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協和醫院的醫生林羽回憶說,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武漢市的策略都是“冷處理”。他所在的醫院就通知,在沒有單位授權的時候,不允許私自在公眾平臺談論病情,不允許私自接受媒體采訪,不僅僅是臨床系統,包括院感、CDC那邊消息管控更嚴重,“整個就不讓說。”
1月21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提出“超級傳播者可能已經出現”,稱當時公布的武漢15名被感染醫護人員當中,14人是被同一病人傳染的。
隨后,武漢市長周先旺在媒體上的發言直接將“超級傳播者”鎖定在了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神經外科。1月21日,他在接受央視記者采訪時說:“在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出現的交叉感染是出現在腦神經外科的一個病人,而不是在傳染科。因為腦神經外科忽視了這位病人入院之前有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所以做完手術以后,病人出現發燒,這個時候,一個醫生、13個護士被感染了。”
“絕不存在‘忽視’一說!”武漢協和的一位神經外科醫生對此發文寫道:患者術前沒有任何呼吸道癥狀,術后三天出現肺部感染,術后第五天考慮“疑似不明原因肺炎”,積極上報,并在院感辦專員和感染科、呼吸科專家指導下進行隔離、消毒和治療。并聲明,確診感染的14人其實是10名神經外科護士,和小兒外科、婦科、心外和心內科的4名醫務人員。
1月21日16時,在廣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鐘南山透露,“在武漢就出現了一個病人影響了14個醫護人員的案例,這個并沒有出現在傳染病醫院,而是出現在不是收傳染病人的地方——神經(外)科。所以我們要關注所有的醫護人員(的防疫問題)。”
北京大學的一位專家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指出,這位感染多位醫務人員的患者可以被認定為超級傳播者。該專家說,在感染人數判斷上,如果感染人數超過三個,就可以考慮在超級傳播者的范圍內;如果感染人數超過十個,就應該是比較確切的超級傳播者。
“超級傳播者”
一個月前,患有腦垂體瘤的趙軍實終于住進武漢協和神經外科,69歲的他心臟功能不太好,有冠心病、竇性心動過緩等毛病,為此住了12天院,進行術前檢查和評估。
據該院神經外科的一名醫護人員回憶,趙軍實首診應該是在住院前十幾天,這位醫護人員強調說,“患者沒有華南海鮮市場接觸史”。
手術前,趙軍實沒有任何呼吸道癥狀,體溫正常,白細胞和淋巴細胞值正常。術前常規胸片顯示,他的“左肋膈角區見條片影”,考慮到他年齡較大,又有吸煙史,肺部有炎癥或肺紋理增粗是正常的。據醫護人員回憶,趙軍實當時中氣十足,精神狀況很好,幾乎沒有任何理由懷疑他有“不明原因肺炎”感染可能。
不過,1月7日手術當晚,也有醫生相互轉告,“小心防護”。一周前的2019年12月30日,醫院收到了內部通知,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于報送不明原因肺炎救治情況的緊急通知》要求:立即清查統計近一周接診過的具有類似特點的不明原因肺炎患者。2020年1月5日,衛健委再次通報,符合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診斷患者59例,未發現明確的人傳人證據,未發現醫務人員感染。
“在這種情況下,怎樣未卜先知地去隔離病人、上三級防護?”上述醫護人員說。
根據相關規定,醫療防護分為一級、二級、三級。二級防護要求相關醫務人員進入隔離留觀室和專門病區必須戴12層以上棉紗口罩,穿工作服、隔離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每次接觸病人后立即進行手清洗和消毒。三級防護,適用于為病人實施吸痰、氣管切開和氣管插管的醫務人員,在二級防護基礎上,還應當加戴全面型呼吸防護器。
但對于當時武漢協和神經外科的醫護人員們來說,很難說服一個還沒有任何呼吸癥狀的患者做隔離,而且三級防護裝備屬于醫療耗材,還涉及費用和報銷等問題。
按醫院常規操作,病人總共轉了三次病房,手術前住在神經外科19層病房。手術完成的很順利,1月8日凌晨,術后轉至神外二號樓3樓的監護室,病情穩定后又被轉到神外18層普通病房。
在此期間,1月9日,中國衛生專家組通報,武漢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的病原體初步判定為新型冠狀病毒。
1月11日,趙軍實突然出現發熱癥狀,但這在臨床上極難判別原因,造成非感染性的術后發熱的因素包括機體應激改變、腦血管刺激、顱內壓力變化、病灶吸收熱等等。
神經外科醫生立即開具了肺部CT檢查,影像顯示:雙肺多發片狀模糊影伴右側胸水,磨玻璃改變考慮間質性肺炎。已經出現明顯的肺部感染表現。與此同時,趙軍實的白細胞明顯升高,以中性粒細胞升高為主,淋巴細胞正常偏低,這些并非病毒感染的典型改變。
主治醫生馬上按相關規定上報院感科,請各專科會診,對患者的痰液、咽拭子標本進行了采樣病檢,由于此時新型冠狀病毒試劑盒還沒有到位,患者一系列病毒檢查如呼吸道合胞病毒RNA等均為陰性,只能考慮“疑似不明原因肺炎”。
那么問題來了:患者是在什么時候被感染的?如果是住院前感染,則患者潛伏期已經超過15天,這與專家給出的新型冠狀病毒潛伏期最長為12天不符。
如果考慮是住院后感染,病人術后換過3次病房,“幾個病房位置(相隔)很遠,沒辦法厘清是在哪里感染的。”前述醫護人員表示,在3樓監護室附近的兩位患者后來也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但另一位受訪醫生則指出,“除了這位患者,后來被隔離的還有其他患者和醫生。”
術后第五日,趙軍實的肺炎癥狀呈現難以逆轉的惡化態勢,肺部CT為“雙肺多發模糊影”,與他接觸的多名醫護人員也陸續出現發熱癥狀。在感染科、呼吸科的指導下,醫院立即把病人轉移進擴建的感染病房,進行隔離、消毒和治療。這時趙軍實已經轉移到了術后的第四個病房。
針對發熱的醫護人員,醫院立即開辟了專門的隔離病房進行隔離安置。到1月15日,趙軍實被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按要求立即轉診至武漢金銀灘醫院。前述醫護人員說:“醫生能做到的防護都已經做到最好了,并不是所謂的‘疏忽了’。”
在武漢市衛健委16日23:55分發布的通告中,仍未提及醫護人員感染情況。
被壓制的信息
回溯新型冠狀病毒在武漢的蔓延過程,趙軍實這樣的“超級傳播者”的出現,幾乎是一種必然。
2019年12月30日,網上流傳出一份蓋有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處公章的紅頭文件,緊急通知“武漢市華南海鮮市場陸續出現不明原因肺炎”。
武漢協和醫院的醫生林羽回憶說,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武漢市的策略都是“冷處理”。他所在的醫院就通知,在沒有單位授權的時候,不允許私自在公眾平臺談論病情,不允許私自接受媒體采訪,不僅僅是臨床系統,包括院感、CDC那邊消息管控更嚴重,“整個就不讓說”。當時,醫生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一再囑咐就診患者:“口罩、口罩、一定要買口罩、戴口罩”,甚至半開玩笑地囑咐“不要去華南海鮮市場買東西,那里東西不新鮮。”
12月31日,武漢市政府公告稱,共發現27例病例,其中7例嚴重,未發現明顯人傳人現象,未發現醫務人員感染。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發消息:“目前病因尚未明確,不能斷定是網上傳言的SARS病毒。”
武漢市公安機關經調查核實,還傳喚了8名在網絡上發布、轉發不實信息的違法人員,依法進行了處理,并在2020年第一天通過官方微博發布了這條消息。
從1月6日至1月10日,武漢市衛健委沒再就“不明原因肺炎”發布通報。
“12.31通報疫情,當天我去買口罩,藥店排長隊,而且斷貨。后面幾天官方要我們“不傳謠”,而且說“未見人傳人”,我們松懈了。再后面一周多,病例一個沒有增加,我們以為事情就這樣結束了。”一位武漢網友在個人社交平臺上寫道。
1月11日更新的通報中,武漢市衛健委繼續表示:“自2020年1月3日以來未發現新發病例。目前,未發現醫務人員感染,未發現明確的人傳人證據。”
而就在此后幾天,泰國、日本紛紛報出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
1月12日~17日,湖北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正在武漢市召開。18日,百步亭社區還舉行了第20屆“萬家宴”。20日下午,武漢省應急管理廳舉辦了春節聯歡會。21日,省春節團拜會文藝演出在洪山禮堂舉辦。參加演出的湖北省民族歌舞團官方賬號寫道,到場觀看的有省領導和省各界代表,“在武漢:大家帶著層層口罩,克服肺炎恐慌,用敬業、執著、認真全力以赴。”
在1月20日前,武漢大街上戴口罩的人并不多。林羽曾詢問武漢地鐵職工為什么不帶口罩,對方說是領導不讓帶,怕引起恐慌。“太寒心了!如果官方剛開始就把情況說清楚的話,百分之五六十的人會做好防護吧。”林羽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意識到事情嚴重了,就是在鐘南山院士(20日)出來說話(“人傳人”)之后。”多位受訪者這樣表示。此時的武漢協和醫院已將體檢中心臨時征用為“感染病房”,一樓為輸液室,2~3層為病人病房,4層設置了醫護人員隔離室,疑似感染的醫護人員19日已經被安置其中,最高峰時有二十多位醫護人員疑似感染。
1月20日鐘南山講話之后,混亂仍在持續。22日,疑似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的待產婦劉芳在武漢協和感染科住到第四天,即將臨盆。因為怕對胎兒有影響,她一直沒做CT,能夠檢測新型冠狀病毒的試劑盒因緊缺也一直沒排到她。
“剖的當天確診了,因為第一胎剖腹,這胎還得剖,沒有辦法,醫生就穿著三級防護服,穿得像宇航員一樣給她做了剖腹產。”林羽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23日發布的《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于市民關心的幾個問題的答復》中提到,前期(1月22日前)全市“每天可檢測樣本200多份”,但光是武漢協和的發熱門診每天就有近200人在排隊,這還只是武漢市七個定點診療醫院之一。
當時,武漢協和排隊最長的超過了5小時、短則2~3個小時,“病人往上報,幾天都沒有反應,然后上面說還在等,人太多,導致很多醫生、病人不能確診。”林羽說,當時,院內還有接近三十名醫護人員在隔離觀察。
除了發熱門診的醫護人員配備了護目鏡、口罩、隔離衣等三級防護裝備,其他科室和病房的醫生和護士除了口罩,基本沒有其他防護。
“請求支援!”前述神經外科醫生整理出武漢市二十多家醫院的名單,發在個人社交平臺上,“資源緊張,多家醫院物資可能只夠維持3~5天。”
(為保護受訪者隱私,文中劉芳、趙軍實、林羽為化名)