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湖北訊(省兩會采訪報道組記者熊傳東、陳思炎、賈冰、劉思宇、許靜嫻)來自武漢代表團的省人大代表在審議時發現,“武漢”一詞在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共直接出現32次。這還不包括不少寫到武漢卻并未直接出現“武漢”二字的內容。
“這充分體現出省對武漢的重視和支持”。代表們細數,在“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回顧中,“武漢”一詞直接出現的次數為12次,包括“武漢進入GDP萬億元俱樂部”、“武漢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等;在“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中,“武漢”出現2次,主要關注重大工程建設,包括“對外構建以武漢為中心的高鐵‘米’字形骨干網”、“鞏固武漢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地位”等;2016年工作部署中,“武漢”一詞出現13次,包括“支持武漢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創新中心”、“加快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建設”等。
此外,在21條名詞解釋中,有5條直接出現“武漢”二字,涉及“黃金十條”等。
政府工作報告摘錄
“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回顧
武漢進入GDP萬億元俱樂部
武漢連接四大洲的國際客運航線達到39條
武漢至咸寧、黃岡、黃石城際鐵路建成運營
80萬噸乙烯、聯想武漢基地、上汽通用武漢基地、東風商用車8萬輛重卡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陸續投產并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武漢區域金融中心建設加快推進
武漢城市圈成為全國首個科技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
武漢入列全國綜合創新改革試驗區
武漢、襄陽、宜昌獲批建設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
武漢城市圈圈域一體化加快推進
宜昌、武漢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
對外構建以武漢為中心的高鐵“米”字形骨干網,對內形成城際鐵路區域網絡
加快新的“五縱四橫”綜合運輸通道建設,鞏固武漢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地位
2016年工作部署
加快推進漢十高鐵、鄭萬高鐵、蒙華鐵路、天河機場三期、長江中游“645”深水航道整治、漢江樞紐及航道整治、三峽樞紐綜合運輸體系、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等重大交通項目以及麻城至武穴、武嘉、宜張、宜來、武深等高速公路建設
爭取國家存儲器基地建設盡快啟動、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獲批
加快推進武漢、襄陽、孝感三個國家級產業示范基地建設
爭取國家早日批準設立武漢新港空港綜合保稅區
推動武漢水運口岸擴大開放
推進武漢和孝感臨空產業發展
繼續支持武漢加快向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邁進
加快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建設
名詞解釋>>>
黃金十條:2012年8月武漢市政府出臺的《促進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創新的若干意見》,該意見共有10條。
兩圈兩帶一群:武漢城市圈和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長江經濟帶和漢江生態經濟帶,以及長江中游城市群。
一主兩副多極:“一主”是武漢市,“兩副”是襄陽市和宜昌市;“多極”是推動3至5個經濟基礎好、帶動能力強的地級市,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成為新興增長極。
長江中游“645”深水航道整治:長江干流武漢至安慶水深達到6米、宜昌至武漢水深達到4.5米航道整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