,我省將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列為全省生態文明建設、補齊村鎮建設短板“頭號工程”。根據規劃,今年內,全省未建污水處理設施的647個鄉鎮要全部開工,明年基本建成,后年全面運行。
當前,我省鄉鎮污水如何處理?已有的處理廠現狀如何?新建污水處理設施難點在哪?近日記者進行了探訪。
統計顯示:我省共有927個鄉鎮,僅有153座已建成的鄉鎮污水處理廠,其中超過110座分布在三峽、丹江庫區及仙洪、四湖地區。
沒有污水處理廠的鄉鎮,它們的生活污水排向了哪里?近日記者進行了調查。
生活污水來澆地
調查地點:枝江市安福寺鎮、董市鎮
枝江市桑樹河村位于瑪瑙河東側,與安福寺中心集鎮隔河相望。
村民羅玉紅家,屋后就是一片農田。她家的生活污水不通過管道送走,而是流到自家挖的池子里。“污水接滿了就拿去澆地。”
在枝江市董市鎮平湖居民點,一排排嶄新的安置房旁,有一條無名水渠。渠水渾濁,承接了不少生活污水,但在岸邊,同樣有村民在種蔬菜。
在農村地區,生活污水除了直排入溝渠,也有不少被用于灌溉。有的農民認為,平常用水也就是洗漱、洗菜,水并不臟,白白倒掉太浪費。“農民的生活習慣一時難以改變。”安福寺鎮村鎮建設服務中心主任揭子松說,農村污水處理不同于城市,但農民也要逐步改變舊習慣。
目前,在桑樹河村和平湖居民點,污水處理設施剛剛建成。這兩處設施采用潛流式人工濕地工藝,污水池加蓋,人工濕地種滿美人蕉,用于過濾污水。這種設施噪音異味都較小,運行成本也較低。“枝江市計劃城鄉污水一體化處理。”該市住建局副局長趙智勇說。計劃到2020年,枝江將建成172項村莊污水處理工程。
一溝污水直排通順河
調查地點:仙桃市張溝鎮、楊林尾鎮
一陣陣機械的轟鳴聲中,記者走進張溝鎮(北)污水處理廠項目建設工地。該項目2015年7月開工,占地面積11畝,總投資約1700萬元,設計處理能力4000噸/日,預計2017年春節前完工。
這之前,生活污水都排到哪里了?在該項目總監代表孫云亮指引下,記者向幾百米外的一條河溝走去。未到近前,一股臭味撲面而來。“夏天的味道比現在還重。”孫云亮說。
據沿河殷家腦村一位村民介紹,家家戶戶都是把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最終進入通順河。“小時候,這里的水可以直接喝,還能游泳、抓魚,再后來只能洗衣服,如今連小龍蝦都養不活,太臟了!”該村民抱怨。
2009年以來,仙桃市彭場鎮、張溝鎮等5個鄉鎮分別建設污水處理廠,總處理規模為1.65萬噸/日。然而,由于運行維護經費和專業技術人員缺乏,基本處于間歇運營生產狀態,日處理總量不足5000噸。
仙桃水務環境科技有限公司運營技術部經理喬亞軍介紹,去年初,公司通過PPP模式,與仙桃市政府簽訂特許經營協議后,對已有的5座污水處理廠托管運營,對12個沒有污水處理廠的鄉鎮開展項目建設,配套管網總里程估算約184公里,預計總投資3億元。“至2017年下半年,在仙桃范圍內實現鄉鎮污水處理廠的全覆蓋。”他說。
上游的污水不能再進下游
調查地點:安陸市洑水鎮
安陸市洑水鎮和諧小區,房子挺新,但居民自入住以來,就很煩惱。
記者在小區看到,屋后已新建排污管道,但一條臭水溝的痕跡依然清晰可見。
居民朱鳳蘭家里,熱水器、抽水式潔具等一應俱全,用水習慣與城市已沒有差別。但排水設施多年沒跟上,生活污水直接排到那條臭水溝里。
污水橫流,臭氣熏人,夏天的蚊蟲讓人苦不堪言。今年有了排污管,“與臭水溝為伴的日子終于結束了。”“污水直排,不僅影響居住環境,河流水質也受到污染。”洑水鎮副鎮長樊章權說,鎮上原本有一些排污管道,但沒有污水處理廠,生活污水都直接排到府河里。隨著鎮區的不斷發展,污水量大幅度上升,嚴重影響環境。
從2014年到2015年,洑水鎮開始修建污水管網,工程分3期,全長9560米,投資2900萬元,現已接近完工,集鎮生活污水收集率將提高到80%。與之配套的污水處理廠,已于2015年7月建成投入試運行。目前,日處理量3000噸,未來可達5000噸。“洑水鎮污水處理廠,是府河上游第一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安陸市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除洑水鎮外,安陸另外12個建制鎮已全部完成污水處理廠初步選址工作,第一批4個鄉鎮已簽訂建設合同。
通過分批推進,安陸市計劃到2018年實現鄉鎮污水治理設施全覆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村覆蓋率達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