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訪武漢市人大代表、新洲區人大主任魏久明
本網訊(通訊員:戢蘭芬)武漢兩會剛剛閉幕,新市長程用文所做的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熱氣騰騰、干貨滿滿、面面俱到、新風撲面。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的特殊歷史節點,武漢正以豪情和拼勁,擘畫發展藍圖,吹響奮進號角。作為武漢東大門的新洲,將以什么姿態迎接挑戰、踐行擔當?武漢市人大代表、新洲區人大主任魏久明接受了本網采訪。
據悉,“十四五”期間,湖北省委作出了構建“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布局,提出“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目標定位。武漢市委對標對表,提出了要著力構建“一主做優、四副做強”的發展格局。
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在安排2021年10項工作中,第三條提出要做強武漢龍頭地位。提升航天航運等產業,用力推動長江新區副城建設,這是新洲發展的重大利好,對此,他們感到無比振奮,因而倍加珍惜千載難逢的大好形勢。他們必須下定決心,勇于擔當,善于擔當,發揮優勢,爭當龍頭,加快建設核心區,爭做武漢“十四五”經濟建設和發展的生力軍和主力軍。
據魏久明介紹,新洲正以兩大國家戰略為引領,建設中國星谷,打造長江新區副城,具有十分充分和必要的理由。
一是陽邏是中部地區最重要的內陸出海口。坐擁長江中游第一天然深水良港,陽邏向西入歐,銜接“一帶一路”,向東出海,江海直達,決定了陽邏在中部六省的重要出海口地位,是武漢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
二是陽邏具有多式聯運和物流交通等綜合優勢。京九,京廣鐵路夾境而過,沿江高鐵正在籌劃當中,江北鐵路即將建成,鐵水、公水、水水多式聯運方面形成重要交通區位優勢和物流通道優勢。
三是陽邏是武漢的東大門,是武漢輻射鄂東北的重要門戶。陽邏是武漢戰略東進、光谷向北實現技術、項目、資金溢出發展的重要承載地,是輻射和帶動鄂東黃岡、黃石、紅安和麻城等地的關鍵紐帶區。
四是陽邏地處兩大機場之間,聯通國際國內兩大市場,打造客貨物流戰略新高地戰略地位愈加凸顯。建成并高效運營鄂州花湖機場,聯合武漢天河機場,是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大通道。
五是經過多年開發陽邏開發區已經擁有相對厚實的家底。世界500強正威國際集團簽約入駐;港口金融貿易、航天高新技術、新一代半導體和新材料、船舶制造和海洋裝備、文化旅游等五大千億新興產業雛形已顯。
六是陽邏近年來的開發形勢喜人,其潛在的被嚴重低估的價值實現了快速提升,表現出強勁發展優勢。“陽邏之心”已建成新的城市標桿,城市面積拓展10余平方公里。
七是在陽邏建設長江新區具有無可比擬的空間優勢和后發優勢。陽邏國際港建設項目區域65平方公里,武漢航天產業國家基地規劃面積68.8平方公里,周邊可開發面積高達上百平方公里,發展空間無可比擬。
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在安排2021年10項工作中,第三條提出要做強武漢龍頭地位。提升航天航運等產業,用力推動長江新區副城建設,對于新洲區來說,加快推進以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示范城市建設、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是必須完成的一項重要工作,必須主動對接、主動銜接,提前謀劃,統籌推進,做好相關工作。
同時,市政府及相關部門也應該有明確的舉措。為此,他建議:一是將陽邏開發區作為長江新區副城核心區打造。二是加快推進武漢航天、航運產業為主導的核心區建設。三是啟動光谷大橋建設,實現與天陽線與臨港大道互聯互通。
為了實質性啟動長江新區副城建設,將長江新區副城打造成武漢市“十四五”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級。為此他建議:一是加強領導,強力推進。成立以市長為組長的長江新區建設領導小組。負責申報長江新區、規劃建設、協調推進重要事項。二是先謀后事,規劃先行。譬如價值取向、范圍界定、功能作用、核心區域確定。三是充分調研,摸準情況。加強建設運營體制和機制研究,形成省市共建、以市為主、區級當主力的工作機制。四是先急后緩,有序推進。做好土地供給和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
“昔日子路問津處,今朝農田變高樓。千年新洲正由傳統農業為主的區縣銳變為現代都市工業園、風景如畫大花園,百萬新洲人將以’十年飲冰、難涼熱血’的斗志早日將藍圖變為現實。”魏久明最后如是說。
編輯:蔡亮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