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東湖高新區宣布第十批“3551光谷人才計劃”申報工作啟動,面向全球再發“英雄帖”。
據東湖高新區透露,第十批“3551光谷人才計劃”在延續第九批的申報條件、評審流程和優惠政策之上,還做了進一步的完善,例如去掉“一個集團公司一次只能申報3名人才”條件、增加“申報人或企業不得利用同一知識產權重復申報”、“申報人為同一家申報單位近 2年‘3551光谷人才計劃’入選者的核心團隊成員不得重復申報”等條件。
第十批“3551光谷人才計劃”申報共分為創業人才、創新(長期)人才、創新(短期)人才、高端管理人才、科技(金融)服務人才五個類別,凡有碩士以上學位,年齡在55周歲以內,在光電子信息、生物、新能源與環保、高端裝備制造及現代服務業等五大產業領域掌握核心技術并擁有獨立知識產權,技術水平處于世界先進水平的創新創業人才,或曾在大型上市公司、跨國公司擔任經營、生產、銷售、財務、金融等高級管理職務的高端管理人才,以及在金融、投資、財務、法律、人力資源等東湖高新區急需的第三方科技(金融)服務領域具有較高專業能力,具有相應的執業資格的科技(金融)服務人才,均可申報第十批“3551光谷人才計劃”。
光谷對人才的引進力度不斷加碼。昨日,第九批“3551光谷人才計劃”入選代表授牌儀式在光谷資本大廈舉辦。記者現場了解到,總計235人(團隊)入選東湖高新區第九批“3551光谷人才計劃”,他們共計獲得近3億元的支持資金,刷新我省人才獎勵紀錄。其中,有3個人才項目獲得1300萬元單筆最高支持資金。
與此同時,東湖高新區宣布第十批“3551光谷人才計劃”申報工作啟動,面向全球再發“英雄帖”。
后生可畏
“90后”獲1300萬元支持資金
獲得1300萬元支持的分別是“70后”陳蔚江、“80后”李成華、“90后”張亮。
陳蔚江博士來自高速增長的生物醫藥領域,有近十年藥物分析經驗。他主導研發的門冬氨酸鳥氨酸,被收入國家醫保目錄,累計銷售額逾50億元。李成華博士是大數據產業專家,畢業于韓國國立全北大學,主攻電子信息工程。他曾在加拿大從事圖像和文本挖掘研究,擔任過Alpha Global公司及海信集團的技術高管,并在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師從人工智能之父馬文·明斯基。
出生于1990年的張亮是湖北人,在南京讀本科期間被破格報送至中國科學院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他所創辦的武漢小獅科技有限公司所擁有的技術,被評審組一致看好。
記者了解到,小獅科技目前是國內唯一掌握普通移動端設備上的實時高精度3D建模技術,以及高精度3D視覺測量技術的公司,“一般的3D建模只能做到30萬像素,但是我們能做到四五百萬的像素?!睆埩粮嬖V記者,在目前大熱的VR/AR以及機器人領域,這種技術都有很大的應用空間,市場前景可期,他的目標,是致力于打造中國最大的移動端深度相機“硬件+軟件”產品提供商,并成為國內最知名的3D技術服務提供商。
在去年11月份之前,張亮還從沒想過要把自己所創立的公司從北京搬到武漢來,“最初的想法是總部設在北京,在武漢設一個研發中心”。但在與武漢接觸的過程中,光谷的各種人才政策逐漸吸引了張亮。“東湖高新區的辦事效率很快,服務企業的意識很強。”張亮介紹,在去年2月提交“3551光谷人才計劃”申請材料后,他的項目通過了專家組的三次考核,在去年7月底確定投資意向。按照流程,張亮本來要到今年12月才能拿到支持資金,但在10月份時,處于初創期的公司面臨資金缺口,在和東湖高新區溝通后,三天后1300萬元就打到了張亮公司的賬上,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如今,張亮已經把公司整體搬到了光谷軟件園,在北京只留了一個研發部。
老將回巢
新加坡博士攜紅外技術回漢
“今天的光谷,讓我聯想到了從前的硅谷?!被顒蝇F場,從新加坡回漢的湖北人李建明博士今年52歲。他說,他選擇到光谷創業,正是看中這里的機會與發展。
李建明是第九批3551人才計劃的235人(團隊)之一,畢業于新加坡國立大學,曾在新加坡國家科技局從事科學研究,擁有多項專利,軟件版權,紅外熱成像檢測設備原型機等知識產權。去年,李建明放棄新加坡國家科技局科學家的身份,回國創辦了中新紅外科技(武漢)有限公司。
他介紹,公司致力于飛機積水檢測、缺陷檢測、飛機表面缺陷檢測的紅外檢測機器人的研發。“傳統的飛機檢測主要依賴人工檢測,小飛機靠飛行員,大飛機靠專業人員,在飛機起飛前和落地后進行檢測?!彼嬖V記者,肉眼檢測難免會有誤區,但紅外線的檢測可以非常精準,不會出現失誤。
今年,東湖高新區在人才引進上,首次設立了海外引才陣地,成立8個海外聯絡站,與英國倫敦科控孵化器合作,在倫敦成立首個“光谷3551海外人才基地”,成為光谷引進海外人才的重要陣地。
政策給力
3億元資助總額創歷年紀錄
“本次資助總額近3億元,資助力度創紀錄。”武漢東湖高新區人才辦主任曾玉梅介紹。
入選的235人(團隊),是從769個人才項目中選出,曾玉梅介紹,入選人才中,有的多次主持或承擔863、973等國家級項目,處于國內該產業領域最高水平。也有國家級科學技術類獎項獲得者,有曾在世界500強企業或知名上市公司擔任高管的精英人才,還有國家千人計劃專家等。
記者了解到,第九批3551申報工作于2015年11月啟動,本次申報者中,擁有博士學位的約占總人數60%,比第八批增加約30%,增幅明顯。申請人中有一半以上擁有海外背景。
值得一提的是,為更好地讓人才與資本對接,并調動社會資本,東湖高新區創新財政資金管理模式,2015年設立11億元光谷人才基金,開啟了“無償資助+股權投資”的資助方式。基金成立半年來,已經成功投資90余家企業,總投資額為2.21億元,其中單筆最大投資金額為3700萬元。
本批入選的團隊,有不少是以“無償資助+股權投資”的方式獲得支持,其中,有3個人才項目獲得1300萬元(300萬元無償資助+1000萬元股權投資)支持資金,兩個項目獲得900萬元(300萬元無償資助+600萬元股權投資)支持資金。
2009年至今,東湖高新區人才特區建設七年,東湖高新區已聚集 4000多個海內外人才團隊、40000多名碩士、8000多名博士、326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152名湖北省“百人計劃”專家、1238名“3551光谷人才計劃”入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