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己亥歲末,庚子初春,新冠肺炎病毒籠罩荊楚大地,蔓延全國,武漢告急。危機時刻,來自中國中鐵科工集團的一群穿著藍色工作服的逆行者,主動請纓,不計報酬,無論生死,群威群膽,鏖戰火神山醫院,上演了一場最美的逆行。
疫情就是命令,現場就是戰場。2月3日上午10時,中鐵科工總經理林承朝接到武漢市人民政府重點辦負責人電話,要求增援武漢火神山醫院維保工程施工。
“終于要上一線了,我們已做好了充分準備!”話音未落,他立即通知在漢待命的旗下軌道公司總經理李桐和機械設計院總經理盛寶安,組織人員和設備火速趕往武漢火神山醫院工地。
當日上午11:45,林承朝率先到達現場,41名技術和管理人員千方百計的陸續趕到戰“疫”一線。從接到通知兩小時內,隊伍集結完畢。為保障工作任務的順利快速推進,中鐵科工集團成立了以集團公司總經理林承朝為項目總指揮,機械設計院總經理盛寶安為支部書記、軌道公司總經理李桐為項目經理的臨時黨支部和項目部,機械設計院總工程師陳揚、副總經理錢尚溢,軌道公司總工程師徐永、黨委副書記田恒勇、副總經理劉洋等為項目部領導班子成員,并成立了氧氣保供組、電氣安裝組、焊接施工組、安全技術質量組和后勤保障組。
疫情如火,刻不容緩。組織機構成立后,廣大參戰人員迅速投入到維保施工的增援工作中。經過48小時的爭分奪秒、持續工作,順利完成了部分氧氣管道安裝、動力電纜布線、風控系統布供線、設備保護支架制作安裝、加裝設備安裝等任務,為首批轉診的新冠肺炎患者入住火神山醫院提供了堅實保障。
從增援到主攻。中鐵科工集團高效優質完成火神山醫院維保增援工作,受到各方高度評價,火神山醫院建設現場指揮部當場決定將所有維保工作任務全部交由中鐵科工負責,并統籌調度各大國企抽調的150人的作業團隊。
在武漢疫情防控關鍵時刻,在火神山醫院全面投入使用的非常時刻,逆行者們冒著巨大風險,敢于擔當,沖鋒在前,無所畏懼。他們從2月3日參加火神山醫院維保戰斗以來,幾乎每天工作到凌晨兩三點多,早上六七點又奔赴火神山醫院,通宵達旦作戰是家常便飯,如火如荼的推進工作進度,保障了前三批病人順利入住火神山醫院。
在火神山醫院維保戰斗最激烈的時候,為保障1000張病床全部投入使用,2月9日交付軍方。從前一天早上7點進場到第二天下午6點多,沒顧上多喝一口水、沒顧上合一下眼……。他們整整在寒風中奮戰了三十幾個小時,卻沒有一個人抱怨,其中一個逆行者說:“我干的活就是與疫情賽跑,與病毒抗爭,使醫院盡快全面投入使用,保衛我們的大武漢!”
在現場工作中,受交叉作業和現場環境影響,大型機械無法進場,部分工作只能靠人工來完成,徒手搬運重達300公斤的電纜和管線、在只有35厘米高的縫隙里匍匐爬行牽引電纜線,參戰隊員咬牙工作,很多職工手上磨出了血泡,肩膀磨破了皮……戰斗最關鍵時,大家都默默念道“我的城,我守護”,“武漢加油,中國必勝”,相互鼓勁,餓了就吃一口冷了的飯菜,累了就嚼一個檳榔,喝一瓶紅牛,困了就靠在管道上、通風板上、樓面上瞇一會兒。
首批確診患者轉入火神山醫院后,維保作業點與病房僅一墻之隔,作業風險劇增,參戰隊員們克服心理上的恐懼,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但沒有一個退縮的,迎“險”而上。19名兼人之勇,履險如夷的共產黨員,更是走在前,沖鋒陷陣,勇當戰“疫”先鋒,讓鮮紅的黨旗高高飄揚,詮釋著火神山精神和“中國速度”。
在戰斗最艱巨時,中鐵科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黃曉波到現場鼓勁和慰問,要求每名黨員不忘初心、踐行使命,不負眾望、堅定信心,保質保量高標準完成任務,充分展現中鐵科工集團的擔當和使命,堅決打贏這場沒有銷煙的疫情阻擊戰。
火線入黨,2月8日下午,在黃曉波、林承朝的見證下,中鐵科工集團四名入黨積極分子在火神山醫院維保作業現場,面對鮮紅的黨旗,鄭重宣誓加入中國共產黨。
“病毒無情,人有情,奮戰7天7夜,我們完成了任務,保障了火神山醫院全面投入使用,收治更多的新冠肺炎患者,挽救一個又一個生命?!闭鐓鸬膭⒀笤谖⑿湃豪锼鶎?。
同時間賽跑,與死神競爭。疫情當前,每位科工的逆行者血在燃燒,全力以赴,奮戰到底,確保了火神山醫院2月4日收治第一批確診患者,2月6日收治第二批確診患者,2月7日收治第三批確診患者,陸續收治大量確診患者,全面投入使用。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我們扛起責任、負重前行?!?/p>
最美逆行者:與病毒擦肩而過
1月18日至19日,因持續39度高燒,中鐵科工集團軌道公司的朱睿到武漢市三醫院就診,因癥狀類似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被醫生強制住院檢查排除。1月30日,正月初六,全國進入了疫情防控最嚴的階段,朱睿又因急性腸胃炎住院四天。疫情防控階段,兩次住院與病毒擦肩而過。在醫院見過了很多因病毒而無助與絕望的家庭,朱睿暗恨自己不能做點什么。在此,人心惶惶的時候,兩次住院經歷,如果、萬一,感染病毒的是自己呢?朱睿對人生、對信仰有了新的理解……
2月3日,朱睿出院的第二天,在公司微信群里看到了火神山醫院建設急需電工,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他立馬向領導請纓參加支援,本來因他剛出院,領導不想讓他冒險參加,但朱睿用兩次住院的經歷與感受說服了領導,駕車前往火神山醫院建設工地。
由于剛出院,前期主要負責現場人員的后勤保障工作,大量參戰人員涌入正在建設的工地現場,一切都未曾提前安排與對接,什么都缺。聯系設備、工具、防護用品等生產物資,運輸通行、吃飯、臨時休息等,一切都有點亂成一團麻。此時的朱睿保持清醒的頭腦,一項一項理清與執行,帶病堅持,保障了參建人員的物資采購及后勤工作。
兩天后,身體有所好轉,后勤工作也基本理順了。一線生產任務告急,朱睿立馬申請調到一線工作,主要負責醫院氧氣管道安裝、調試及整改工作。氧氣管道直接關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朱睿帶頭檢測每一個細節,經常一干就是一整夜,不知不覺,天就亮了。時間就是生命,為了搶工期,朱睿和同事們沒日沒夜的搶活干,每天吃了幾餐飯,每天睡了幾個小時的覺,沒人知道。大家都只知道,撐不住了,瞇一會,然后接著干。
最美逆行者:讓不可能變成可能
2月7日早上7時,中鐵科工集團軌道公司王彥輝接到項目部傳達的一項指揮部安排的緊急任務,要求30小時內務必完成負壓站房安裝任務并交付使用。他毫不猶豫,沒有片刻遲疑的帶領焊工班20人、電工班3人,接過任務。在面臨工作量大,而人手不足的情況下,他預先優化施工工藝和安裝順序,進行分組安排,焊工班分4組分別負責找材料,下料切割、組拼和焊接。
在電工班人手急缺的情況下,王彥輝投入到橋架搭設、放線、接線工作中。在上午僅用3個小時,就完成了真空泵、真空罐、電氣柜的布置就位,管道的部分下料工作。接著又投入到路的橋架布設和過濾器的安裝中。
為了確保提前完工,王彥輝和工人兄弟們奮戰到凌晨兩點完成了線路的接線、真空罐與真空泵的連接,焊接好部分分流管。經過29個小時的奮力工作,第二天中午12時,王彥輝帶領的班組提前1小時完成了負壓站房安裝任務,并順利通過監理驗收。
最美逆行者:讓技術圖紙化繁為簡
今年32歲的周超是中鐵科工集團軌道公司的一名中層干部,主要負責技術和項目管理工作。當看到,微信工作群里支援火神山醫院維保工作的消息后,第一時間發出“參加,必須參加!”。
到達火神山醫院后,在現場干得熱火朝天之時,周超則坐在一旁靜靜的優化技術圖紙和工藝流程,有時一坐就是四五個小時,沒起個身,幾乎每天工作20個小時。2月7日至8日,為加快推進現場工作進度,他從早上7點,工作到第二天凌晨5點。經他優化技術圖紙和改進的工藝流程,化繁為簡,精確到每一道工序。
工人師傅們拿到圖紙便一目了然,立刻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工程量有多大。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原本需要80小時完成的一項任務,最后僅用50小時就完成。在現場,周超不但優化圖紙,也會去現場實地指導,對已出現的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方案,保證工作任務順利推進。
最美逆行者:沖向前方
武漢“封城”后,中鐵科工集團機械院第五黨支部書記張準堅守足不出戶的承諾,而在得知前線需要支援的消息后,卻義無反顧地沖向火神山醫院前方。當張準告訴家人要去支援時,愛人怒不可遏,“我們年前都約定好打死都不出門,家里吃的所剩無已都不讓你出門,下樓扔垃圾我都提心吊膽,你現在要去那么危險的地方,我堅決不同意?!薄霸僬f,你不是搞信息化營銷的嗎?為什么要去一線?”
張準堅定地說:“因為你老公我是支部書記,兄弟們都搶著上前線,我要跟他們一起戰斗!”“我是做產品運營的,平時從項目策劃到交付我都是親自為之,這次的電氣安裝完全在我能力范圍內?,F在武漢形勢這么嚴峻,我也要出一份力”?!斑€有,我剛剛已經偷偷出去買了一些吃的喝的用的,夠你們吃用一段時間了”。張準的愛人看到他如此堅定,心緒一片黯淡,沉默了幾分鐘,默默的給他收拾著行裝和防護用品,拉著張準的手說道,“既然你這么堅決,我就不攔了”。并反復叮囑,“保護好自己,平安回來,全家人等著你!”
2月7日,連續戰斗了幾天的張準,根據項目部的整體工作安排,退下前線暫時休整。但他并沒有回家,而是選擇在醫院附近的賓館候著,等待指令,隨時沖向一線,沖到前方。
最美逆行者:連續作戰40小時
2月3日,中鐵科工集團機械院的李通一看到增援火神山醫院維保項目的信息后,立即主動向組織請纓,僅用一個小時,就從家中趕到蔡甸,中午12點到達醫院現場。因他來得太突然,項目上并沒有準備午飯。李通從包里掏出妻子準備的干糧,三下五除二吃完幾塊小面包,立刻投入到工作之中。
項目人員緊張,又沒裝載機械,他立即召集大家一起扛電線。因為時間緊,任務重,當天李通和隊員一直工作到晚上八點,才顧得上在烈烈寒風中吃完盒飯。二月的武漢晚上異常寒冷,但電器柜間空間異常狹小,需要接的線、需要調試的線路特別多,他忙得汗水順著頭發往下淌,而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戰斗中,絲毫沒有感覺到是在室外作業。
“抓緊干,抓緊干”,他心里一直默默的念道,不知不覺,已是次日凌晨5點半。略感到疲憊的李通回酒店簡單洗漱后,早上七點與同事準時出門,八點到達現場,繼續投入到工作中。一干就忘記了休息,一直干到當日深夜,連續作戰了四十余小時,順利完成了線路鋪設梳理和電器柜接線任務。
最美逆行者:立下軍令狀
首期任務中,作為中鐵科工集團火神山醫院項目部經理的李桐在接到指令后,立即進行了分工,明確任務要求,調集材料和設備進場,調動所有參戰人員全情投入,激發大家“不怕苦、不怕累”連續作戰的滿腔豪情,一鼓作氣圓滿完成任務,得到了火神山醫院建設指揮部的高度認可。
正當項目部準備撤退時,火神山醫院建設指揮部出于對中鐵科工集團施工質量和效率的信任,將整個醫院醫用氣體系統(ICU、醫技樓、13棟病號樓的中心氧站建設、負壓站房建設、所有管路鋪設及使用終端安裝)的重任交給科工,并明確了交付軍方的時間。
醫用氣體系統能否按時交付決定了“火神山”醫院能否全面投入使用,政府、軍方、社會、媒體、重癥患者及家屬各方高度關注,都希望醫院迅速的大批大量收治患者。而此時的李桐,深深的懂得這是集團公司領導從大局出發,不退縮,不逃避,在黨和人民需要我們的時候,以央企的擔當毅然接下的重任,而他立下堅決完成任務的軍令狀。
為立即打開工作局面,他通過鉆研圖紙和及時與設計單位溝通,并調配技術人員到現場辦公,迅速詳實了解整個醫用氣體系統的重難點及剩余工作量,為后續工作安排做好技術層面準備。通過對任務的拆分,他果斷決定改變之前的線性作業方式,將工作面的作業內容進行合理分解,做好生產組織準備,盤活工作局面。通過主動和指揮部對接,解決了圖紙更改、設備調配、工作面交接、交叉作業等協調信息溝通不暢問題,為現場作業爭取管理支持,增加有效工作時間。
面對工期緊、任務繁重、人手不足、施工作業環境復雜等困難,以及各方關注度高的局面,他帶領項目部團隊不等不靠,主動和指揮部一起積極采取措施解決問題。在項目施工的重重困難面前,他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掃除項目推進過程中的不利因素。當管理人員不夠時,他自己率先垂范,同項目管理人員一道延長工作時間,確保現場作業有安排有協調。在現場技術作業人員不足時,他安排自己公司的核心骨干日夜連軸轉,確保區域交付不間斷。在各大經銷商關門歇業,材料設備難買時,他通過多種方式與供銷商取得聯系,說服他們想盡一切辦法克服一切困難,保障急需材料和設備的供應,保障了醫院現場作業快速推進。
關鍵環節,他現場督戰親自把關,堅守精益求精的質量要求。在醫用氣體供應系統安裝和調試中,他安排得力管理人員盯守現場,自己同班子領導現場督戰,確保氣密和純凈兩項關鍵指標通過驗收。參戰人員每完成一項工作任務,他都到現場一道道的驗收,確保一次性交付。
在這場主攻戰中,中建科工、武船、武鋼、武燃等企業的全力支持和配合,李桐統籌調度各單位抽調的近兩百人的作業團隊全力以赴投入到戰斗中。
為打贏這場沒有銷煙的防疫阻擊戰,實現2月9日全部完成交付的終極目標。在整個項目中,李桐迅速協調各方,完善組織架構,集結力量擴增隊伍,細化圖紙,調集設備、材料和防疫物資,合理分配工作量,倒排工期,周密制定每日工作計劃,并不斷優化工作方案,將每項工作精確安排到每小時,合理有效配置人員、設備和物資,充分發揮其效用最大化。同時,積極與指揮部、醫院方進行密切對接,做到每項工序一次性梳理、安裝、制作完成,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實現了不停工、不返工、不窩工,實現了一次性驗收合格。
在七天七夜的奮戰中,李桐有三天是凌晨四點多回酒店休息,有四天同參戰人員一道通宵達旦。自到醫院現場以來,他愛人發了幾百條的微信,關心他,問候他,而他一直忙于指揮、協調、把關,沒有回復。牽掛他的妻兒好幾天沒有接到他的電話,只能從集團公司微信公眾號發布的現場報道里,以及參戰人員的朋友圈里看到有關他的片斷信息和畫面。2月6日下午,火神山醫院項目部帳篷外風雨交加,帳篷內氣氛寧靜,他才利用間歇時刻,與愛人視頻通一會兒話。當愛人聽到他那嘶啞的聲音,看到他那張疲乏不堪的臉時,再也抑止不住心痛的淚水。電話的那端,女兒牙牙學語的喊著爸爸,李桐滿眼淚水,不停的叫著愛女的乳名。站在一旁的同事,無不為之動容。
……
……
……
當他們收拾工具乘車離去時,望著漸行漸遠的火神山醫院,雖然都疲憊不堪,但是內心深處的那份驕傲,那份激情蕩漾在臉上。
這一群逆行者堅信疫情必定以擔當者的勇敢,全民的抗爭而終結,撥云見日的曙光即將到來!
致敬,一群血在燃燒的逆行者!
(通訊員洪杰雄 記者董純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