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武漢6月25日電(記者李偉)“六年援藏馬上要結束了,現在非常懷念藏族同胞家里的酥油茶味道!”近日記者在西藏山南市采訪時,湖北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隊總領隊、山南市委常委、副市長柯東海向記者坦露離藏前的心情,他說“六年里,自己獲得的太多太多,越到離別越感到遺憾,有許多為藏族同胞做的事原本還可以做得更好!”
湖北第七批援藏工作隊總領隊、山南市委常委柯東海在下鄉調研途中(山南市委辦公室供圖)
休息的時間長了,干工作的時間就短了
柯東海,一名地道的湖北黃石漢子,2010年7月從湖北來到雪域高原的山南市參加援藏,別人干一屆3年就走了,他卻一干就是6年。
山南地處我國西南邊陲,南與印度、不丹接壤,擁有600多公里長的邊界線,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位置。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湖北省對口援建山南市,湖北黃石市則對口支援山南市的曲松縣。
曲松縣平均海拔4200米,是湖北省對口援藏條件最為艱苦的縣。2010年7月,柯東海一行五人來到曲松縣開始了對口援藏,他擔任了曲松縣委書記。
“胸悶氣短流鼻血、頭昏腦漲睡不著?!睘榱吮M快了解曲松的縣情民情,柯東海強忍身體不適,用一個月的時間跑遍了曲松縣的5個鄉鎮、21個行政村。別人勸他多休息兩天,等身體好了再下鄉調研,可柯東海不這么認為??聳|海告訴記者,自己當時的心情是,看到當地的落后面貌,他覺得“不干不行,不快干也不行,當時心想在西藏工作也就短短幾年時間,休息的時間長了,干工作的時間就短了嘛”。
當時擔任堆水鄉黨委書記的歐珠給記者講述了一件柯東海的故事:2012年的一個冬天,柯東海原本約定要到堆水鄉來指導援建項目,但是來之前突然大雪,從縣里到鄉上的路非常難走,其中幾段路緊靠懸崖,司機只能憑印象開車,非常危險。歐珠心想,書記可能不來了,誰知道,柯東海還是如約而來,讓全鄉的干部非常暖心。
“書記沒有把自己當做援藏干部,而是按照在藏干部要求自己,書記為了曲松這么拼命,我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歐珠說,在柯東海的帶頭下,全縣干部干事創業勁頭都很足。
援藏最大的成功是改變當地干部群眾理念
“天不幫忙人努力,抓發展、要項目很難,別人出一分力,我們就得出五分力?!笨聳|海說,在經過調查研究后,發現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曲松縣的發展面臨被邊緣化的危機。如果作為主要領導干部不主動作為,最終耽誤的就是曲松全縣的老百姓。于是,柯東海提出了“突出三件大事、狠抓三大建設、打好三張牌”的發展思路。
如今已經成長為副縣長的歐珠向記者坦言,不少當地干部習慣了援藏干部直接給錢給資源,缺少了自我發展的信心和理念,一開始私下認為柯東海提出的規劃思路太超前、離譜、不可能實現。結果不用三年時間,這些雜音和疑惑一一消除。
在產業發展上,柯東海帶領曲松領導班子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充實項目庫。投資1.2億元的“雅礱神水”礦泉水項目已竣工投產,投資300萬元建成了藏雞養殖基地。投資5000萬元的現代苗木花卉和12億元的光伏發電項目簽約落地,為曲松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也使曲松縣從2010年在山南12縣經濟社會綜合排名第9到2011年就上升到第2位,成為如今的第1位。
“援藏最大的成功,不在于投入了多少資金,更重要的是當地干部群眾理念的轉變?!笨聳|海說,援藏干部把先進的理念帶到這里,也就留下了永遠不走的援藏工作隊。隨著援藏時間的增加,柯東海深感援藏不僅是修一條路、建一棟房,投錢、投項目,更重要的是思路和理念,要把“有限”和“無限”相結合,在有限的援藏時間里,為當地留下長久的無形資產。
“三學一交”快樂援藏
無論是在曲松縣還是后來到山南市里擔任湖北省援藏工作隊總領隊,柯東海堅持學藏語、學藏歌、學民俗、交藏族朋友,他也把這“三學一交”理念傳給所有的援藏干部,這也是他一直以來堅持的“快樂援藏”的理念。
湖北省第七批援藏干部、山南市政府副秘書長郭小波向記者介紹了柯東海這一理念的實用性。在下洛村,當柯東海用半生不熟的藏語同村民交談時,很多村民十分好奇繼而感動,很快把柯東海當成了“自己人”。
高原缺氧加上喜歡思考,讓柯東?;忌狭藝乐氐氖?,經常是凌晨兩三點鐘入睡,七八點鐘就醒了。入藏前,原本就顯瘦弱的柯東海,六年援藏下來,竟然又瘦了十斤,他笑著對記者說,在西藏工作有助于減肥。
高原苦寒,讓柯東?;忌狭艘簧淼拿 8咴孕呐K病、膽結石、腎結石時時困擾著他,發作起來疼痛難忍。但他拒絕了醫生和同事們讓他住院治療的建議,只是通過打針、吃藥治療。援藏六年來,柯東海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在了援藏工作上,甚至沒有休過一個完整的假期。
山南市長普布頓珠接受記者采訪時感激地說:“柯東海帶隊的41名湖北援藏干部,幾年時間里全方位參與山南建設,他們的援藏成績,有目共睹,實屬不易,得到了山南各族人民的充分認可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