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診定肺癌骨轉移,五次化療元氣減。多次發燒筋骨痛,難站難行食難咽。普醫定論無新法,每治消炎再消炎。愈治愈燒體愈衰,醫生技窮吐危言……腫瘤醫院見華醫,診后提出新觀點。發燒骨痛是病癥,前列腺癌是病源……診查治療十幾日,生死關頭人脫險”。2月28日,年逾古稀的退休老教師劉勝利(化名)來到醫院,將自己寫的感謝信及一首長律送給救命恩人臧愛華主任醫師。
劉老師曾因肺癌做過手術,兩年前他出現高燒、身體疼痛、精神不振,在附近醫院被診斷為肺癌骨轉移,經過一年多化療,不僅毫無好轉跡象,反而越來越差、多次告病危。兒女們心急如焚,遂在網上遍搜名醫,慕名找到該醫院。臧主任給劉老師做完臨床檢查后斷定,病因可能是第二種癌。經過該院泌尿外科、病理科、影像科等多學科聯合會診,確診劉老師目前病因果然是前列腺癌骨轉移,而并非肺癌骨轉移,治療方案相應變更為內分泌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以前是南轅北轍,如今方向找準、立竿見影,劉爹爹體溫馬上恢復正常,疼痛減輕,身體各項機能狀態逐漸穩定。
臧主任回憶說,劉老師去年三月初次就診時幾乎無法站立,行走必須要人攙扶,伴有身體多處疼痛、高熱和重度貧血。來醫院后先用中成藥控制體溫,沒有化療,沒有手術,只采取了內分泌藥物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現在,劉老師“完全不像個病人,紅光滿面,在五樓病房住院都是自己走樓梯,不乘電梯”。
劉老師詩中把救命醫生寫成神醫華佗,對此,臧主任只是淡然一笑,她表示,醫生不是神,之所以有這么好的治療效果,是因為找準了病因,尤其得益于醫院的多學科聯合診療模式。劉老師目前所患的癌癥屬于“第二原發癌”,意即機體內同時或先后發生了兩個及以上原發惡性腫瘤,醫學上稱之為多原發癌。據國內資料報道,多原發癌約占惡性腫瘤的1%左右,而國外資料顯示為4-6%。
一般來說,多原發癌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主要以50-70歲為多。而隨著治療方法的改進,患者壽命延長也可能會加大多元發癌的發生概率,因為癌癥畢竟就是老年病、慢性病。多原發癌容易誤診或漏診,主要是大家對“多原發癌”的概念不夠重視,尤其是像劉老師那樣“試錯”之后就應該及時改弦易轍。所以要提醒患者,在完成第一原發癌的治療后,萬萬不能“好了瘡疤忘了疼”,而應按醫囑定期到醫院接受復查尤其是腫瘤多學科聯合診療,這樣不僅可以對第一原發癌進行有效醫學監控,而且還可以盡早發現第二或第三原發癌。
談及之前的誤診,劉老師后悔莫及,“治病還是要相信名醫名院,切勿‘病急亂投醫’,不然后果很嚴重,也感謝醫院和臧主任醫療團隊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附錄:患者自編的長律
我患重病快兩年,住院治療圖近便。診定肺癌骨轉移,五次化療元氣減。
多次發燒筋骨痛,難站難行食難咽。普醫定論無新法,每治消炎再消炎。
愈治愈燒體愈衰,醫生技窮吐危言。家人著急我更急,難道命盡要歸天?
哀聲嘆氣危旦夕,子女兒媳齊動員。網查名醫臧愛華,看她有無新發現。
腫瘤醫院見華醫,診后提出新觀點。發燒骨痛是病癥,前列腺癌是病源。
收留住院作診治,醫療方案楊行踐。診查治療十幾日,生死關頭人脫險。
身體漸漸好起來,全家心悅露笑臉。痛定思痛憶教訓,險情排險出經驗。
疑難重病慎投醫,名醫名院方可選。危難時刻莫絕望,尋找救星來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